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營養不良怎麼預防

養生之道網導讀:

營養不良是因缺乏熱量或蛋白質所致的一種營養缺乏症。 多由於餵養不當或繼發於其它疾病。 那麼兒童營養不良怎麼預防呢?下面我們將對兒童營養不良怎麼預防做出詳細的介紹。

兒童營養不良怎麼預防

1、大力提倡母乳餵養, 自孕期即應做好準備。 尤其是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母乳餵養更為重要。 對母乳不足及無母乳者, 應及時採用混合餵養和人工餵養, 並儘量用牛、羊乳或奶粉喂哺嬰兒, 及時添加輔食, 尤其注意優質蛋白質的補充。

2、合理安排生活制度, 保證小兒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Advertisiment
適當安排戶外活動及鍛煉身體, 從小養成不挑食, 不偏食, 少食零食的飲食習慣, 可使小兒食欲旺盛, 防止營養不良的發生。

兒童營養不良的分級

按輕重可分三度:Ⅰ度為輕型, Ⅱ, Ⅲ度為重型。

Ⅰ度營養不良:精神狀態正常。 體重低於正常15%-25%, 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為0.8釐米-0.4釐米, 皮膚乾燥, 身高不影響。

Ⅱ度營養不良:精神不振, 煩躁不安, 肌張力減弱, 肌肉鬆弛, 體重重低於正常25%-40%, 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於0.4釐米, 皮膚蒼白、乾燥, 毛髮無光澤, 身高較正常減低。

Ⅲ度營養不良:精神萎糜, 嗜睡與煩躁不安交替出現, 智力發育落後, 肌肉萎縮, 肌張力低下, 體重低於正常40%以上, 腹壁皮下脂肪消失, 額部出現皺紋, 呈老人樣面容。 皮膚蒼白、乾燥、無彈性, 毛髮乾枯,

Advertisiment
身高明顯低於正常, 常有低體溫、脈搏緩慢、食欲不振、便秘、嚴重者可因血清蛋白清降低而出現營養不良性水腫。

兒童營養不良的跡象

小兒營養不良是指攝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 以致能量缺乏, 不能維持正常代謝, 迫使肌體消耗, 出現體重減輕或不增, 生長發育停滯, 肌肉萎縮的病症, 又稱蛋白能量不足性營養不良, 多見於3歲以下的幼兒。

寶寶營養不良的原因

營養不良是指在寶寶的餵養中因為寶寶營養攝入不足, 或者食物沒法吸收, 從而缺乏能量, 無法維持正常的代謝吸收, 寶寶機體出現體重減輕、生長發育停滯或不增加、肌肉萎縮等症狀, 3歲以下的寶寶常會有營養不良的發生。 導致寶寶營養不良的原因有:

Advertisiment

1、長期餵養不當, 熱量不足:出生無母乳或母乳不足, 未能合理選擇主食, 而以米湯、米糊等低蛋白低熱量食品作為主食;或添加輔食不及時, 到了8-9個月以菜湯拌稀飯。

2、驟然斷奶:不能有計劃有步驟為寶寶斷奶, 而是突然斷奶, 從流汁直接到固體;或原一日六餐減到一日三餐, 使寶寶腸胃不能適應, 民間俗稱奶癆。

3、腸胃疾病:長期腹瀉, 先天性畸形如唇裂、愕裂、幽門狹窄、賁門鬆弛, 過敏性結腸炎, 頻繁嘔吐等, 影響食品的消化與吸收。

4、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炎、腎炎、肺結核、肺炎、肺膿瘍、麻疹、百日咳、敗血症。 因長期發熱, 食欲不振, 消耗增加而致營養不良。

5、體弱兒:低體重兒、雙胎、多胎或因難產及窒息等意外引起的體弱兒容易得營養不良。

Advertisiment

6、呼吸道感染或腹瀉、嬰兒濕疹:由於這些因素而忌食高蛋白的食品, 比如長期不吃雞蛋、魚、肉而只吃素食, 使蛋白質攝入不足, 或因濕疹而斷奶, 改用米糊之類。

兒童營養不良有這三個跡象

營養不良的患兒發育遲緩, 身材矮小, 皮膚毛髮無光澤,

Advertisiment
黏膜蒼白, 體重不增加甚至減少。 臨床上還將營養不良病人分為消瘦型和水腫型。 寶寶營養不良的症狀具體為:

