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營養不良

兒童營養不良怎麼辦

中藥治療

1、取黃鱔魚1條, 雞內金10克。 將鱔魚去內臟, 切塊放碗中, 加雞內金, 蒸熟後食用。

2、紅薯葉30克, 雞內金10克, 煎湯, 調味服。

3、人乳拌麥芽, 煎湯服。

4、山楂數個, 紅糖少許, 煎湯服。

5、鵝不食草3克, 燉豬肉食用。

6、金不換草60克, 同豆腐燉服。

西藥治療

1、治療期間宜予以維生素豐富的食物或維生素B族等藥物。 其他輔助治療如苯丙酸諾龍25毫克, 肌肉注射, 每週二次, 同時給予足量蛋白質類飲食。

2、一般認為嬰兒期以牛乳加蔗糖和植物油為最好的食品基礎。 年齡稍大可根據當地慣用食品加添固體食物以提高熱卡供給,

Advertisiment
如無腹瀉、嘔吐, 早期即給予每天每公斤190熱卡, 逐漸增至200熱卡。 不能耐受乳糖者忌用乳類。

3、少量多次輸血、輸血漿, 行靜脈或肌肉注射;亦可用胎盤血多量多次灌腸。

4、頑固病例可採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考地松等激素。

5、針刺肝俞、胃俞、身柱, 用短促強刺激, 不留針。

兒童營養不良的症狀

調查資料顯示, 當孩子情緒不佳, 發生異常變化時, 應疑及體內某些營養素缺乏。

如孩子變得鬱鬱寡歡, 反映遲鈍, 表情麻木, 多提示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元素, 應多給孩子安排一些水產品, 肉類, 乳製品, 畜禽血, 蛋黃等高鐵、高蛋白食品。

若孩子憂心忡忡, 驚恐不安、失眠健忘, 可能表明休內B族維生素不足, 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Advertisiment

如果情緒多變, 愛發脾氣, 這些甜食過多有關, 醫學上稱為“嗜糖性精神煩躁症”, 除減少甜食外, 多安排點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大有必要。

至於固執創任性, 膽小怕事, 則可能維生素A、B、C與鈣元素不足, 故動物肝、魚、蝦、奶類, 果蔬等食物便成為必吃食品了。

小兒營養不良表現如下:

營養不良患兒發育遲緩, 身材矮小, 皮膚毛髮無光澤, 黏膜蒼白, 體重不增加甚至減少。 臨床上還將營養不良病人分為消瘦型和水腫型。

消瘦型:皮膚鬆弛, 皮下脂肪減少, 變薄無彈性, 頭髮枯黃, 大便頻而量少有粘液。 患兒的智慧及動作均有不同程度遲緩, 體溫低於正常, 脈搏慢, 血壓偏低。

水腫型:輕者僅有皮下水腫, 重者可有生☆禁☆殖☆禁☆器、上肢、腹部及顏部凹陷性水腫(壓之有凹陷),

Advertisiment
少數患兒可有胸腹腔積水, 少數人還可出現皮膚紫瘢。 本型患兒以體重突然增加為水腫的可靠標誌。

由於長期營養不良, 患兒還可以出現各種併發症, 如佝僂病、各種感染、腹瀉、中耳炎、腎盂腎炎等等。 化驗檢查可發現患兒有貧血徵象。

兒童營養不良怎麼預防

1、預防嬰兒時期的消瘦, 最妥當的辦法是提倡母乳餵養, 因母乳最合嬰兒營養。 早產嬰兒由於發育不足, 喂哺困難, 另一方面營養的需要又相對較高, 更應強調母乳餵養。 如無母乳, 可用牛奶等替代品, 還要按時增加輔食。

2、患胃腸疾病時, 必須給相當營養, 補充代謝的損失。 患兔唇、齶裂及幽門痙攣時, 也必須及時給予適當的治療。

Advertisiment
患消化系統以外的疾病時, 同樣要注意營養, 使抵抗力增加, 疾病得以早日康復, 才不致因久病產生營養不良。

3、飲食調節是治療營養不良的基本措施。 輕度營養不良以調節飲食為主, 給以高蛋白、高熱量飲食, 以小兒吃飽為度。 中、重度營養不良遵循序漸進的方法, 熱能由低度開始, 逐漸增加飲食;食物種類也逐漸增多;增加食量以患兒的食欲和大便情況而定, 進食順利者熱量可增加到每日每千克體重120~140千卡。 營養不良治療後其熱量再調整到正常需要量。

