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婦要提前學習 產後預防靜脈曲張

孕婦產後預防靜脈曲張

妊娠期婦女由於子宮增大, 後傾及腹腔內壓增高, 可對腹腔靜脈形成壓迫, 使靜脈內壓升高, 阻礙下肢靜脈回流。 加之妊娠中晚期血量增加, 活動減少, 使得靜脈壁變薄, 易擴張, 尤以下肢淺靜脈變化為著。 這些不利因素使得妊娠期婦女成為下肢靜脈曲張的好發對象, 患病率明顯高於未妊娠婦女。

妊娠期下肢靜脈曲張的病變局限, 多以踝部和小腿部淺靜脈曲張為主, 且曲張程度為輕。 主要表現為小腿及踝部淺靜脈擴張、蜿蜒、迂曲, 一般不會出現肢體腫脹及皮膚營養性變化,

Advertisiment
分娩後, 子宮復原, 腹內壓下降, 下肢靜脈曲張可以不同程度緩解或消失。

對妊娠期靜脈曲張的治療無需大動干戈而行手術治療。 主要在於適當增加妊娠期活動, 避免過久站立、久坐少動, 以改善下肢血液迴圈, 預防及減輕靜脈曲張。 另一項重要措施是應用循序減壓彈力襪, 人為改善下肢血液迴圈, 使下肢水腫減輕, 因曲張的靜脈引起的疼痛和不適得以緩解, 防止靜脈曲張程度加重。

應用循序減壓彈力襪有所講究:一是選擇合適的彈力襪。 所謂“合適”, 即穿上後感覺踝部壓力最大, 小腿次之, 膝以上最小, 並且不影響膝關節活動, 坐下或下蹲時不會起褶, 舒適貼身。 如果穿上彈力襪後感覺整個襪子的壓力基本一致,

Advertisiment
則為不合適, 其弊大於利, 不僅不改善血液迴圈, 反而阻礙血運。 二是根據病變部位選擇襪子的長短。

由於妊娠期靜脈曲張病變多局限於小腿及踝部, 故選擇膝長型的襪子即可達治療目的, 個別累及大腿靜脈者方用更長些的腿長型彈力襪。 三是注意襪子彈力和壓力的大小。 妊娠中晚期為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應選擇低壓彈力襪(預防型18毫米汞柱), 治療則用中壓(治療型20—30毫米汞柱), 不宜用高壓型彈力襪。  產婦生病不可諱疾忌醫

媽媽生產後的月子期間身體仍處於恢復階段, 抵抗力會明顯變差, 一旦生病必須更積極診治。 月子期間最常發生的疾病包括感冒和腸胃炎, 此時到底該不該哺喂母乳?藥物是否會透過乳汁影響寶寶健康?協和婦女醫院副院長許博智表示,

Advertisiment
其實大部份的疾病不會影響哺乳, 而且藥物進入體內, 經過血液、器官後, 真正會滲透到乳汁的量相當低, 即使使用抗生素, 影響也有限, 而且醫師會斟酌病人情形給予適當劑量。 不過若使用抗生素超過一星期時, 藥物的劑量可能就要有所調整。

此外, 服用藥物時也要留意月子餐的影響, 如麻油雞餐中過多的酒可能會與藥物衝突, 兩者使用時間應儘量隔開。

生產後幾天最需觀察的是子宮收縮和感染問題, 通常住院期間有醫護人員照顧, 產婦不需擔心, 出院後有異常症狀則需回院診治。 若是就近在醫院內附設的月子中心坐月子, 一旦有任何問題, 則可隨時獲得醫護人員的照護。

Advertisiment

此外, 產婦經常抱怨腰酸背痛, 這是因懷孕期間胎兒的重量, 加上姿勢不良或坐太久、床太軟等因素所導致, 使得腰椎神經受壓迫, 甚至有軟骨移位的情形, 這些症狀, 在產後大部份會恢復, 體重較重者則必須接受一段時間的複健。

產後憂鬱也是常有的現象, 尤其新手媽媽照顧baby缺乏經驗, 容易勞心又勞力, 心情易受影響, 家人應給予協助與安慰;若是在坐月子中心則有專業人員照顧寶寶, 讓產婦有充分的時間休息, 對生理、心理都有助益。

除了生病之外, 產婦在月子期間也常為脹奶所苦, 或因餵奶不順而放棄哺喂母乳, 此時家人應該多給予關心與支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