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低齡入學是否影響兒童身心健康?

幼升小是否可以提前入學, 是很多家長關注的問題。 有些父母為孩子能及早入學就讀, 千方百計找關係, 託人情, 甚至不惜改戶口虛增年齡。 但不管父母是出於何種目的讓孩子提前入學, 其結果往往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

其一, 有可能影響孩子的心智健全, 為孩子的心理健康埋下隱患。 學前期幼兒的思維尚處於具體階段, 在其思維還沒有發展到相應的階段, 大人就強行讓其接受暫時還無法理解的事物, 孩子就有可能產生思維障礙, 甚至會在孩子思維發展中種下一個難以逆轉的“病灶”,

Advertisiment
進而對孩子心智的健全產生負面影響, 久之還有可能形成心理障礙, 並發展成心理疾患。

其二, 孩子的年齡嚴格來說可分為生理年齡和心理(行為)年齡, 一般情況下, 二者是相適應的。 兒童最佳入學年齡主要受其生理和心理發展水準的制約, 生理成熟是影響孩子個體心理發展的重要內部條件, 一定的生理年齡有一定的行為特徵。 孩子的成長是多方面的, 哪一方面滯後都會影響其進步, 如果低齡入學, 其行為年齡相對滯後, 生活自理能力、動手能力等不如他人, 與同學不同步, 久之則會使孩子事事處於落後狀態, 將傷及孩子的自信心, 形成自卑心理。

其三, 會對孩子的生理發育、身體健康造成損害。 讀書雖是腦力勞動,

Advertisiment
但費精耗神也傷身。 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課業負擔是按照學齡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發展水準設置的, 提前上學就有如“小牛拉大車”, 這等於人為地加重了孩子的精神和生理負擔。 即便是學前就有相應基礎的孩子, 一開始可能比較適應甚至有優勢, 但往往越往後隨著課程內容的加深, 其優勢將會喪失殆盡, 甚至還難以趕得上趟兒, 不得不疲于應付, 身心處於疲憊狀態。

因此, 從有利孩子成才的角度考慮, 父母不必讓孩子過早入學, 而應在學齡前就根據自己的環境和孩子的實際情況, 因材施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