1、消瘦型:皮膚鬆弛, 皮下脂肪減少, 變薄無彈性, 頭髮枯黃, 大便頻而量少有粘液。 患兒的智慧及動作均有不同程度遲緩, 體溫低於正常, 脈搏慢, 血壓偏低。

2、水腫型:輕者僅有皮下水腫, 重者可有生☆禁☆殖☆禁☆器、上肢、腹部及顏部凹陷性水腫(壓之有凹陷), 少數患兒可有胸腹腔積水, 少數人還可出現皮膚紫瘢。 本型患兒以體重突然增加為水腫的可靠標誌。

3、由於長期營養不良, 患兒還可以出現各種併發症, 如佝僂病、各種感染、腹瀉、中耳炎、腎盂腎炎等等。 化驗檢查可發現患兒有貧血徵象。

小兒營養不良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藥治療

1、取黃鱔魚1條,雞內金10克。將鱔魚去內臟,切塊放碗中,加雞內金,蒸熟後食用。

2、紅薯葉30克,雞內金10克,煎湯,調味服。

3、人乳拌麥芽,煎湯服。

4、山楂數個,紅糖少許,煎湯服。

5、鵝不食草3克,燉豬肉食用。

6、金不換草60克,同豆腐燉服。

兒童營養不良有哪些危害

第一,兒童營養不良會造成孩子體格發育的障礙,比如說身高不足、胸圍不足,甚至還會有一些慢性疾病。

第二,營養不良的初期,身高可能沒有大的影響,但是,長久下去會造成骨骼發育的緩慢,從而就會造成孩子精神萎靡、反應遲鈍、食欲不振等。

第三,營養不良的孩子身體的免疫力比較低,容易出現各種疾病的感染,例如肺炎、結核病、中耳炎、呼吸道感染等。

第四,營養不良會造成血糖低,孩子會出現面色蒼白、呼吸困難、體溫偏低甚至有抽搐的可能。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兒童營養不良怎麼預防呢?

1、大力提倡母乳餵養,自孕期即應做好準備。尤其是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母乳餵養更為重要。對母乳不足及無母乳者,應及時採用混合餵養和人工餵養,並儘量用牛、羊乳或奶粉喂哺嬰兒,及時添加輔食,尤其注意優質蛋白質的補充。

2、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保證小兒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適當安排戶外活動及鍛煉身體,從小養成不挑食,不偏食,少食零食的飲食習慣,可使小兒食欲旺盛,防止營養不良的發生。

爸爸媽媽一定要隨時發現孩子不對勁的症狀,及時帶孩子去檢查,避免孩子營養不良的危害哦~

寶寶營養不良的症狀

營養健康是關乎寶寶能否健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作為父母,關注寶寶的營養狀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寶寶的營養跟不上或是營養不良,那麼其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就會下降,同時還會影響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所以,爸爸媽媽最好能提前知道寶寶的營養狀況。那麼哪些症狀表面寶寶是營養不良呢?

1、寶寶經常憂心忡忡,失眠健忘。這表明此時寶寶體內嚴重缺乏B族維生素,這個時候,家長們就要給孩子多補充含有B族維生素較多的食物了,像動物肝臟、豆類食品、杏仁、核桃仁等。