4、對引起營養不良的原發病進行治療, 及時糾正合併症。 此外, 可採用中藥、針刺、捏積、推拿、口服助消化藥品, 千方百計地提高病兒的消化能, 增進食欲。

兒童營養不良有什麼危害

寶寶出生以後,

Advertisiment
頭圍迅速增大, 尤其是出生後的兩年內, 這說明, 他們的腦在迅速發育, 如果這個階段營養攝入不足, 就會影響腦的發育。 有人曾經對營養不良的寶寶進行隨訪觀察, 在出生後6個月內有營養不良的寶寶, 不僅體重不增長或者增長速度緩慢, 智慧與動作發展也落後于一般寶寶, 即使以後糾正了營養不良, 體重上升, 但是智慧發展上的落後卻無法彌補。

而2—3歲以後患營養不良, 即使寶寶體重輕、智力落後, 但只要糾正了營養不良, 兩者都可以恢復正常。 這說明, 在腦迅速發育階段, 如果營養供應不足, 可能對智力造成難以恢復的影響。 營養不良不僅影響腦的功能, 而且會影響腦的形態發生變化, 例如出現不同程度的腦萎縮。

營養的供給首先要滿足熱能及蛋白質的需要,蛋白質中的優質蛋白質要占1/2—2/3。牛磺酸和腦的發育有密切關係,它在母乳中含量豐富,而在牛乳中含量卻較少,所以牛乳餵養的寶寶應注意補充牛磺酸。必需脂肪酸應占熱能的1%—3%,對腦的發育及神經髓鞘的形成有利。

缺乏微量元素也會對寶寶的智力產生影響。缺鐵會引起貧血,而在貧血症狀出現之前,寶寶已表現出容易發怒、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並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補充鐵劑後這類症狀就會消失。

膳食中缺鋅,可造成寶寶血鋅下降,影響體格發育及智慧的發展。

缺碘會影響甲狀腺素的合成,而甲狀腺素可以促進腦的發育。維生素B1、維生素B6缺乏可引起抽搐,並影響寶寶將來的智力。因此,寶寶要聰明,營養要均衡。

兒童營養不良的誘因

1、長期餵養不當,熱量不足:出生無母乳或母乳不足,未能合理選擇主食,而以米湯、米糊等低蛋白低熱量食品作為主食;或添加輔食不及時,到了8—9個月以菜湯拌稀飯。

2、驟然斷奶:不能有計劃有步驟為小兒斷奶,而是突然斷奶,從流汁直接到固體;或原一日六餐減到一日三餐,使小兒腸胃不能適應,民間俗稱“奶癆”。

3、腸胃疾病:長期腹瀉,先天性畸形如唇裂、愕裂、幽門狹窄、賁門鬆弛,過敏性結腸炎,頻繁嘔吐等,影響食品的消化與吸收。

4、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炎、腎炎、肺結核、肺炎、肺膿瘍、麻疹、百日咳、敗血症。因長期發熱,食欲不振,消耗增加而致營養不良。

5、體弱兒:低體重兒、雙胎、多胎或因難產及窒息等意外引起的體弱兒容易得營養不良。

6、呼吸道感染或腹瀉、嬰兒濕疹:由於這些因素而忌食高蛋白的食品,比如長期不吃雞蛋、魚、肉而只吃素食,使蛋白質攝入不足;或因濕疹而斷奶,改用米糊之類。

其實以上6個誘因歸根到底源自於生活中某些因素,這些因素會影響兒童的營養和健康狀況,它們包括:

1、寄生蟲。寄生蟲會把孩子需要的營養奪走,造成營養不良。預防寄生蟲最重要的是注意飲食衛生。平時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餐具要經常消毒,生吃的瓜果要洗淨削皮等。

