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百香果的籽能吃嗎

1 可以吃

百香果的籽是可以吃的, 但是儘量少吃, 百香果的籽不太好消化, 所以吃多了對腸胃會造成刺激。

吃過百香果的人都知道, 百香果的肉與籽是緊密結合的, 把他們分開很困難又費時間, 不如乾脆連籽也一起吃吧。 目前還沒有人因為吃了百香果的籽而出現了什麼問題。 只是腸胃不好的人還是勤快一點, 把籽去掉為好, 因為籽影響消化。

2 百香果的功效和作用

1、深度清理機理

超纖維能夠深入腸胃的最細微部份, 通過其活性基因吸收體內有害物質將其徹底排出, 並可改善腸道內的菌群構成,

Advertisiment
起到保護腸胃不吸收有害物質的屏壁作用。 百香果可抑制有害微生物在消化道的生長, 二者結合對排除體內毒素、整腸健胃、改善機體的營養吸收功能具有顯著作用, 對結腸炎、腸胃炎、痔瘡有特殊消除作用。

2、排毒養顏機理

淨化機體, 避免有害物質在體內沉積, 進而達到改善皮膚、美化容顏的作用。

3、塑造體態機理

食用百香果可以增加胃部飽腹感, 減少餘熱量的攝入, 還可以吸附膽固醇和膽汁之類有機分 子, 抑制人體對脂肪的吸收。 因此, 長期食用有利於改善人體營養吸收結構, 降低體內脂肪, 塑造健康優美體態。

4、促進代謝

超纖維能夠促進排泄, 緩解便秘症狀, 清除黏附滯留在腸道的刺激物質, 避免刺激腸道和被人體再吸收,

Advertisiment
從而減少結腸癌的患病率, 超纖維還具有抗腫瘤活性。 百香果中的VC參與膽固醇代謝, 能降低膽固醇, 淨化血液。 另外, 百香果中富含的VC、胡蘿蔔素、SOD酶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 起養顏抗衰老作用。

5、解暑、開胃

夏天喝還可以放幾塊冰塊絕對的解暑、開胃。

6、消炎

百香果對咽喉炎、牙周炎、粉刺、胃病、痔瘡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常吃可消除青春痘、消除腸胃炎。

7、解酒

對喜歡喝酒的人來講是特別有效的醒酒良飲, 見效極快。

8、保健

百香果對人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保健、養顏、助消化、抗衰老、排毒、清熱等。

9、防治高血壓

常吃百香果對防治高血壓有特效。

10、鎮靜作用

印第安人認為西番蓮是最好的鎮定劑。

11、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

番茄紅素能清除自由基,

Advertisiment
阻斷亞硝胺形成, 起到防癌抗癌, 預防心血管疾病, 提高免疫力和延緩衰老的作用。

12、抗疲勞

天然百香果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複雜的作用。 百香果內含尼克酸為細胞呼吸所必需, 並參與體內很多代謝過程, 起到抗癩皮病, 防止精神抑鬱等作用, 所以工作、精神壓力大的人要常食。

13、其它作用

治療失眠, 誘導自然入睡和深度睡眠, 消除頭痛, 暈眩等現象;舒緩焦慮緊張、抑鬱寡歡、神經緊張所引起的頭痛、尿頻、心慌;改善因神經緊張所引起的肌肉痙攣、抽搐、疼痛等;舒解神經緊張及極度焦慮所引起之所有不適感;改善情緒極度低落、精神過度焦慮。

3 百香果怎麼吃?

1、直接食用

將百香果剖開, 用調羹挖出瓤包直接食用,

Advertisiment
籽可食用, 富含高級蛋白, 高級脂肪。

2、製作果汁

取一個百香果, 切開, 用勺子將果肉舀入杯中, 加水, 加少許白糖、蜂蜜等調整甜度, 攪拌即可得一杯色、香、味俱佳的營養果汁。

果殼除了用於提取果膠、醫藥成份和加工飼料外, 也可用於泡酒或泡茶, 以及烹飪菜肴。

百香果果汁

材料:

百香果適量, 冰糖適量, 蜂蜜適量。

做法:

(1)把百香果洗乾淨, 用刀切開, 把裡面的果肉放入容器中。

(2)取一個小容器, 放入適量冰糖, 用熱水溶化冰糖。

(3)在放入果肉的容器中倒入常溫水, 加入適量蜂蜜。

(4)再將溶化的冰糖水倒入。

3、泡茶

將果子一分為二, 放入杯子, 再放入冰糖, 用沸水泡6分鐘。

4、高湯提味

將整個果子洗淨後放入高湯, 可以將湯的鮮味提出, 令高湯口感更佳。

Advertisiment

5、百香果酒

做法:

(1)百香果洗淨曬乾才切開, 過程別碰水, 不然會發黴。

(2)一瓶30度米酒, 一斤百香果肉二兩冰糖。

(3)一個玻璃樽, 洗淨, 晾乾(不能有水汽)。

(4)一層百香果一層糖, 一層疊一層。

(5)裝到玻璃樽九分滿(留10%為發酵空間)。

(6)瓶口用2-3層塑膠袋蓋上綁緊再封蓋子。

(7)陰涼處必須通風靜置1-2個月。

溫馨提示:

百香果不宜密封保存, 可冰箱保鮮, 不宜凍, 最好將果裸放通風乾爽處方不易變質。 果殼出現凹陷、乾癟屬正常現象, 果瓤卻更加香甜。

4 百香果食用禁忌

以下疾病患者不宜食用:

內分泌系統疾病, 男性疾病, 婦科疾病, 兒科疾病, 傳染性疾病, 神經性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等患者慎服。

以下人群不宜食用:

母嬰, 久病體虛人群, 氣鬱體質, 痰濕體質, 特稟體質, 陽虛體質,瘀血體質。

陽虛體質,瘀血體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