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隔代教育不爭“誰服從誰”

本周小關媽媽就“隔代教育如何溝通”的話題請媽媽們支招, 聰明媽媽們的主意招招實用, 專家也提醒有這方面困惑的年輕父母們, 和老人有爭執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發作, 多溝通才是最重要的。

讓媒體“權威”發言

伢伢媽:我以前總因為給孩子洗澡水冷熱的問題和婆婆起爭執, 有一天, 我看到報紙上一則有關孩子洗澡的新聞, 我突然開了竅:為什麼不讓報紙幫忙“說話”呢?因為公公婆婆一直比較信報紙和電視上的觀點。 我馬上到超市買了一個兒童用的洗澡溫度計。 晚上正當婆婆使勁往澡盆裡放熱水時,

Advertisiment
我拿出報紙, 對婆婆說:“媽, 我讀個新聞你聽。 “給小孩子洗澡, 比較適合的溫度在38℃-40℃之間。 太熱或太冷都會讓孩子感覺不適……”我拿出了溫度計, 一量都過了44℃, 婆婆看了不吱聲了。 這個澡洗下來, 大家都不彆扭。 多好!

其實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 我們和長輩有很多分歧。 比如說穿衣服的多少、蓋被子的厚薄、果汁和水的搭配比例、能不能在地上爬、一天要睡幾個小時等。 有爭吵是好事, 因為大家都是一個目標:為孩子好。 但總要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 免得大家都不開心。 老人的時間充裕, 有育兒經驗。 但不能一味聽從他們的。 自己有時間就自己帶, 不依賴他們, 努力做合格的父母。

給老人創造“祖輩交流會”

小寶媽媽:我家奶奶總不按時給孩子喂牛奶,

Advertisiment
她覺得孩子長大了, 可以靠吃飯、吃菜來增加營養了, 少喝一頓牛奶沒什麼關係, 而且在她眼裡, 我是年輕人, 無論生活還是育兒經驗都沒有她多。 為此, 我們經常理論, 雙方挺不愉快。

後來我覺得兩代家長在教養孩子問題上發生摩擦是很正常的, 但影響到家庭和睦特別是讓孩子夾在中間, 這就不好了。 為此, 我找社區裡一些家裡也有孫輩的阿姨、伯伯和她們講述了我的煩惱, 並拜託他們和婆婆溝通一下, 那段時間, 社區裡每當孩子曬太陽時就召開“祖輩交流會”, 由爺爺奶奶們現身說法。 比如, 有的奶奶就拿著育兒書籍念給我婆婆聽, 告訴她喝牛奶是從小孩到大人都需要補充的不可缺少的營養,

Advertisiment
而且每天喝一定量的牛奶能使孩子更健康。 由於是平輩之間的切磋交流, 我婆婆心裡的怨氣消除了不少, 回家也開始給孩子有規律的喝奶了。

開個家庭會議好好溝通

妞妞媽:妞妞練琴的時候有時想貪玩不認真, 作為媽媽我肯定是要求嚴格, 可是奶奶就不樂意了, 總覺著我在逼孩子, 孩子有奶奶撐腰就更愛偷懶了。 類似的事情一件接一件, 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之後, 我和孩子爸爸認真找兩位老人談了談。 第一, 爺爺奶奶非常疼愛孫女, 我們心裡清楚, 但是不能一味溺愛, 這樣不利於孩子成長;二, 我們是孩子的親生父母, 不會做對孩子不好的事情, 生了她就有責任養育好她;三,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 他們將來的壓力會更大所以要學的東西也就多。

Advertisiment
我們和他們講了一個多小時, 簡而言之是我們非常感謝爸爸媽媽的幫助, 但是也請理解和支持, 尤其是在對孩子的教育, 我們應該在一條線上, 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估計是覺著我們說得在理, 爺爺第一個表態同意, 奶奶猶豫了一下也同意了。 其實之所以隔代有衝突是因為愛的方式不一樣, 相互理解, 多多交談和溝通, 就會達到一致。

不分長幼讓事實說話

康康媽:我們家也是長輩帶孩子多, 但在帶孩子的問題上我們的觀點一致, 就是誰的合理就按誰說的做。 比如前段天冷時孩子的穿衣問題, 我堅持室內有暖氣穿多層襯衣就可以, 而婆婆卻覺得孩子小必須要穿棉襖。 對此, 我們沒有爭執,

Advertisiment
而是通過問孩子的感受。 還有我們認為公婆做的有不合適的, 從不當著孩子的面說, 老人知道就會改了。 還有孩子犯錯時, 當我們訓孩子時, 公婆就及時躲在自己的臥室, 不給孩子依靠的機會。 當然, 他們對我們的不同意見也多是背著孩子和我們交流的。

專家觀點:隔代教育不是爭“誰服從誰”

對於隔代教養的孩子, “不教的教育”是更好的早教方法, 即利用環境去教孩子, 而不是靠人的傳授。 具體該怎麼做?例如, 孩子不一定讓奶奶姥姥一字一句去教, 平時讓奶奶姥姥經常帶孩子出去, 外面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 都是孩子們探索與學習的地方, 奶奶姥姥要放手讓孩子去玩, 去交往更多的人, 去認識更多的事物, 孩子的見識會突飛猛進。 如果認為早教就是填鴨式口口傳授、手把手示範,那麼教育就變得非常狹隘,這也是最不受孩子喜歡的學習方式;如果把早教設置成一個環境,在環境中讓孩子自由探索與吸收,那麼孩子會迸發出無限的學習熱情。如果從這方面去理解,那麼,在媽媽上班的時間裡,奶奶姥姥也能把孩子的教育做好。當然,這個教育環境是需要預設和精心安排的,媽媽要事先做好規劃。

隔代教養問題的解決之道,不是辨清“誰服從誰”,不是相互之間的妥協,而是找到問題的根源,再尋找解決的方法,有了方法,矛盾即隨之化解。同時也要提醒大家,當父輩與祖輩之間在教育寶寶的問題上發生分歧時,最好不要當著寶寶的面發生衝突。寶寶雖小,但他是天生的外交家,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時,他就會聰明地鑽空子。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更多別的問題。另外,家庭成員之間發生衝突,那種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寶寶更多的不安全感,對他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如果認為早教就是填鴨式口口傳授、手把手示範,那麼教育就變得非常狹隘,這也是最不受孩子喜歡的學習方式;如果把早教設置成一個環境,在環境中讓孩子自由探索與吸收,那麼孩子會迸發出無限的學習熱情。如果從這方面去理解,那麼,在媽媽上班的時間裡,奶奶姥姥也能把孩子的教育做好。當然,這個教育環境是需要預設和精心安排的,媽媽要事先做好規劃。

隔代教養問題的解決之道,不是辨清“誰服從誰”,不是相互之間的妥協,而是找到問題的根源,再尋找解決的方法,有了方法,矛盾即隨之化解。同時也要提醒大家,當父輩與祖輩之間在教育寶寶的問題上發生分歧時,最好不要當著寶寶的面發生衝突。寶寶雖小,但他是天生的外交家,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時,他就會聰明地鑽空子。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更多別的問題。另外,家庭成員之間發生衝突,那種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寶寶更多的不安全感,對他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