2、偏食和挑食。偏食和挑食會使孩子得不到豐富和均衡的營養,造成營養不良和發育遲緩。糾正的方法在於家長的正確引導。

3、不良情緒。不只是孩子本人的情緒不好會影響營養與健康,家長的情緒不好也會間接地影響孩子。因為不良的情緒會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從而使營養受損。家長應注意在吃飯前後不要訓斥孩子,為進餐創造一個良好的情緒氛圍。

4、不良生活習慣。包括起居、進餐無規律、不定時,暴飲暴食等。糾正的重點在於首先家長應以身作則,以良好的生活習慣影響孩子,其次應從平時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這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兒童營養不良的分級

按輕重可分三度:Ⅰ度為輕型,Ⅱ,Ⅲ度為重型。

Ⅰ度營養不良:精神狀態正常。體重

低於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為0.8釐米-0.4釐米,皮膚乾燥,身高不影響。

Ⅱ度營養不良:精神不振,煩躁不安,肌張力減弱,肌肉鬆弛,體重重低於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於0.4釐米,皮膚蒼白、乾燥,毛髮無光澤,身高較正常減低。

Ⅲ度營養不良:精神萎糜,嗜睡與煩躁不安交替出現,智力發育落後,肌肉萎縮,肌張力低下,體重低於正常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消失,額部出現皺紋,呈老人樣面容。皮膚蒼白、乾燥、無彈性,毛髮乾枯,身高明顯低於正常,常有低體溫、脈搏緩慢、食欲不振、便秘、嚴重者可因血清蛋白清降低而出現營養不良性水腫。

兒童營養不良的徵兆

1、情緒變化

美國兒科醫生的大量調查資料顯示,當孩子情緒不佳,發生異常變化時,應疑及體內某些營養素缺乏。

如孩子變得鬱鬱寡歡,反映遲鈍,表情麻木,多提示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元素,應多給孩子安排一些水產品,肉類,乳製品,畜禽血,蛋黃等高鐵、高蛋白食品。若孩子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可能表明休內B族維生素不足,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裨益。如果情緒多變,愛發脾氣,這些甜食過多有關,醫學上稱為“嗜糖性精神煩躁症”,除減少甜食外,多安排點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大有必要。至於固執創任性,膽小怕事,則可能維生素A、B、C與鈣元素不足,故動物肝、魚、蝦、奶類,果蔬等食物便成為必吃食品了。

2、行為反常

營養不良也可引起孩子行為反常,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幾種: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多為機體內缺乏維生素C的結果。

在飲食中添加富含此種維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桔子、蘋果、白菜與萵苣等為最佳“治療方法”,奧妙在於這些食物所含的甲莖水植酸和維生素C可增強神經的資訊傳遞功能,從而緩解或消除這些症狀。行為與年齡不相稱,較同齡孩子幼稚可笑。表明氨基酸不足,宜增加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豆類、奶、蛋等。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常是缺乏鈣元素的一個信號,應及時增加綠色蔬菜、乳製品、魚鬆、蝦皮等。喜吃紙屑、煤渣、泥土等異物,稱為“異食癖”,多與缺乏鐵、鋅、錳等元素有關。海帶、木耳、蘑菇等含鋅較多,禽肉入牡蠣等海產品中鋅、錳含量高,應是此類孩子較為理想的盤中餐。

兒童營養不良的食譜推薦

1、紅棗泥

食譜原料:紅棗100克。

製作方法:

(1)將紅棗洗淨,放入鍋內,加入清水煮15-20分鐘,至爛熟。

(2)去掉紅棗皮、核,調勻即可餵食。

適用人群:10—12個月寶寶

健康提示:紅棗是一種營養佳品,被譽為“百果之王”。紅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等人體必須的種維生素和18種氨基酸、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抗壞血酸)的含量竟高達葡萄、蘋果的70-80倍,路於(維生素P)的含量也很高,這兩種維生素對防癌和預防高血壓、高血脂都有一定作用。

2、棗杏煲雞湯

食譜原料:

主料:雞500克,栗子(鮮)200克,杏仁5克,棗(鮮)150克,核桃100克。調料:薑3克,鹽3克。

製作方法:

