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抑鬱vs產後抑鬱症

編者按:《海蒂懷孕大百科》30年暢銷不衰, 高居美國各大書店孕產類圖書排行榜第一名, 銷量超1700萬冊, 美國有93%的准媽媽看過這本書。 從懷孕開始, 包括寶寶的發育, 你的變化, 每次拜訪醫生的意義, 以及分娩前該準備一些什麼。 你將學會制訂分娩計畫, 學會辨別真宮縮和假宮縮, 瞭解產前陣痛的發生部位, 通曉有寶寶以前什麼應該做, 什麼萬萬不可。
我們將每天節選書中部分內容, 和你一起開始生命中的一次探險。
作者系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婦產科主任, 查理斯·洛克伍德醫學博士

Advertisiment

一、產後抑鬱

“我曾經堅信, 寶寶出生後, 我會非常激動。 但現在卻高興不起來, 這是怎麼了?”

生下寶寶以後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幸福的時光之一, 但有60%~80%的新媽媽會覺得抑鬱。 這種所謂的產後抑鬱一般發生在產後3~5天, 常常讓你沮喪、煩躁、想哭、心亂如麻甚至焦慮。 出現這些症狀可能在意料之外,

Advertisiment
因為之前你覺得生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 不會帶來痛苦。

如果客觀地從頭梳理一下你的經歷:生活、身體及心理狀態, 會發現一切都很好理解。 激素水準快速變化(孕期高水準的激素在生完寶寶後急劇下降);耗盡體力的分娩過程;回到家還有大量家務要做;隨時都不能分神地照顧寶寶;睡眠不足;有可能感覺很失望(本以為當媽媽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本以為會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寶寶, 結果卻發現他渾身皺巴巴);哺乳遇到了困難(疼痛的乳☆禁☆頭, 乳☆禁☆房脹痛);不敢看自己的樣子(腫起來的眼泡, 肚子上的游泳圈, 腿上的橘皮組織比寶寶還多);和丈夫的關係出現壓力;每天都有非常多的衣服要洗……毫無疑問,

Advertisiment
你的壓力很大。

隨著你慢慢調整適應了新生活, 並獲得更多休息, 產後抑鬱的症狀也會慢慢消失。 嘗試下面的措施可以幫助你更快擺脫產後抑鬱的影響:

1.降低要求。 感到自己完全被打敗了, 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勝任新媽媽的角色?記住, 這種混亂的局面不會持續太久。 幾周之後, 你就會適應自己的新角色, 降低對自己和寶寶的期望。 期望越大, 失望越大——從而引起你心情低落。 相反, 盡力就可以, 這樣已經足夠了。

2.不要一個人待著。 一個人帶寶寶, 面對著一堆要洗的衣服, 一堆要刷的盤子, 又一個不能早早上床的晚上, 沒有比這更糟糕的生活了。 向別人尋求幫助吧——丈夫、媽媽、姐妹、朋友, 甚至乾洗店。

Advertisiment

3.穿漂亮衣服。 看起來很奇怪, 但花點時間把自己打扮漂亮能讓你感覺更好。 在丈夫出門之前洗個澡, 讓他幫你吹幹頭髮, 脫下肥大的T恤衫換上乾淨漂亮的衣服, 可以考慮化點淡妝。

4.出門活動。 變換眼前的風景能對心情造成很大影響。 至少每天離開屋子一次, 抱著寶寶到公園裡散步, 拜訪幾個朋友(如果朋友也剛做了媽媽, 你們可以聚在一起交流自己的“苦難經歷”——這些困難最終都將被你們一笑而過), 逛街, 任何能讓你不再獨自鬱悶的活動都值得嘗試。

5.對自己好一點。 和丈夫享用一次浪漫晚餐、看場電影、花30分鐘美甲, 或多花點時間洗一次澡。 有時, 應該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你值得這樣做。

6.動起來。 運動可以幫助釋放內啡肽,

Advertisiment
讓你以最自然的方式開心起來。 加入產後健身班吧, 或者看著DVD練習, 出門做一些“嬰兒車運動”(嬰兒車是不可或缺的運動器材), 或只是出門散步也可以。

7.開心地吃零食。 很多時候, 新媽媽忙於考慮填飽寶寶的肚子而忘了自己。 這是錯誤的——低血糖不僅會降低精力水準, 還會引起情緒低落。 為了讓你的體力和情緒都維持在良好水準上, 隨時吃一些方便的小零食很重要。 忍不住想吃巧克力?那就吃吧(如果巧克力能讓你感覺更舒服的話), 只要注意不要吃得太頻繁就可以, 因為糖類會引起血糖值快速升高。

