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慎!切勿踏入寶寶補鈣的5誤區

 

常常聽到周圍有寶寶的家庭, 最愛別人稱讚的就是寶寶的個頭很高, 日後適合打籃球這樣的話。 不曉得這是不是“姚明效應”呢。

Advertisiment
即便是南方俗語中有這樣一句, “個頭小, 很聰明”, 大家還是希望寶寶的個頭高。

那麼當大家都知道, 鈣對於寶寶的骨骼生長起了很大的作用, 利於長高。 那麼媽媽們的補鈣熱潮經久不衰就很容易理解了。 每個媽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寶寶輸在起跑線上, 恨不得寶寶從出生幾個月開始就補鈣了。 當這樣操之過急的心態出現時, 走入補鈣的誤區, 就再正常不過。

媽媽們的誤區是, 補鈣越多吸收越多, 長得越快。 但專家指出, 嬰幼兒加服鈣劑應嚴格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補鈣過量對生長發育會造成極大危害。 原因如下:

第一、補鈣過多可使1歲以內嬰兒囟門過早閉合, 頭顱不能隨著腦部發育而充分增大, 一方面形成小頭畸形, 另一方面限制腦部發育。

Advertisiment

第二、骨頭中鈣質過多,骨骼變脆,易發生骨折。

第三、骨骼過早鈣化閉合, 使身高受到限制。

第四、吃太多的鈣還會使孩子腸胃不適、食欲不振,也影響腸道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

第五、維生素D和鈣過量都會導致兒童高鈣血症, 血液中的鈣含量過高, 孩子成年後罹患各種結石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甚至會影響到心臟功能;

第六、極少數孩子長期補鈣過量, 還可能患上“鬼臉綜合症”:長著一張大嘴、上唇突出、鼻樑平坦、鼻孔朝天, 兩眼距離甚遠。 這類孩子往往還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臟雜音等疾病。

再來就是媽媽們恨不得時時刻刻給寶寶們補鈣。 兩歲以內的小孩子, 因為咀嚼和消化能力有限, 食物比較單調,

Advertisiment
戶外活動也比較少, 最好補充一定量的鈣劑和魚肝油。 魚肝油中豐富的維生素D, 能降低腸道內的鹼性,促進鈣質在小腸內的吸收, 這是確保寶寶不缺鈣的關鍵。 那麼每個能自行咀嚼進食、能吃塊狀食物、能在太陽底下自由奔跑的孩, 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鈣。

還有一種誤區是, 所有的鈣劑都需要維生素D幫忙吸收。 因此要配合維生素D來補鈣。 父母應慎給孩子服用大量添加維生素D的補鈣劑, 尤其是同時在服用魚肝油的寶寶。 因為服用維生素D過量, 會產生積蓄中毒現象, 使寶寶食欲減退、反應遲鈍、心率不齊, 還可能出現肝腎功能損傷。 就算寶寶有缺乏維生素D的症狀, 醫生也建議間斷口服一定量的維生素D, 同時多讓孩子曬太陽。

Advertisiment
之所以選擇“間斷補充”, 是不想讓攝入的維生素D抑制孩子體內自身維生素D的合成。

最後一種誤區更加容易犯。 牛奶加鈣,會產生“倍添效應”。 專家指出, 以牛奶本身100mg/100ml左右的鈣含量汁, 它本身已是種“高鈣飲品”, 在牛奶中再添加鈣, 實無必要。 在牛奶中添加鈣粉, 也是“愛子心切”的行為誤區。 因為牛奶與鈣一起服用, 會產生酪化反應,不能被人體吸收。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兩餐之間給孩子服用鈣劑。

媽媽們的想法和行為, 我們都可以理解。 不希望因為自己的疏忽給寶寶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但這樣的補鈣想法確實是對寶寶健康百害而無一利, 還不如和寶寶多多運動。 1周歲以前的寶寶可以多多在家透過父母的幫助動動全身筋骨,

Advertisiment
還可以被抱到戶外接受一定時間的陽光浴;可以自己跑動的寶寶, 那就和父母多進行一些戶外活動吧。 這比單純靠多吃補鈣藥物要好得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