(1)杏仁放入滾水中煮五分鐘,取起去衣洗淨,栗子肉放入滾水中煮5-10分鐘,取起去衣洗淨,未煲前,仍浸于清水中。

(2)核桃肉放入滾水中煮五分鐘,撈起用清水洗一洗。紅棗洗去核。

(3)雞切去腳洗淨,放入滾水中煮十分鐘,取起洗淨。

(4)水12杯或適量放入煲內滾,放入雞,紅棗,南杏仁,薑煲滾,慢火煲2小時,加入核桃肉,栗子煲滾,再煲一小時,下鹽調味。

適用人群:適合讀幼稚園的小朋友食用。

健康提示:益腎,強筋骨,增高;杏仁:杏仁不可與板栗、豬肉、小米同食;棗(鮮):棗忌與海鮮同食;核桃:核桃不能與野雞肉一起食用。

3、海龍蒸雞

食譜原料:海龍1個,雞一隻,白酒、薑、蔥、鹽、料酒、醬油、味精適量。

製作方法:

(1)將海龍用酒浸泡2小時,雞宰殺後,去毛栓、內臟及爪,薑切粒,蔥切花備用。

(2)將雞放入蒸盆內,抹上鹽、味精、料酒、醬油、薑、蔥,醃漬1小時。

(3)將海馬放在雞身上,置武火大氣蒸籠內,蒸50分鐘即可。

要點:此菜要保證用調料將雞醃制確保1小時,以使雞入味。

適用人群:嬰幼兒食用

健康提示:雞肉所含的蛋白質高達23.3%,而脂肪含量僅在1.2%,雞肉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海龍可以清理血管裡的膽固醇,又可以清除痰火核,有極強的調理身體的功效。因而本菜營養豐富,對寶寶身體發育極有裨益。

小兒營養不良治療前的注意事項

1.預防:

1)加強營養指導,鼓勵母乳餵養,母乳不足或無母乳者,應補以含優質蛋白的代乳品(牛、羊奶、豆漿、魚肉等),防止單純以澱粉類食品,煉乳或麥乳精餵養。較大兒童應注意食物成份的正確搭配,適當供應肉、蛋、豆製品,補充足夠的蔬菜。

2)積極防治疾病預防傳染病,消除病灶,矯治先天畸形等。

3)重視體格鍛煉糾正不良衛生及飲食習慣,飲食定時,保證充足睡眠。

2.其他注意事項:

1)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鵝口瘡、中耳炎、肺炎、腸炎、腎盂腎炎等。

2)多種維生素缺乏症口角炎、齒齦出血、佝僂病、角膜乾燥、軟化或潰瘍等。

3)鋅缺乏症生長發育遲緩,頑固性食欲缺乏,骨骼發育障礙,嚴重者呈侏儒狀態。並有肝大、貧血、皮膚粗糙和色素沉著以及性發育障礙等。

4)自發性低血糖症重症營養不良患兒,有時突出現出汗、心慌、脈搏減慢、呼吸暫停等自發性低血糖症,多在夜間發作,若不及時搶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例如出現不同程度的腦萎縮。

營養的供給首先要滿足熱能及蛋白質的需要,蛋白質中的優質蛋白質要占1/2—2/3。牛磺酸和腦的發育有密切關係,它在母乳中含量豐富,而在牛乳中含量卻較少,所以牛乳餵養的寶寶應注意補充牛磺酸。必需脂肪酸應占熱能的1%—3%,對腦的發育及神經髓鞘的形成有利。

缺乏微量元素也會對寶寶的智力產生影響。缺鐵會引起貧血,而在貧血症狀出現之前,寶寶已表現出容易發怒、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並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補充鐵劑後這類症狀就會消失。

膳食中缺鋅,可造成寶寶血鋅下降,影響體格發育及智慧的發展。

缺碘會影響甲狀腺素的合成,而甲狀腺素可以促進腦的發育。維生素B1、維生素B6缺乏可引起抽搐,並影響寶寶將來的智力。因此,寶寶要聰明,營養要均衡。

兒童營養不良的誘因

1、長期餵養不當,熱量不足:出生無母乳或母乳不足,未能合理選擇主食,而以米湯、米糊等低蛋白低熱量食品作為主食;或添加輔食不及時,到了8—9個月以菜湯拌稀飯。

2、驟然斷奶:不能有計劃有步驟為小兒斷奶,而是突然斷奶,從流汁直接到固體;或原一日六餐減到一日三餐,使小兒腸胃不能適應,民間俗稱“奶癆”。

3、腸胃疾病:長期腹瀉,先天性畸形如唇裂、愕裂、幽門狹窄、賁門鬆弛,過敏性結腸炎,頻繁嘔吐等,影響食品的消化與吸收。

4、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炎、腎炎、肺結核、肺炎、肺膿瘍、麻疹、百日咳、敗血症。因長期發熱,食欲不振,消耗增加而致營養不良。