8.笑出來, 也哭出來。 如果非常想大哭一場, 就哭吧。 但哭完一定要坐下來看一部喜劇, 讓自己笑一笑。 對於你遇到的所有不順心的小事, 也應該笑著面對——比如寶寶的尿布破了漏尿,在超市里溢乳,沒帶手絹出門寶寶卻吐奶了。你應該聽說過:笑聲是最好的解藥。另外,幽默感也是新手父母最好的朋友。

不管怎樣做都感到抑鬱?不斷提醒自己,產後抑鬱會在1~2周內消失。接下來你就可以好好享受最好的時光了。

如果抑鬱症狀持續超過兩周或變得更嚴重,開始影響到你的生活,立即給醫生打電話。

“我現在感覺非常好,3周前生下寶寶後一直這樣,這種良好的感覺會發展成可怕的抑鬱情緒嗎?”

產後抑鬱很常見,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不能因為你一直很愉決就斷定將會遭遇情緒低谷。大多數產後抑鬱症狀發生在產後第一周,很可能你已經逃過了一劫。

雖然你沒有患上產後抑鬱症,但並不說明家人也完全避免了這種病症。研究顯示,如果新媽媽患上產後抑鬱症,新爸爸就不太可能產生抑鬱情緒;如果新媽媽感覺良好,新爸爸情緒低落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所以,你要確定配偶沒有患上產後抑鬱。有些新爸爸會努力掩飾自己的感覺,不想給妻子添麻煩。

二、產後抑鬱症

“寶寶出生有1個月了,可我還是覺得抑鬱,什麼時候能好起來?”

如果產後抑鬱一直持續,那很可能是產後抑鬱症。雖然“產後抑鬱”和“產後抑鬱症”這兩種情況常被混淆,但實際上二者是不同的。真正的產後抑鬱症很少見(患病率為10%~20%),持續時間更長(幾周到一年,甚至更久)。產後抑鬱症可能在分娩時開始,但更多地發生在生下寶寶1~2個月之後。有時產後抑鬱症發作得較晚,直到新媽媽分娩後第一次月經來潮或寶寶斷奶(激素水準再次發生變化)時才會發作。有如下情況的女性更容易患產後抑鬱症:有產後抑鬱症病史;有抑鬱症病史或家族史,或嚴重的經前期綜合征病史;孕期或分娩時出現了併發症;生下的寶寶不太健康。

後抑鬱症的症狀和“產後抑鬱”很相似,但更明顯,包括哭泣、易怒、睡眠問題(不能入睡或嗜睡)、飲食問題(沒有食欲或食欲過盛),持續的傷心、無助感,以及感覺自己沒有能力(或不想)照顧好自己和寶寶,甚至失憶。

如果你還沒有想辦法消除產後抑鬱的症狀,現在一定要開始採取措施。如果你的症狀在兩周後沒有明顯好轉,甚至越來越嚴重,很可能要經過專業治療。不要想再等等看,告訴醫生你的感覺。他會先對你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測,因為甲狀腺素水準不正常也會引起情緒波動,在診斷產後抑鬱症時,這是重要的第一步(參考下文)。如果檢査顯示你的甲狀腺水準非常正常,就要立刻找一位有治療產後抑鬱症臨床經驗的專家進行治療。抗抑鬱藥(即使在哺乳期,也有很多種安全的選擇)加上專業諮詢可以讓你很快好起來。對於有抑鬱症病史的女性,很多醫生會在孕晚期的3個月開一些低劑量的抗抑鬱藥物;另一些醫生建議高危產婦在產後立即服用抗抑鬱藥物。亮光療法在治療產後抑鬱症上也有一定效果(採取亮光療法時,你需要睜開眼坐在一個箱子前,箱子裡會釋放出一種模擬日光的光線,幫助大腦形成積極的生物化學反應,從而讓你振作起來)。不管採用哪種治療方法,快速及時的干預是關鍵所在。如果沒有及時採取措施,會影響到你和寶寶的感情,也會影響你照顧寶寶,享受和寶寶在一起的時光;還會影響到生活中的其他關係(和丈夫、其他孩子的關係等),並會影響到你的健康。

有的女性沒有感到產後抑鬱,而覺得極度焦慮、害怕,有時感到恐慌,還出現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渾身顫抖的情況。這需要由專家立即給予治療,可能包括藥物治療。

