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年齡啟蒙教育不一樣啟蒙教育的跨度還是很大的,從0到3歲,甚至上幼稚園期間,都可以進行啟蒙教育,啟蒙教育的內容也是從生理的鍛煉到心理的養成多方面的,所以方法也並不適用於所有時期。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僅長得... 2017-03-06
- 
                                
                                    早期家庭教育不宜打寶寶早期家庭教育,父母該打寶寶嗎?看著孩子挨打後的眼淚,父母都會後悔自己的粗暴,但是在氣頭上家長們卻感覺孩子不打不成材。真的是這樣嗎?遇上孩子不聽話,家長怎麼辦才好呢?來聽聽育兒論壇裡,媽媽們的建議吧。... 2017-03-07
- 
                                
                                    早期家庭教育不妨試試多樣化生活中,總有夫妻經常因早期家庭教育方法不同而發生爭吵,兩個人都覺得自己正確,都覺得自己的方法對孩子成長更好。那麼,在孩子教育方面,是不是夫妻兩個人一定要有相同的方法才好呢?如果方式方法不一樣,又該如... 2017-03-07
- 
                                
                                    注意:賞識教育不等於誇獎“賞識教育 ”對於現代父母來說並不陌生,越來越多的父母嘗試著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然而,有些父母並沒有理解賞識的真正內涵,盲目賞識不僅不能讓孩子從中獲益,反而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這樣那樣的問題。 ... 2017-03-07
- 
                                
                                    為什麼說兒童的成長教育不是說教案例 斌斌今年9歲,父母非常愛他。為了斌斌,父母每天下班就趕回家,保證讓斌斌每天都能見到父母,並且夫妻二人每晚必須同時給斌斌講故事,陪著斌斌,直到他進入夢鄉。每天一大早,夫妻二人必須同時起床,... 2017-03-07
- 
                                
                                    對於我們孩子的性教育不要談性色變孩子最不需要的100個誤導之“談性色變” “我的孩子最近老問我一些怪問題”、“怎麼區別早戀和正常的異性☆禁☆交往”、“孩子什麼時候該談戀愛”……在宣武區的“青春期性教育”家長課堂上,家長們說出了自己... 2017-03-08
- 
                                
                                    簡單教育不“簡單”教育不在乎多變花哨的形式,只在乎最佳的教育品質。幼稚教育如是,不一定要形式創新、特別才有教育意義,只需要提供孩子一個平臺讓他們發揮奇思妙想就足夠了。有時簡單的教育比繁瑣的教育效果更佳。 剛剛入... 2017-03-09
- 
                                
                                    幼稚教育不應過分強調性別幼稚教育應多注重孩子的多方面發展,不應對孩子存在“性別歧視”,對孩子的性別歧視會使幼稚教育慢慢走向畸形。 女兒喜歡拿刀玩劍、兒子喜歡玩洋娃娃,性向上會否有問題?家長們不必太多慮。近日,美國一項研究顯... 2017-03-09
- 
                                
                                    性教育不等於性☆禁☆器官教育孩子對於“性”的探索,不只是瞭解性☆禁☆器官那麼簡單。父母需要瞭解他們行為後面的好奇和渴望,幫助他們完成性的啟蒙課。對器官的認識,是性教育的第一課。 媽媽心事:5歲的兒子最近多了一個不好的習慣:當著... 2017-03-10
- 
                                
                                    孩子的性教育不要談性色變孩子最不需要的100個誤導之“談性色變” “我的孩子最近老問我一些怪問題”、“怎麼區別早戀和正常的異性☆禁☆交往”、“孩子什麼時候該談戀愛”……在宣武區的“青春期性教育”家長課堂上,家長們說出了自己... 2017-03-10
- 
                                
                                    幼兒禮儀教育不容忽視要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要從孩子做起,培養孩子懂禮儀,學禮儀,禮儀對孩子的未來發展很重要。 傳承文明禮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教孩子學禮儀、懂禮貌,是責無旁貸的。 我們做父母... 2017-03-11
- 
                                
                                    家長對孩子的清貧的教育不能少!週五晚上,女兒提議第二天去遊樂場玩,然後去吃碰碰涼。我面露難色,近段時間資金緊張,公公生病住院,家裡要還房貸車貸。但我並沒直接拒絕她,女兒還小,我不想她擔心,我只說媽媽明天沒時間,以後一定帶你去。... 2017-03-11
- 
                                
                                    家庭教育不應該“打”孩子來進行教育家庭教育不應該“打”孩子來進行教育,為什麼新聞打孩子進行教育的事情層出不窮呢?家庭教育父母應該注意的事情 劉老師班裡有兩個特別的孩子,他們共同的特性是記不住教訓,屬於記吃不記打類型。年齡小點的是又又... 2017-03-11
- 
                                
                                    嚴格教育不會使孩子痛苦兒子6歲時,我帶他去某村的一位牧師那裡,並住了幾天。第二天吃早點時,兒子灑了一點兒牛奶。按在家裡的規矩,灑了東西要受罰,只能吃麵包和鹽。我兒子特喜歡喝牛奶,再加上這位牧師全家都非常喜歡他,給他的牛... 2017-03-12
- 
                                
                                    指導與嘮叨不同 嘮叨教育不出好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種常見的現象:那就是媽媽對孩子不斷地叮囑,不斷地提醒,不斷地督促。其實,這種嘮叨在教育中起不了什麼作用。 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導,但不喜歡父母的嘮叨。那麼,指導與嘮叨有什麼不同呢... 2017-03-12
- 
                                
                                    孩子入學前安全教育不可少孩子上小學後,活動範圍和時間都比上幼稚園時大很多,接觸的事物也多很多,再加之小學老師一般不會把太多精力放在關注孩子的生活上,這時孩子就容易出現各種危險。所以對於即將上學的孩子來說,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2017-03-12
- 
                                
                                    教育不一定要大花費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獨生子女顯得更加珍貴。很多父母小時候由於經濟條件限制,沒有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便想方設法要給孩子最好的,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很多早教機構的盛行,正是迎合了父母... 2017-03-13
- 
                                
                                    挫折教育不該淺嘗輒止這個暑期剛開始時,朋友就對考完中考的兒子實施挫折教育――讓兒子到農村親戚家居住,自理生活細務,參加一些體力勞動,體味生活的艱辛。可是,這種教育實施還不到一個星期,其兒子就“捱”不住了。原來,其兒子... 2017-03-13
- 
                                
                                    隔代教育不妨學點育兒常識舜舜媽:隔代帶孩子存在很多問題,卻又不可避免。 孫甯(陽光育嬰親子早教中心早教專家):兩代人之間有觀念的不同是不可避免的事實,老人把孩子當成自己晚年最依賴的“玩具”,父母是把孩子當成自己今生的... 2017-03-13
- 
                                
                                    隔代教育不爭“誰服從誰”本周小關媽媽就“隔代教育如何溝通”的話題請媽媽們支招,聰明媽媽們的主意招招實用,專家也提醒有這方面困惑的年輕父母們,和老人有爭執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發作,多溝通才是最重要的。 讓媒體“權威”發言... 2017-03-13
- 
                                3回答夫妻之間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不一致會影響孩子的教育的嗎?
- 
                                1回答怎樣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 
                                6回答怎麼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