5、體弱兒:低體重兒、雙胎、多胎或因難產及窒息等意外引起的體弱兒容易得營養不良。

6、呼吸道感染或腹瀉、嬰兒濕疹:由於這些因素而忌食高蛋白的食品,比如長期不吃雞蛋、魚、肉而只吃素食,使蛋白質攝入不足;或因濕疹而斷奶,改用米糊之類。

其實以上6個誘因歸根到底源自於生活中某些因素,這些因素會影響兒童的營養和健康狀況,它們包括:

1、寄生蟲。寄生蟲會把孩子需要的營養奪走,造成營養不良。預防寄生蟲最重要的是注意飲食衛生。平時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餐具要經常消毒,生吃的瓜果要洗淨削皮等。

2、偏食和挑食。偏食和挑食會使孩子得不到豐富和均衡的營養,造成營養不良和發育遲緩。糾正的方法在於家長的正確引導。

3、不良情緒。不只是孩子本人的情緒不好會影響營養與健康,家長的情緒不好也會間接地影響孩子。因為不良的情緒會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從而使營養受損。家長應注意在吃飯前後不要訓斥孩子,為進餐創造一個良好的情緒氛圍。

4、不良生活習慣。包括起居、進餐無規律、不定時,暴飲暴食等。糾正的重點在於首先家長應以身作則,以良好的生活習慣影響孩子,其次應從平時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這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兒童營養不良的分級

按輕重可分三度:Ⅰ度為輕型,Ⅱ,Ⅲ度為重型。

Ⅰ度營養不良:精神狀態正常。體重

低於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為0.8釐米-0.4釐米,皮膚乾燥,身高不影響。

Ⅱ度營養不良:精神不振,煩躁不安,肌張力減弱,肌肉鬆弛,體重重低於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於0.4釐米,皮膚蒼白、乾燥,毛髮無光澤,身高較正常減低。

Ⅲ度營養不良:精神萎糜,嗜睡與煩躁不安交替出現,智力發育落後,肌肉萎縮,肌張力低下,體重低於正常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消失,額部出現皺紋,呈老人樣面容。皮膚蒼白、乾燥、無彈性,毛髮乾枯,身高明顯低於正常,常有低體溫、脈搏緩慢、食欲不振、便秘、嚴重者可因血清蛋白清降低而出現營養不良性水腫。

兒童營養不良的徵兆

1、情緒變化

美國兒科醫生的大量調查資料顯示,當孩子情緒不佳,發生異常變化時,應疑及體內某些營養素缺乏。

如孩子變得鬱鬱寡歡,反映遲鈍,表情麻木,多提示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元素,應多給孩子安排一些水產品,肉類,乳製品,畜禽血,蛋黃等高鐵、高蛋白食品。若孩子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可能表明休內B族維生素不足,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裨益。如果情緒多變,愛發脾氣,這些甜食過多有關,醫學上稱為“嗜糖性精神煩躁症”,除減少甜食外,多安排點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大有必要。至於固執創任性,膽小怕事,則可能維生素A、B、C與鈣元素不足,故動物肝、魚、蝦、奶類,果蔬等食物便成為必吃食品了。

2、行為反常

營養不良也可引起孩子行為反常,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幾種: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多為機體內缺乏維生素C的結果。

在飲食中添加富含此種維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桔子、蘋果、白菜與萵苣等為最佳“治療方法”,奧妙在於這些食物所含的甲莖水植酸和維生素C可增強神經的資訊傳遞功能,從而緩解或消除這些症狀。行為與年齡不相稱,較同齡孩子幼稚可笑。表明氨基酸不足,宜增加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豆類、奶、蛋等。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常是缺乏鈣元素的一個信號,應及時增加綠色蔬菜、乳製品、魚鬆、蝦皮等。喜吃紙屑、煤渣、泥土等異物,稱為“異食癖”,多與缺乏鐵、鋅、錳等元素有關。海帶、木耳、蘑菇等含鋅較多,禽肉入牡蠣等海產品中鋅、錳含量高,應是此類孩子較為理想的盤中餐。