大約30%患有產後抑鬱症的女性還罹患了產後強迫症,出現各種強迫行為:每15分鐘就會起身檢査一下寶寶是否在呼吸,瘋狂地打掃房間,突然出現傷害寶寶的衝動(比如將寶寶扔出窗外或摔下樓梯)。雖然她們不會真的做出暴力行為,但這種暴力衝動常常會嚇到新媽媽自己(只有患產後精神病的女性才會出現暴力行為,參考下文)。而且,她們很害怕自己會失控從而傷害了寶寶。和產後抑鬱症一樣,產後強迫症的治療也需要抗抑鬱藥物並結合其他療法。如果你出現了強迫思維或行為,一定要告訴醫生,他會給你提供幫助。

比產後抑鬱症更少見、更嚴重的是產後精神病,症狀包括失落、幻覺或妄想。如果有自殺、暴力和攻擊性傾向,出現幻聽、幻覺及其他精神病症狀,立即通知醫生並尋求幫助。不要掩飾你的感覺,不要安慰自己這只是產後的正常反應——事實並非如此。等待幫助的時間裡一定不要將危險的想法付諸實踐,讓鄰居、家人或朋友和你待在一起,並將寶寶放在安全的地方(例如嬰兒床上)。

Tips:

1.尋求幫助,治療產後抑鬱症

沒有任何新媽媽應該遭受產後抑鬱症的折磨。遺憾的是,有太多人患上這種疾病。有的是覺得產後出現這些情況正常且不可避免,從而諱疾忌醫;有的是對就醫感到恥辱。

關於產後抑鬱症的大規模普及教育活動已經展開了,這是為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女性,讓她們可以更快開始享受和寶寶在一起的時光。有的醫院也給新產婦的家中派發產後抑鬱症的相關宣傳材料,讓她們(及丈夫們)能夠更快識別出產後抑鬱症的症狀,並儘早就醫。醫生們的經驗也相應增多——掌握了很多預測產後抑鬱症的危險因素,並能更迅速、安全、成功地治療產後抑鬱症。很多標準化篩查在篩查產後抑鬱症方面非常有效。

在所有類型的抑鬱症裡,產後抑鬱症是最容易治癒的一種。如果你出現了這種情況,不要再忍了,說出來,尋求需要的説明。

2.讓你情緒低落的甲狀腺炎

幾乎所有新媽媽都會覺得身體虛弱、疲憊,大多數都遭遇減肥困難,許多還忍受著產後抑鬱症的折磨,還有掉頭發的困擾。這不是美好的一幕,但對於大多數媽媽來說,這些現象完全正常。耐心等待,情況會逐漸好轉。不過,對於患產後甲狀腺炎的5%~9%的女性來說,情況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產後甲狀腺炎的症狀和所有新媽媽經受的症狀相同,所以很可能沒有診斷出來,得不到有效治療。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產後甲狀腺炎可能在分娩後1~3個月內出現。開始一般是暫時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相關症狀(甲狀腺素分泌過多)。這個階段,過多的甲狀腺素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並持續幾周時間——新媽媽很可能會感到疲憊、急躁、緊張、發熱,而且出汗、失眠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這些都是產後初期的常見症狀,使原本很簡單的診斷變得撲朔迷離,但這時通常不需要治療。

接下來你可能會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甲狀腺素分泌不足)。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同樣會讓人覺得疲憊,同時伴有抑鬱症狀(比典型的產後抑鬱或產後抑鬱症持續時間更長,通常也更嚴重)、肌肉疼痛、脫髮、皮膚乾燥、怕冷、記憶力差及減肥難等。

如果產後的症狀比你想像中更加顯著、持久,影響了吃飯、睡覺、照顧寶寶,就和醫生聊一聊。做檢查可以判斷是否患了產後甲狀腺炎(有些內分泌專家認為產後甲狀腺炎是產後抑鬱症一個非常普遍的原因,所以患產後抑鬱症的所有女性都應該做甲狀腺功能檢查)。一定要對醫生說明家族病史,這種病的遺傳性很強。

絕大多數新媽媽產後1年內就可以從產後甲狀腺炎中恢復過來。同時,採取補充甲狀腺素的治療方式可以使她們感覺更好,恢復更快。大約25%的女性患上的產後甲狀腺炎無法治癒,需要終身治療(很簡單,只要每天吃藥,每年做一次血液檢査)。即使是那些自愈的女性,在以後的孕期或產後還可能再次患上甲狀腺炎。有的人在日後會發展成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因此,患產後甲狀腺炎的女性最好每年檢查一次甲狀腺。如果想再次懷孕,最好在懷孕前和孕期做一下甲狀腺檢查(沒有經過正確治療的甲狀腺炎可能會影響懷孕,甚至引起一些孕期問題)。