2、寶寶鬱鬱寡歡,表情麻木。當寶寶出現這種症狀的時候,說明寶寶體內缺少了含有高蛋白的物質,那麼,就應該給寶寶多吃一些水產品、乳製品和高蛋白的食品。

3、寶寶固執,膽小怕事。當家中的寶寶出現這類情況的時候,多是由於寶寶體內需要A、B、C和含鈣的物質了,應該給寶寶多吃一些蝦、蔬菜水果等。

4、寶寶情緒多變,愛發脾氣。如果家中的寶寶脾氣較大的話,那麼說明寶寶八成是吃甜食過多了,這個時候,就要少給孩子吃一些含糖量較高的食品,多給孩子吃一些B族維生素。

5、寶寶行為孤僻,不愛交往。導致寶寶出現這一類症狀,預示著寶寶體內可能是要補充一些含有維生素C的物質額,應給寶寶吃一些蘋果、橘子、番茄等食物,這樣可以緩解寶寶的神經,從而改善這一症狀。

6、寶寶夜間磨牙,手腳抽動。當寶寶夜晚出現這一症狀的時候,那麼大都是寶寶缺乏鈣的信號警示,那麼,就應該及時給寶寶補充綠色蔬菜、蝦皮等。

7、寶寶行為幼稚可笑,與年齡不符。這表明寶寶體內的氨基酸是不足的,應該補充一些豆類、乳製品等含有氨基酸較高的食物。

寶寶營養不良怎麼辦 推薦四款嬰兒營養輔食

沒有什麼事比看到自己的小寶貝營養不良、體檢不達標而更讓媽媽內疚、自責。小寶貝在滿12個月時候的體檢中就被查出身高體重嚴重不達標,外加缺鈣。寶寶成長過程中,連最基本的營養都達不到,可謂考驗著偶當媽媽的能力啊。面對寶寶營養不良,媽媽該怎麼辦呢?謹以此文獻給各位新手媽媽。

改善寶寶營養不良的營養輔食

1、嬰兒米粉製作

制法:將米洗淨晾乾,在粉碎機裡打成粉末後,上鍋蒸20分鐘,晾涼放入冰箱保存。使用時加水調成糊狀。

注意:寶寶接觸輔食,最適合從米粉開始,但此時寶寶對於鐵的需求較多,所以自製米粉除大米外,可增加小米或糙米的成分。不建議和配方奶等調製成奶糊然後用奶瓶餵食,這樣會剝奪寶寶學習咀嚼的機會,另外初次餵食請不要在米粉裡隨意“加料”,也不要加鹽,原味即可。

2、嬰兒肉泥製作

製作:選擇瘦肉煮熟,用料理機打碎即可。食用時可調成糊狀。

注意:不要選擇肥肉,不要添加調味料。

3、果泥菜泥製作

製作:建議選擇香蕉、蘋果等水果,或南瓜、胡蘿蔔、青菜等蔬菜,洗淨蒸熟後,用料理機打成泥狀食用。

注意:不要一次使用多重原料,以免寶寶發生過敏等問題時,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另外蔬果含纖維多,一定要打碎,否則可能吃進去是啥樣,拉出來還是啥樣哦。

4、嬰兒稀飯製作

製作:青菜肉末嬰兒稀飯,可選擇胡蘿蔔(25克)、嫩青菜(2棵)、豬肉(20克)、大米、植物油(3-5克)。將胡蘿蔔、青菜嫩葉洗淨,剁碎備用;豬肉剁碎或絞碎;然後將適量的大米,淘洗乾淨後,放入小電飯煲或鍋裡,加入適量的水,再放入胡蘿蔔碎和肉泥。之後加熱,等開鍋後,繼續加熱15-20分鐘。即將出鍋時再加入青菜葉,滴幾滴植物油(麻油或亞麻籽油)。

注意:不要放調味料,尤其是鹽,油也只需滴幾滴。青菜葉不要過早加入,以免在高溫下導致維生素C、葉酸等營養素成分被破壞。

寶寶營養不良怎麼辦

如果您的寶寶身高體重比3歲寶寶平均身高體重標準值低20%以上就可以判斷為營養不良。3歲男寶寶標準的身高應在87.7-102.5釐米左右,體重標準為10.9-17千克左右。女寶寶的身高在90.2-98.1CM之間,體重12.6-16.1KG之間。

