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個小方法幫孩子提高抗壓能力

早教機構的課堂上, 常常會看到類似這樣的一幕:一個新來的孩子躲在牆角或者桌腳, 無論老師用怎樣的言語勸說鼓勵, 孩子都不願意參與競技類的遊戲。

其實, 這些就是抗壓心理弱的孩子的一種最直接的表現。 現在的父母也越來越重視孩子抗壓能力的培養, 因此選擇帶孩子多參加團隊類的活動, 多進行競技類的比賽以幫助孩子提高抗壓能力。

同理心接受孩子的負向情緒

既然喜怒哀樂是天生的, 就沒必要強迫孩子壓抑。 在要求他“不可以壞脾氣”之前, 應該先為孩子的情緒找到出口, 譬如給他一個厚寬的擁抱平撫心情,

Advertisiment
然後試著同理他的感受:“我知道你很想繼續玩。 ”或“你已經盡力了, 非常棒!”, 而不要馬上就叫他:“不准哭”、“不准生氣”。 打人可先安撫孩子, 而不用急著處理事情。 孩子有情緒, 應先讓他情緒安靜;而當孩子有被瞭解的感覺, 情緒也容易被安撫下來。 如果我們和孩子都很著急, 就容易杠上。

鼓勵孩子以替代方式處理衝突

待孩子情緒平衡些, 我們可試著向他解釋:“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時候, 只要自己盡力去做了, 就是另外一種成功。 ”雖然孩子年紀還小似懂非懂, 但不講他就永遠不懂。

教導孩子用語言表達怒氣

研究證明, 語言發展較好的孩子, 遭受到的挫折感也比較少, 因為他們懂得以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

Advertisiment
於是容易被滿足;而且當他們說出自己生氣難過的原因時, 不僅有助於情緒宣洩, 也能獲得他人的瞭解和安慰。 孩子1歲半起不僅口齒逐漸清晰, 而且使用的詞彙與日遞增。 趁著這股學說話的熱忱, 我們可以在孩子挫折、生氣、難過的時候, 教導他們用語言而非肢體表達怒氣。 由於小寶寶的表達和理解都比較簡略, 約3歲左右才能彼此溝通, 彼此還是需要大人在一旁幫忙答腔。

提供正向環境, 給孩子樹立EQ好榜樣

除了科學引導, 成長環境帶給孩子的影響也很大, 滿足他的基本需要, 提供他安全信任有愛的環境, 讓他有被愛的感覺, 就有安全感, 情緒也會比較穩定。 而且孩子透過模仿學習如何面對情緒, 如果家長情緒化,

Advertisiment
孩子也會情緒化, 所以父母親本身情緒管理也是相當重要的。

小編總結: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可能會通過發洩情緒來解決, 但是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才是真正的辦法, 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支持, 多多鼓勵孩子參加活動有利於提高孩子抗壓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