點擊此處購買本書

也應該笑著面對——比如寶寶的尿布破了漏尿,在超市里溢乳,沒帶手絹出門寶寶卻吐奶了。你應該聽說過:笑聲是最好的解藥。另外,幽默感也是新手父母最好的朋友。

不管怎樣做都感到抑鬱?不斷提醒自己,產後抑鬱會在1~2周內消失。接下來你就可以好好享受最好的時光了。

如果抑鬱症狀持續超過兩周或變得更嚴重,開始影響到你的生活,立即給醫生打電話。

“我現在感覺非常好,3周前生下寶寶後一直這樣,這種良好的感覺會發展成可怕的抑鬱情緒嗎?”

產後抑鬱很常見,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不能因為你一直很愉決就斷定將會遭遇情緒低谷。大多數產後抑鬱症狀發生在產後第一周,很可能你已經逃過了一劫。

雖然你沒有患上產後抑鬱症,但並不說明家人也完全避免了這種病症。研究顯示,如果新媽媽患上產後抑鬱症,新爸爸就不太可能產生抑鬱情緒;如果新媽媽感覺良好,新爸爸情緒低落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所以,你要確定配偶沒有患上產後抑鬱。有些新爸爸會努力掩飾自己的感覺,不想給妻子添麻煩。

二、產後抑鬱症

“寶寶出生有1個月了,可我還是覺得抑鬱,什麼時候能好起來?”

如果產後抑鬱一直持續,那很可能是產後抑鬱症。雖然“產後抑鬱”和“產後抑鬱症”這兩種情況常被混淆,但實際上二者是不同的。真正的產後抑鬱症很少見(患病率為10%~20%),持續時間更長(幾周到一年,甚至更久)。產後抑鬱症可能在分娩時開始,但更多地發生在生下寶寶1~2個月之後。有時產後抑鬱症發作得較晚,直到新媽媽分娩後第一次月經來潮或寶寶斷奶(激素水準再次發生變化)時才會發作。有如下情況的女性更容易患產後抑鬱症:有產後抑鬱症病史;有抑鬱症病史或家族史,或嚴重的經前期綜合征病史;孕期或分娩時出現了併發症;生下的寶寶不太健康。

產後抑鬱症的症狀和“產後抑鬱”很相似,但更明顯,包括哭泣、易怒、睡眠問題(不能入睡或嗜睡)、飲食問題(沒有食欲或食欲過盛),持續的傷心、無助感,以及感覺自己沒有能力(或不想)照顧好自己和寶寶,甚至失憶。

如果你還沒有想辦法消除產後抑鬱的症狀,現在一定要開始採取措施。如果你的症狀在兩周後沒有明顯好轉,甚至越來越嚴重,很可能要經過專業治療。不要想再等等看,告訴醫生你的感覺。他會先對你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測,因為甲狀腺素水準不正常也會引起情緒波動,在診斷產後抑鬱症時,這是重要的第一步(參考下文)。如果檢査顯示你的甲狀腺水準非常正常,就要立刻找一位有治療產後抑鬱症臨床經驗的專家進行治療。抗抑鬱藥(即使在哺乳期,也有很多種安全的選擇)加上專業諮詢可以讓你很快好起來。對於有抑鬱症病史的女性,很多醫生會在孕晚期的3個月開一些低劑量的抗抑鬱藥物;另一些醫生建議高危產婦在產後立即服用抗抑鬱藥物。亮光療法在治療產後抑鬱症上也有一定效果(採取亮光療法時,你需要睜開眼坐在一個箱子前,箱子裡會釋放出一種模擬日光的光線,幫助大腦形成積極的生物化學反應,從而讓你振作起來)。不管採用哪種治療方法,快速及時的干預是關鍵所在。如果沒有及時採取措施,會影響到你和寶寶的感情,也會影響你照顧寶寶,享受和寶寶在一起的時光;還會影響到生活中的其他關係(和丈夫、其他孩子的關係等),並會影響到你的健康。

有的女性沒有感到產後抑鬱,而覺得極度焦慮、害怕,有時感到恐慌,還出現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渾身顫抖的情況。這需要由專家立即給予治療,可能包括藥物治療。