如何糾正寶寶營養不良

1、定期進行兒科檢查

定期進行兒科檢查寶寶身高、體重、牙齒數目等身體指標,越早發現寶寶在生長發育上的偏差就能夠越早干預。有時候營養不良,可能是因為孩子本身有其他疾病影響他對食物的攝入及吸收。發現疾病應儘快治療,然後結合其他方法恢復孩子身體的營養。

2、積極預防治療各種影響消化吸收的疾病

有某些疾病會影響寶寶身體的消化吸收,比如是腹瀉與肺炎。積極預防治療各種傳染病及感染性急病,保證胃腸道正常消化吸收功能,腹瀉時不應該過分禁食或減少進食。腹瀉好轉即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3、營養均衡

保證寶寶每天攝入充足的熱量、各類維生素、優質蛋白質與脂肪。不應該單獨依靠澱粉類為主食,因為它們缺乏優質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按時添加輔食,保證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熱能。

4、少零食,重食物搭配,多參與做飯過程

3歲寶寶胃容量比較小,多吃零食會影響寶寶對一天三餐的攝入量。

除了要少吃零食,媽媽們還要注意煮食時食物的色、香、味,食物美味才可以提高寶寶吃飯的積極性。在食物搭配的前提下,家長可以用其他種類的食材替代平時常吃的米飯與粉面。

5、按寶寶喜好選購食物

3歲寶寶營養不良也有可能是由於家長選購的食物,或者烹調味道不合寶寶胃口。媽媽在準備一天食物的時侯要關注到孩子的心意,不能單純以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每天主動瞭解寶寶對食物的偏好,及時調整一天飲食以符合寶寶的口味。而且家長因為年齡大,相比孩子來說有些感覺功能有所退化,例如年長者的咸淡感及對溫度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有時候孩子感覺水很燙,而家長因自己感覺不燙而強迫孩子去喝,就會使孩子對吃飯等產生厭煩感。

6、常鍛煉,保證充足睡眠睡眠充足以及常鍛煉有助於增進寶寶的食欲

保證寶寶每天優質睡眠,培養寶寶健康的用餐習慣,防止挑食、偏食,不要過多地吃零食。經常帶小兒到屋外,利用天然條件,呼吸新鮮空氣,多曬太陽,常開展戶外活動及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7、有針對性進行營養補充如果3歲寶寶有營養不良的情況,最好是就醫檢查寶寶缺少哪一類營養素,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

例如如果寶寶缺鐵,可以據醫囑買些補鐵的保健品或者日常多做補鐵的食物。食物中含鐵豐富的有動物肝臟、腎臟;其次是瘦肉、蛋黃、雞、魚、蝦和豆類。含鋅高食物的有牡蠣、胰臟、肝臟、血、瘦肉、蛋、粗糧、核桃、花生、西瓜子等。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優酪乳、乳酪、泥鰍、河蚌、螺、蝦米、小蝦皮、海帶、酥炸魚、牡蠣、花生、 芝麻醬、豆腐、松子。

8、家裡不宜存放零食

零食過多會讓寶寶產生不吃飯也不會餓的錯覺。如果孩子隨時都在吃零食,或者讓孩子感覺到“不吃飯反正可以吃零食”,那孩子就不能好好吃飯菜了。這樣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的。

導致嬰兒營養不良2種餵養方式

其實父母餵養方式不當也有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下面的五種錯誤的餵養方式父母應該提高警惕。

1、不給寶寶餵奶粉,喂米糊

如果母親沒有母乳餵養寶寶,那應該選擇嬰兒乳製品餵養寶寶。有的父母覺得奶粉不夠安全,所以選擇給嬰兒餵養米糊,這個是很不正確的做法,常常會導致寶寶發生營養不良的狀況。米糊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並不足,無法滿足寶寶的身體需求,長期餵養米糊會導致嬰兒的營養跟不上。其實父母只要選擇品質足夠好的奶粉,同樣也可以確保嬰兒的健康。

