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最有效的聰明餵飯法

餵飯不僅僅是讓寶寶吃飽了就達到了目的, 餵飯也反映出媽媽的養育方式和理念是否合理和科學。

寶寶胃口不好, 媽媽憂心忡忡。 在哄、罵、打、塞以後寶寶還是不吃, 你會怎麼辦?

怎樣餵飯才是聰明有效的呢?錯誤的餵飯方法又將給寶寶帶來哪些傷害?
餵飯訣竅: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餵飯要定點、定時、定量, 寶寶吃飯要專心致志

三餐一點(三頓正餐一頓點心)較為適宜, 每餐間隔4小時左右。 定點、定時、定量進食會使寶寶形成條件反射, 在特定環境下, 到了就餐時間, 大腦就會指揮全身各組織器官為接受食物作好準備,

Advertisiment
同時在心理上寶寶敢作好了就餐準備, 於是食欲大振, 而主動、專心、大口地品嘗食物, 吃得津津有味。

吃飯一定要專心, 如不玩玩具, 不看電視, 保持環境安靜, 培養寶寶專心進食的習慣。 如果寶寶某餐吃和較少, 你也不要強迫他進食。 進餐時更別催促寶寶, 讓他細嚼慢嚥;切忌吃飯時用玩具逗引或與寶寶講無關吃飯的事, 甚至邊吃邊玩, 一旦寶寶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影響食欲。

﹡儘量少吃零食、甜食

經常吃零食或甜食會打亂寶寶體內血糖的正常波動規律, 使寶寶缺乏饑餓感, 沒有食欲。 多吃零食使胃腸道處於不斷工作的狀態, 沒有休息的機會, 容易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 影響消化吸收。

﹡創造輕鬆愉快的進餐氣氛

Advertisiment

不過度呵斥寶寶, 而是多加鼓勵。 當著寶寶的面, 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 跟他說如何吃好這頓飯, 逐漸強化寶寶的良好行為。

﹡改進烹調方法, 提高寶寶食欲

經常改變食物的烹調方法, 提高烹飪技藝, 使食物豐富多樣。 食物的色、香、味、形和合理搭配, 都會刺激寶寶的食欲。 例如雞蛋的烹飪可採用炒、煎、蒸、煮等各種方法, 對於不肯吃肉和蔬菜的寶寶, 你可以把肉和蔬菜剁碎做成餛飩、餃子、包子等。

﹡你要發揮榜樣作用

避免將你對食物的偏好影響寶寶, 如不要當著寶寶的面厚此薄彼, 或隨意議論什麼好吃, 什麼不好吃。 經常有意識地用語言對寶寶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 如“今天的攔黃瓜真好吃, 又鮮又脆”, “我最喜歡吃肉丸子了,

Advertisiment
真香”, 激發寶寶的興趣和食欲。 還可以利用寶寶的心理特點, 激勵他去嘗不太喜歡吃的食物。

﹡鼓勵寶寶自己進食

儘早培養寶寶自己用匙、筷進食, 以提高進食興趣。 一般9~10個月起可以讓寶寶試拿杯子、小匙, 到2歲時讓他自己用匙吃飯, 3歲左右訓練用筷子吃飯。 最初先給少量食物, 不夠再添加, 增強寶寶的進食信心。

訓練寶寶自己進食3點注意

耐心點

寶寶剛學用匙吃飯時, 興致非常高, 就是吃不好, 匙對不准嘴巴, 往往弄得杯盤狼藉、遍地都是, 但是包辦代替是學不會自食的, 只有通過寶寶自己反復實踐, 才能掌握吃飯的技能。 一旦他能把飯、菜送進嘴裡, 那高興的勁兒可難以形容了, 成就感油然而生。 寶寶學會了獨立吃飯,

Advertisiment
你一定要大加鼓勵、表揚, 使他信心百倍。

具體點

3歲以前用匙, 3歲以後用筷子進食。 用筷子是一種複雜的協調動作, 有利於刺激腦的發展。 你千萬不能貪圖省事, 一直讓寶寶用匙吃飯, 而要鼓勵他逐漸學會用筷子。 還要教寶寶飯、菜交替吃, 不能光吃菜不吃飯或者光吃飯不吃菜。

鼓勵咀嚼

用鏡子讓寶寶看看自己的牙齒, 或者你張開嘴讓他看。 讓寶寶知道有門牙我大牙, 門牙是專門把食物咬斷的, 大牙是把食物嚼碎的, 二者功能不同。 教會寶寶細嚼慢嚥, 充分品嘗食物味道, 不要長時間把食物含在嘴裡, 或者不用牙齒咀嚼, 囫圇吞下。 咀嚼不但能促進下頜骨的發育, 使寶寶面容端莊, 還能刺激唾液的分泌, 減少食物殘渣儲留在牙縫中,

Advertisiment
減少齲齒的形成。

﹡培養就餐禮儀

在教會寶寶自己吃飯的同時, 也應當注意飲食衛生和就餐禮貌。 食前便後洗手。 家裡最好實行公筷制。 培養寶寶進餐時上身保持端正;飯和菜交替吃;不把喜歡吃的菜肴搬到自己面前, 旁若無人;更不要用筷子把盤中的菜肴亂挑、亂翻, 專揀自己喜歡的吃;或使筷子與別人的筷子“打架”;或用手去亂抓菜肴, 在餐桌亂吐殘渣;用餐時不要大聲喧嘩;吃飯時不要發出食物的咀嚼聲, 喝湯時不發出吸食的響聲, 湯匙輕拿輕放, 碗與筷、碗與匙相碰時要避免發出聲音;絕對不要用筷子敲打碟碗, 等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