大約30%患有產後抑鬱症的女性還罹患了產後強迫症,出現各種強迫行為:每15分鐘就會起身檢査一下寶寶是否在呼吸,瘋狂地打掃房間,突然出現傷害寶寶的衝動(比如將寶寶扔出窗外或摔下樓梯)。雖然她們不會真的做出暴力行為,但這種暴力衝動常常會嚇到新媽媽自己(只有患產後精神病的女性才會出現暴力行為,參考下文)。而且,她們很害怕自己會失控從而傷害了寶寶。和產後抑鬱症一樣,產後強迫症的治療也需要抗抑鬱藥物並結合其他療法。如果你出現了強迫思維或行為,一定要告訴醫生,他會給你提供幫助。

比產後抑鬱症更少見、更嚴重的是產後精神病,症狀包括失落、幻覺或妄想。如果有自殺、暴力和攻擊性傾向,出現幻聽、幻覺及其他精神病症狀,立即通知醫生並尋求幫助。不要掩飾你的感覺,不要安慰自己這只是產後的正常反應——事實並非如此。等待幫助的時間裡一定不要將危險的想法付諸實踐,讓鄰居、家人或朋友和你待在一起,並將寶寶放在安全的地方(例如嬰兒床上)。

Tips:

1.尋求幫助,治療產後抑鬱症

沒有任何新媽媽應該遭受產後抑鬱症的折磨。遺憾的是,有太多人患上這種疾病。有的是覺得產後出現這些情況正常且不可避免,從而諱疾忌醫;有的是對就醫感到恥辱。

關於產後抑鬱症的大規模普及教育活動已經展開了,這是為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女性,讓她們可以更快開始享受和寶寶在一起的時光。有的醫院也給新產婦的家中派發產後抑鬱症的相關宣傳材料,讓她們(及丈夫們)能夠更快識別出產後抑鬱症的症狀,並儘早就醫。醫生們的經驗也相應增多——掌握了很多預測產後抑鬱症的危險因素,並能更迅速、安全、成功地治療產後抑鬱症。很多標準化篩查在篩查產後抑鬱症方面非常有效。

在所有類型的抑鬱症裡,產後抑鬱症是最容易治癒的一種。如果你出現了這種情況,不要再忍了,說出來,尋求需要的説明。

2.讓你情緒低落的甲狀腺炎

幾乎所有新媽媽都會覺得身體虛弱、疲憊,大多數都遭遇減肥困難,許多還忍受著產後抑鬱症的折磨,還有掉頭發的困擾。這不是美好的一幕,但對於大多數媽媽來說,這些現象完全正常。耐心等待,情況會逐漸好轉。不過,對於患產後甲狀腺炎的5%~9%的女性來說,情況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產後甲狀腺炎的症狀和所有新媽媽經受的症狀相同,所以很可能沒有診斷出來,得不到有效治療。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產後甲狀腺炎可能在分娩後1~3個月內出現。開始一般是暫時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相關症狀(甲狀腺素分泌過多)。這個階段,過多的甲狀腺素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並持續幾周時間——新媽媽很可能會感到疲憊、急躁、緊張、發熱,而且出汗、失眠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這些都是產後初期的常見症狀,使原本很簡單的診斷變得撲朔迷離,但這時通常不需要治療。

接下來你可能會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甲狀腺素分泌不足)。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同樣會讓人覺得疲憊,同時伴有抑鬱症狀(比典型的產後抑鬱或產後抑鬱症持續時間更長,通常也更嚴重)、肌肉疼痛、脫髮、皮膚乾燥、怕冷、記憶力差及減肥難等。

如果產後的症狀比你想像中更加顯著、持久,影響了吃飯、睡覺、照顧寶寶,就和醫生聊一聊。做檢查可以判斷是否患了產後甲狀腺炎(有些內分泌專家認為產後甲狀腺炎是產後抑鬱症一個非常普遍的原因,所以患產後抑鬱症的所有女性都應該做甲狀腺功能檢查)。一定要對醫生說明家族病史,這種病的遺傳性很強。

絕大多數新媽媽產後1年內就可以從產後甲狀腺炎中恢復過來。同時,採取補充甲狀腺素的治療方式可以使她們感覺更好,恢復更快。大約25%的女性患上的產後甲狀腺炎無法治癒,需要終身治療(很簡單,只要每天吃藥,每年做一次血液檢査)。即使是那些自愈的女性,在以後的孕期或產後還可能再次患上甲狀腺炎。有的人在日後會發展成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因此,患產後甲狀腺炎的女性最好每年檢查一次甲狀腺。如果想再次懷孕,最好在懷孕前和孕期做一下甲狀腺檢查(沒有經過正確治療的甲狀腺炎可能會影響懷孕,甚至引起一些孕期問題)。

點擊此處購買本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