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詳解寶寶補鈣的是與非

補鈣的話題由來已久, 打孩子出生就關心缺不缺鈣, 怎麼補的媽媽也不在少數。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補鈣?缺鈣測一下就肯定准嗎?枕禿、長牙慢、佝僂病是不是缺鈣?……

其實, 不僅僅是“鈣”的問題, 還有很多營養素是媽媽關心的, 鐵、鋅、各種維生素, 因為這些看不見摸不著, 所以更會引起擔心和焦慮。 我們要不要試著換個角度, 把“缺不缺, 怎麼補”的疑問, 換成怎麼給孩子提供更均衡、更健康的飲食, 這樣會讓緊張的心放輕鬆些吧?一起來聽專家怎麼說。

檢測微量元素沒有意義, 檢測頭髮更沒科學道理

由於鈣、鋅、鐵等元素的生理效應部位不在血液,

Advertisiment
所以檢測微量元素根本沒有意義。 特別是檢測頭髮更沒任何科學道理。 末梢血檢測, 不能保證取血時不被組織液稀釋, 所以連血液水準都不能代表。 微量元素檢測會引導家長過多關注微量元素, 造成微量元素製劑盛行, 從而忽視均衡營養, 百害無一利。

孩子檢查骨密度意義不大

每個孩子骨密度值有差異, 各醫院採用的骨密度儀不同, 測骨密度的位置也不同, 國際上還沒有兒童骨密度測量的標準數值。 同時對於小嬰兒來說骨密度如果是正常的, 其鈣吸收力就要下降, 主要是被動吸收。 人體對鈣需要越高其主動吸收鈣的能力就增強。

母乳配方粉能滿足正常嬰幼兒生長所需鈣

Advertisiment

為何非要給孩子補鈣呢?母乳、配方粉能滿足正常嬰幼兒生長所需的鈣。 純母乳餵養兒應每天接受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 大家一定記住"佝僂病"的全程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不是"缺鈣性佝僂病"!不要總談論補鈣...鈣補多了, 除了產品可能帶來的問題, 還可能出現便秘、腎結石等。

純母乳餵養沒必要補DHA、鈣及多種維生素

純母乳餵養兒每天應接受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 沒必要補魚油(DHA)、鈣及多種維生素。 DHA屬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 是母乳中必有成分。 配方奶中添加DHA的標準都是依據母乳中的含量。 DHA對胎嬰兒大腦和免疫系統發育有重要作用, 但也不是進食越多, 效果越好。 母乳餵養的媽媽倒是可補充DHA。

建議哺乳期媽媽給自己補鈣和維生素D

Advertisiment

純母乳餵養的孩子每天一粒伊可新即可, 不需要額外補充鈣劑。 我一直建議哺乳期媽媽一定要給自己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 因為在哺乳期間媽媽體內需要的鈣多, 維生素D有利於鈣的吸收。 但媽媽補充鈣劑給不了孩子。

寶寶補鈣常見誤區

別盲目補鈣

0-1歲主要母乳或配方食品餵養均無需補鈣。 斷奶後以非配方食品和非乳製品為主食者補充100-200mg/d是合適的;1-3歲如配方食品或奶比例小於40%, 補鈣200-300mg/d也是可以, 但最高不宜超過500mg/d。 儘量食補, 不建議補充鈣片。

睡覺老翻身是缺鈣?

寶寶晚上睡覺老翻身, 是不是缺鈣?錯。 成人一種睡姿睡累了, 一晚上翻身十幾次, 何況孩子。 孩子除因變換體位翻身外, 還會是熱、做夢等原因。 很多媽媽發現寶寶雖四處翻滾,

Advertisiment
但仍處於睡眠狀態。 只要早上醒來情緒、活動、食欲好, 屬於生理現象。

枕禿就是缺鈣?

枕禿是缺鈣的一種表現, 但並不能說枕禿的寶寶就是缺鈣。 寶寶因汗多而頭癢, 躺著時喜歡磨頭止癢, 時間久了後腦勺處的頭髮被磨光了, 就形成枕禿圈。 有的寶寶在夏季出汗或家長為其著裝過多, 容易出汗, 出汗過多會引起皮膚發癢。 還有些頭面部有濕疹, 也會引起皮膚發癢。 這些原因均可使寶寶在枕頭上蹭頭, 出現枕禿。

出牙晚是缺鈣?

很多嬰兒不按順序出牙, 而且出牙的早晚也有相當大的時間差距。 3歲以後的兒童有幾個會少顆牙?!對於出牙, 家長不要著急, 不要用其他嬰幼兒作為藍本進行比較。 每個孩子有著自己出牙的規律,

Advertisiment
往往受到父母遺傳的影響, 與缺鈣等微量元素關係不大。

每個孩子牙齒萌出早晚不一, 早則4個月, 遲則10個月。 這並不代表孩子缺鈣、智力低下, 僅僅是萌出早晚不一而已。 當孩子7~9個月缺乏咀嚼練習時也會延緩長牙的速度。 孩子4~6個月就應該添加泥糊狀食品;7~9個月就應該給菜末、肉末類有顆粒可咀嚼的食物;為幫助出牙還可給磨牙餅乾、烤過一下的饅頭片等。

“佝僂病”就是“缺鈣”?

很多家長認為“佝僂病”就是“缺鈣”, 這是錯誤的。 VitD 缺乏性佝僂病主要是由於體內VitD不足, 導致鈣、磷代謝失常的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問題。 就是說發生佝僂病時體內缺鈣, 而佝僂病最常見的因素是缺乏VitD, 而不是缺鈣。 同時人體有較好的調節機制, 也很難從血鈣水準來判斷鈣營養狀況。

也很難從血鈣水準來判斷鈣營養狀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