2、只餵養母乳,不給寶寶添加輔食

很多人覺得一周歲以內的嬰兒只要餵養母乳就可以滿足嬰兒日常的營養需求,所以在一周歲內都不給嬰兒添加輔食,這樣的做法也是錯誤的。母乳的品質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一些母乳品質有問題,不能夠給嬰兒提供足夠的營養,這個時候就應該及時給孩子添加輔食。一般4個月以內的嬰兒可以選擇添加乳製品。

到5個月的時候就可以給寶寶餵養一些菜泥,6個月大的時候可以喂一些魚肉。寶寶8個月的的時候可以給他們餵食一些豆腐、動物血和肝泥。給寶寶添加固體食物對於嬰兒的營養吸收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也不要只給嬰兒喂湯水。

中藥治療

1、取黃鱔魚1條,雞內金10克。將鱔魚去內臟,切塊放碗中,加雞內金,蒸熟後食用。

2、紅薯葉30克,雞內金10克,煎湯,調味服。

3、人乳拌麥芽,煎湯服。

4、山楂數個,紅糖少許,煎湯服。

5、鵝不食草3克,燉豬肉食用。

6、金不換草60克,同豆腐燉服。

兒童營養不良有哪些危害

第一,兒童營養不良會造成孩子體格發育的障礙,比如說身高不足、胸圍不足,甚至還會有一些慢性疾病。

第二,營養不良的初期,身高可能沒有大的影響,但是,長久下去會造成骨骼發育的緩慢,從而就會造成孩子精神萎靡、反應遲鈍、食欲不振等。

第三,營養不良的孩子身體的免疫力比較低,容易出現各種疾病的感染,例如肺炎、結核病、中耳炎、呼吸道感染等。

第四,營養不良會造成血糖低,孩子會出現面色蒼白、呼吸困難、體溫偏低甚至有抽搐的可能。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兒童營養不良怎麼預防呢?

1、大力提倡母乳餵養,自孕期即應做好準備。尤其是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母乳餵養更為重要。對母乳不足及無母乳者,應及時採用混合餵養和人工餵養,並儘量用牛、羊乳或奶粉喂哺嬰兒,及時添加輔食,尤其注意優質蛋白質的補充。

2、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保證小兒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適當安排戶外活動及鍛煉身體,從小養成不挑食,不偏食,少食零食的飲食習慣,可使小兒食欲旺盛,防止營養不良的發生。

爸爸媽媽一定要隨時發現孩子不對勁的症狀,及時帶孩子去檢查,避免孩子營養不良的危害哦~

寶寶營養不良的症狀

營養健康是關乎寶寶能否健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作為父母,關注寶寶的營養狀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寶寶的營養跟不上或是營養不良,那麼其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就會下降,同時還會影響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所以,爸爸媽媽最好能提前知道寶寶的營養狀況。那麼哪些症狀表面寶寶是營養不良呢?

1、寶寶經常憂心忡忡,失眠健忘。這表明此時寶寶體內嚴重缺乏B族維生素,這個時候,家長們就要給孩子多補充含有B族維生素較多的食物了,像動物肝臟、豆類食品、杏仁、核桃仁等。

2、寶寶鬱鬱寡歡,表情麻木。當寶寶出現這種症狀的時候,說明寶寶體內缺少了含有高蛋白的物質,那麼,就應該給寶寶多吃一些水產品、乳製品和高蛋白的食品。

3、寶寶固執,膽小怕事。當家中的寶寶出現這類情況的時候,多是由於寶寶體內需要A、B、C和含鈣的物質了,應該給寶寶多吃一些蝦、蔬菜水果等。

4、寶寶情緒多變,愛發脾氣。如果家中的寶寶脾氣較大的話,那麼說明寶寶八成是吃甜食過多了,這個時候,就要少給孩子吃一些含糖量較高的食品,多給孩子吃一些B族維生素。

5、寶寶行為孤僻,不愛交往。導致寶寶出現這一類症狀,預示著寶寶體內可能是要補充一些含有維生素C的物質額,應給寶寶吃一些蘋果、橘子、番茄等食物,這樣可以緩解寶寶的神經,從而改善這一症狀。

