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緩解寶寶入園焦慮,家長做提前做好這5件事!

9月入園季, 幼稚園、小學迎來了新一波一波的新生, 和他們身後興奮卻不安的家長……孩子第一次進幼稚園、第一天上小學, 難免都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孩子平日裡和父母、爺爺奶奶相處, 得知突然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 距離入園還有好幾天, 孩子就開始不開心……

孩子對幼稚園有莫名恐懼感。 頭一天, 問孩子在幼稚園好不好, 她都會興奮的告訴你:挺開心!問她明天去不去幼稚園了, 她也會回答:去!可現實是殘酷的, 第二天送孩子剛幼稚園大門口, 就又上演一齣生離死別, 孩子哭得不能自已, 抱著大腿就是不鬆開!媽媽心疼不已……

Advertisiment

孩子對集體生活各種不適應, 導致上火、生病。

這就是入園焦慮!哪怕大人在進入一個新環境時, 想感到愉快和放鬆, 尚且需花費一些時間。 小朋友在第一次上幼稚園或幼升小時, 自然或多或少會出現焦慮現象。 我們也可以簡單理解為, 自我與環境之間發生適應衝突, 通過情緒的表達。

那麼, 面對寶寶入園、開學的不適應, 如何減少對寶寶的傷害?作為家長, 我們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呢?有一些經驗之談想分享給大家。

1 入園前為孩子打好“預防針”

據很多孩子讀大班的媽媽回憶, 孩子剛入園那一兩天, 的確都有哭哭啼啼的經歷, 但當正式踏入幼稚園一兩個星期後, 孩子好像一下子長大了一般, 不論多重的焦慮“症狀”就都煙消雲散了……這是為什麼呢?

Advertisiment

其實, 現在想想, 孩子焦慮有時候真的來自于缺乏安全感, 甚至來自家裡的壓力!比如, 有的父母會因為孩子要入園了, 對孩子唏噓:“終於熬出來了, 以後白天會看不到爸爸媽媽了喔!寶寶會不會想媽媽呀?”這樣的問題, 無異于將壓力全拋給了孩子。

一想到離開父母和熟悉的家庭, 面對是陌生的老師和環境, 孩子就會突然對幼稚園產生一種恐懼!似乎去了幼稚園就會永遠看不到媽媽了, 所以父母千萬不要這樣, 入園前為孩子打好“預防針”:多鼓勵孩子, 多給孩子講一些自己當年或其他小朋友在幼稚園的有趣好笑的事情, 以緩解孩子對幼稚園的陌生感。 當孩子有了面對幼稚園的自信,

Advertisiment
安全感也會油然而生!

2 引導讀有關“幼稚園”的書籍

為使孩子儘快融入幼稚園的大家庭, 聰明的媽媽會專門為孩子找來一些和幼稚園有關的書籍, 讓孩子通過閱讀這些書籍, 對幼稚園的情況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讓孩子知道幼稚園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甚至讓孩子還沒入園, 不僅沒有彷徨無助感, 反而對幼稚園充滿嚮往。

關於幼稚園的書籍還真是有不少的, 社群裡一位媽媽列了如下書單:《我愛幼稚園》、《你好, 幼稚園》、《幼稚園的一年》、《幼稚園裡的26個開心果》。 各位媽媽可根據書單推薦, 再繼續拓展書單。

3幫助孩子信任老師

孩子第一天入園, 家長一定要重視。 很多家長忙於事業, 相比之下, 覺得入園是小事, 但是在孩子心中,

Advertisiment
這就是一件大事, 父母應打好前站!孩子入園前, 可以帶他多到幼稚園玩玩看看, 多跟孩子聊一聊幼稚園的好, 老師的好。 告訴孩子幼稚園有很多的小朋友, 而且也有很多好玩的。 教育孩子多信任老師, 慢慢的孩子就不會那麼害怕離開父母了。

幫助孩子信任老師, 其實這應該是最重要的地方, 將心比心嘛——既然把孩子交到老師的手裡, 我們就應該相信老師, 告訴孩子, 一旦發生狀況, 及時和老師溝通, 老師才能及時幫助到孩子。

4建立孩子規矩意識

很多孩子在家可謂是“位高權重”, 全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 時時刻刻扮演著被愛的角色。 一入園難免會感到不適應。 須知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東西, 應該是良好的規則意識和優秀的品格。

Advertisiment

所以, 若想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 家長盡力為建立起規矩意識是必要措施之一。 不妨從簡至繁的為孩子制定一些小規則, 如:吃飯前洗手, 洗漱後歸置好牙缸牙刷, 自己疊好等等。 另外, 平時多帶孩子到戶外接觸接觸其他小朋友, 告訴其與人相處的規矩, 強化孩子的社交力。 這樣, 孩子在入園後才能更快的融入集體, 交往到志趣相投的小朋友。

5規律作息 緩解壓力

入園前, 先向老師問清幼稚園作息時間, 在家提前讓孩子跟著幼稚園的作息時間休息, 以讓孩子儘早適應, 不被影響情緒。 可是即便這樣, 很多孩子仍舊會由於不適應出現情緒或者行為問題。 這都是正常的。 千萬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 更不要為此責備孩子 。 當然,作為家長,我們也千萬不要給自己壓力,沒有哪個家長能完完全全的把孩子入學所需準備好,因此,一旦出現問題,要淡定,要學會給自己緩解壓力。然後,耐心的,一件事一件事的幫孩子解決問題。

當然,作為家長,我們也千萬不要給自己壓力,沒有哪個家長能完完全全的把孩子入學所需準備好,因此,一旦出現問題,要淡定,要學會給自己緩解壓力。然後,耐心的,一件事一件事的幫孩子解決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