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禮儀教育不容忽視

要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要從孩子做起, 培養孩子懂禮儀, 學禮儀, 禮儀對孩子的未來發展很重要。

傳承文明禮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父母教孩子學禮儀、懂禮貌, 是責無旁貸的。

我們做父母的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文質彬彬、舉止大方高雅的人, 那麼就要從兩三歲的幼兒期開始訓練。 從最簡單的站立、坐姿、走路、說話教起, 訂立一些規矩, 告訴他什麼是好的行為, 什麼是不好的行為, 經常提醒他該怎樣做, 不該怎樣做。 用你的愛心塑造他言行舉止的每個細小方面, 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

Advertisiment
使孩子慢慢地領會自己的社會角色, 逐步建立良好的行為和道德情感。 正所謂:樹要早澆, 人要小教。 幼小時培養的文明習慣, 會讓其享用一生。

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

立規矩 勤訓練

教會孩子說“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語言。 父母先行示範, 在家中恰當地使用, 給孩子做出榜樣, 然後再教孩子說。 當他忘記使用這些禮貌語言時, 父母輕聲提醒, 反復糾正。 比如孩子說:“我要吃餅乾, 快給我拿。 ”你輕輕擺擺手, 告訴他:“你忘記該怎麼說了嗎?”孩子改口:“媽媽, 給我一塊餅乾。 ”“很好, 還差一個字。 ”你提醒著。 “媽媽, 請給我一塊餅乾。 ”“真棒。 ”你把餅乾遞給他說:“還有一句……”孩子馬上反應過來:“謝謝媽媽。 ”這種語言的訓練過程像是在遊戲, 孩子會很樂意接受,

Advertisiment
反反復複的磨合之後, 文明禮貌的語言習慣就會養成。

教孩子尊重長輩, 見面主動問好;教孩子與鄰里和睦相處;教孩子文明用餐;教孩子與小夥伴友好相處, 告訴孩子和小夥伴玩耍時, 要互相謙讓, 不要搶人家的玩具, 不要耍霸道脾氣, 更不能打人罵人。 如果孩子搶了小夥伴的玩具, 要及時制止, 告訴他“這是不好的行為。 ”“你搶了小朋友的玩具, 他會不高興, 會難過的。 ”提醒他把玩具還給小朋友, 向人家承認錯誤, 說對不起。

在孩子的道德情感還沒有發育完善之前, 用講故事、打比方的方式, 以他能聽懂、可以理解的語言講述文明禮貌的作用。 例如:小熊請客, 怎樣招待小狗、小兔、小公雞, 都用了那些禮貌用語, 等等。 用這些故事說明好孩子應該有哪些好行為。

Advertisiment
喚起他做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孩子的幸福感, 循序漸進地形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舊規新釋

坐有坐相。 坐在椅子上, 上身要坐直, 不左右搖晃, 不蹺椅子腿。

站有站姿。 站如松樹, 不斜著牆, 不能身子八道彎, 不能搖門框。

吃有吃樣。 細嚼慢嚥, 不狼吞虎嚥, 不挑食, 不用筷子在盤子裡亂扒拉。

說話清晰, 吐字清楚。 回答提問聲音洪亮, 公眾場合細語輕聲不影響他人

小編總結:孩子的道德情感未發育完善, 家長應該在此時候運用一些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 例如多運用一些講故事、打比方的方式讓孩子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