6、寶寶夜間磨牙,手腳抽動。當寶寶夜晚出現這一症狀的時候,那麼大都是寶寶缺乏鈣的信號警示,那麼,就應該及時給寶寶補充綠色蔬菜、蝦皮等。

7、寶寶行為幼稚可笑,與年齡不符。這表明寶寶體內的氨基酸是不足的,應該補充一些豆類、乳製品等含有氨基酸較高的食物。

寶寶營養不良怎麼辦 推薦四款嬰兒營養輔食

沒有什麼事比看到自己的小寶貝營養不良、體檢不達標而更讓媽媽內疚、自責。小寶貝在滿12個月時候的體檢中就被查出身高體重嚴重不達標,外加缺鈣。寶寶成長過程中,連最基本的營養都達不到,可謂考驗著偶當媽媽的能力啊。面對寶寶營養不良,媽媽該怎麼辦呢?謹以此文獻給各位新手媽媽。

改善寶寶營養不良的營養輔食

1、嬰兒米粉製作

制法:將米洗淨晾乾,在粉碎機裡打成粉末後,上鍋蒸20分鐘,晾涼放入冰箱保存。使用時加水調成糊狀。

注意:寶寶接觸輔食,最適合從米粉開始,但此時寶寶對於鐵的需求較多,所以自製米粉除大米外,可增加小米或糙米的成分。不建議和配方奶等調製成奶糊然後用奶瓶餵食,這樣會剝奪寶寶學習咀嚼的機會,另外初次餵食請不要在米粉裡隨意“加料”,也不要加鹽,原味即可。

2、嬰兒肉泥製作

製作:選擇瘦肉煮熟,用料理機打碎即可。食用時可調成糊狀。

注意:不要選擇肥肉,不要添加調味料。

3、果泥菜泥製作

製作:建議選擇香蕉、蘋果等水果,或南瓜、胡蘿蔔、青菜等蔬菜,洗淨蒸熟後,用料理機打成泥狀食用。

注意:不要一次使用多重原料,以免寶寶發生過敏等問題時,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另外蔬果含纖維多,一定要打碎,否則可能吃進去是啥樣,拉出來還是啥樣哦。

4、嬰兒稀飯製作

製作:青菜肉末嬰兒稀飯,可選擇胡蘿蔔(25克)、嫩青菜(2棵)、豬肉(20克)、大米、植物油(3-5克)。將胡蘿蔔、青菜嫩葉洗淨,剁碎備用;豬肉剁碎或絞碎;然後將適量的大米,淘洗乾淨後,放入小電飯煲或鍋裡,加入適量的水,再放入胡蘿蔔碎和肉泥。之後加熱,等開鍋後,繼續加熱15-20分鐘。即將出鍋時再加入青菜葉,滴幾滴植物油(麻油或亞麻籽油)。

注意:不要放調味料,尤其是鹽,油也只需滴幾滴。青菜葉不要過早加入,以免在高溫下導致維生素C、葉酸等營養素成分被破壞。

寶寶營養不良怎麼辦

如果您的寶寶身高體重比3歲寶寶平均身高體重標準值低20%以上就可以判斷為營養不良。3歲男寶寶標準的身高應在87.7-102.5釐米左右,體重標準為10.9-17千克左右。女寶寶的身高在90.2-98.1CM之間,體重12.6-16.1KG之間。

如何糾正寶寶營養不良

1、定期進行兒科檢查

定期進行兒科檢查寶寶身高、體重、牙齒數目等身體指標,越早發現寶寶在生長發育上的偏差就能夠越早干預。有時候營養不良,可能是因為孩子本身有其他疾病影響他對食物的攝入及吸收。發現疾病應儘快治療,然後結合其他方法恢復孩子身體的營養。

2、積極預防治療各種影響消化吸收的疾病

有某些疾病會影響寶寶身體的消化吸收,比如是腹瀉與肺炎。積極預防治療各種傳染病及感染性急病,保證胃腸道正常消化吸收功能,腹瀉時不應該過分禁食或減少進食。腹瀉好轉即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3、營養均衡