兒童營養不良的食譜推薦

1、紅棗泥

食譜原料:紅棗100克。

製作方法:

(1)將紅棗洗淨,放入鍋內,加入清水煮15-20分鐘,至爛熟。

(2)去掉紅棗皮、核,調勻即可餵食。

適用人群:10—12個月寶寶

健康提示:紅棗是一種營養佳品,被譽為“百果之王”。紅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等人體必須的種維生素和18種氨基酸、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抗壞血酸)的含量竟高達葡萄、蘋果的70-80倍,路於(維生素P)的含量也很高,這兩種維生素對防癌和預防高血壓、高血脂都有一定作用。

2、棗杏煲雞湯

食譜原料:

主料:雞500克,栗子(鮮)200克,杏仁5克,棗(鮮)150克,核桃100克。調料:薑3克,鹽3克。

製作方法:

(1)杏仁放入滾水中煮五分鐘,取起去衣洗淨,栗子肉放入滾水中煮5-10分鐘,取起去衣洗淨,未煲前,仍浸于清水中。

(2)核桃肉放入滾水中煮五分鐘,撈起用清水洗一洗。紅棗洗去核。

(3)雞切去腳洗淨,放入滾水中煮十分鐘,取起洗淨。

(4)水12杯或適量放入煲內滾,放入雞,紅棗,南杏仁,薑煲滾,慢火煲2小時,加入核桃肉,栗子煲滾,再煲一小時,下鹽調味。

適用人群:適合讀幼稚園的小朋友食用。

健康提示:益腎,強筋骨,增高;杏仁:杏仁不可與板栗、豬肉、小米同食;棗(鮮):棗忌與海鮮同食;核桃:核桃不能與野雞肉一起食用。

3、海龍蒸雞

食譜原料:海龍1個,雞一隻,白酒、薑、蔥、鹽、料酒、醬油、味精適量。

製作方法:

(1)將海龍用酒浸泡2小時,雞宰殺後,去毛栓、內臟及爪,薑切粒,蔥切花備用。

(2)將雞放入蒸盆內,抹上鹽、味精、料酒、醬油、薑、蔥,醃漬1小時。

(3)將海馬放在雞身上,置武火大氣蒸籠內,蒸50分鐘即可。

要點:此菜要保證用調料將雞醃制確保1小時,以使雞入味。

適用人群:嬰幼兒食用

健康提示:雞肉所含的蛋白質高達23.3%,而脂肪含量僅在1.2%,雞肉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海龍可以清理血管裡的膽固醇,又可以清除痰火核,有極強的調理身體的功效。因而本菜營養豐富,對寶寶身體發育極有裨益。

小兒營養不良治療前的注意事項

1.預防:

1)加強營養指導,鼓勵母乳餵養,母乳不足或無母乳者,應補以含優質蛋白的代乳品(牛、羊奶、豆漿、魚肉等),防止單純以澱粉類食品,煉乳或麥乳精餵養。較大兒童應注意食物成份的正確搭配,適當供應肉、蛋、豆製品,補充足夠的蔬菜。

2)積極防治疾病預防傳染病,消除病灶,矯治先天畸形等。

3)重視體格鍛煉糾正不良衛生及飲食習慣,飲食定時,保證充足睡眠。

2.其他注意事項:

1)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鵝口瘡、中耳炎、肺炎、腸炎、腎盂腎炎等。

2)多種維生素缺乏症口角炎、齒齦出血、佝僂病、角膜乾燥、軟化或潰瘍等。

3)鋅缺乏症生長發育遲緩,頑固性食欲缺乏,骨骼發育障礙,嚴重者呈侏儒狀態。並有肝大、貧血、皮膚粗糙和色素沉著以及性發育障礙等。

4)自發性低血糖症重症營養不良患兒,有時突出現出汗、心慌、脈搏減慢、呼吸暫停等自發性低血糖症,多在夜間發作,若不及時搶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