保證寶寶每天攝入充足的熱量、各類維生素、優質蛋白質與脂肪。不應該單獨依靠澱粉類為主食,因為它們缺乏優質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按時添加輔食,保證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熱能。

4、少零食,重食物搭配,多參與做飯過程

3歲寶寶胃容量比較小,多吃零食會影響寶寶對一天三餐的攝入量。

除了要少吃零食,媽媽們還要注意煮食時食物的色、香、味,食物美味才可以提高寶寶吃飯的積極性。在食物搭配的前提下,家長可以用其他種類的食材替代平時常吃的米飯與粉面。

5、按寶寶喜好選購食物

3歲寶寶營養不良也有可能是由於家長選購的食物,或者烹調味道不合寶寶胃口。媽媽在準備一天食物的時侯要關注到孩子的心意,不能單純以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每天主動瞭解寶寶對食物的偏好,及時調整一天飲食以符合寶寶的口味。而且家長因為年齡大,相比孩子來說有些感覺功能有所退化,例如年長者的咸淡感及對溫度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有時候孩子感覺水很燙,而家長因自己感覺不燙而強迫孩子去喝,就會使孩子對吃飯等產生厭煩感。

6、常鍛煉,保證充足睡眠睡眠充足以及常鍛煉有助於增進寶寶的食欲

保證寶寶每天優質睡眠,培養寶寶健康的用餐習慣,防止挑食、偏食,不要過多地吃零食。經常帶小兒到屋外,利用天然條件,呼吸新鮮空氣,多曬太陽,常開展戶外活動及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7、有針對性進行營養補充如果3歲寶寶有營養不良的情況,最好是就醫檢查寶寶缺少哪一類營養素,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

例如如果寶寶缺鐵,可以據醫囑買些補鐵的保健品或者日常多做補鐵的食物。食物中含鐵豐富的有動物肝臟、腎臟;其次是瘦肉、蛋黃、雞、魚、蝦和豆類。含鋅高食物的有牡蠣、胰臟、肝臟、血、瘦肉、蛋、粗糧、核桃、花生、西瓜子等。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優酪乳、乳酪、泥鰍、河蚌、螺、蝦米、小蝦皮、海帶、酥炸魚、牡蠣、花生、 芝麻醬、豆腐、松子。

8、家裡不宜存放零食

零食過多會讓寶寶產生不吃飯也不會餓的錯覺。如果孩子隨時都在吃零食,或者讓孩子感覺到“不吃飯反正可以吃零食”,那孩子就不能好好吃飯菜了。這樣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的。

導致嬰兒營養不良2種餵養方式

其實父母餵養方式不當也有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下面的五種錯誤的餵養方式父母應該提高警惕。

1、不給寶寶餵奶粉,喂米糊

如果母親沒有母乳餵養寶寶,那應該選擇嬰兒乳製品餵養寶寶。有的父母覺得奶粉不夠安全,所以選擇給嬰兒餵養米糊,這個是很不正確的做法,常常會導致寶寶發生營養不良的狀況。米糊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並不足,無法滿足寶寶的身體需求,長期餵養米糊會導致嬰兒的營養跟不上。其實父母只要選擇品質足夠好的奶粉,同樣也可以確保嬰兒的健康。

2、只餵養母乳,不給寶寶添加輔食

很多人覺得一周歲以內的嬰兒只要餵養母乳就可以滿足嬰兒日常的營養需求,所以在一周歲內都不給嬰兒添加輔食,這樣的做法也是錯誤的。母乳的品質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一些母乳品質有問題,不能夠給嬰兒提供足夠的營養,這個時候就應該及時給孩子添加輔食。一般4個月以內的嬰兒可以選擇添加乳製品。

到5個月的時候就可以給寶寶餵養一些菜泥,6個月大的時候可以喂一些魚肉。寶寶8個月的的時候可以給他們餵食一些豆腐、動物血和肝泥。給寶寶添加固體食物對於嬰兒的營養吸收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也不要只給嬰兒喂湯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