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針怕痛6個小方法緩解疼痛感

家裡的孩子只要是生病了, 都會先吃點藥來解決, 如果不行的話, 那只有打針了, 可是對於有些寶寶來說打針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聽到打針, 孩子的情緒波動就會很大, 也會哭鬧, 這該怎麼辦呢?有沒有一個好的方法可以讓孩子沒有那麼害怕打針?母嬰頻道小編也費心找了許多資料, 大家一起看看吧。

Advertisiment

轉移注意力:常見的方法有, 讓孩子玩新的玩具, 指著牆上的照片讓孩子辨認, 或是讓孩子背誦字母表, 吹泡泡等。 備個奶嘴:對那些習慣使用安慰奶嘴的孩子, 在打針之前、當時或之後, 家長給他橡皮奶嘴嘬一嘬, 都會讓孩子覺得好過一些, 如果在奶嘴上抹一點糖水, 效果會更好。 吃糖:在打針前給孩子吃點糖能減輕打針帶來的疼痛感。 看卡通片:美國佐治亞大學的一項實驗表明, 在打針時, 如果護士打開電視, 播放卡通節目, 無論節目內容是什麼,

Advertisiment
都會減輕孩子的壓力。 咳一下:研究表明, 讓孩子在打針的時候咳一下, 可以明顯減輕4-5歲和11-12歲兩個年齡段孩子的痛感, 有的醫生還會讓孩子在打針時吹一隻小風車, 對緩解疼痛非常有效。 抹藥膏:皮膚局部麻醉膏可以減輕打針的痛苦, 能給皮膚局部降溫的甲烷噴霧也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寶寶打針後不要揉針眼有些父母怕孩子疼或為了哄孩子, 便在打針後給孩子揉摩針眼, 其實這樣做是不可取的。 因為未清洗的手上可能沾染著許多細菌, 用手揉針眼, 細菌可由尚未閉合的針眼處進入皮下組織或血管, 引起局部感染。 用手揉針眼還不利於止血, 反而會加重皮下出血, 以致出現一大塊瘀斑。 若想防止硬結形成,

Advertisiment
則應1小時後再熱敷。

寶寶打針後長硬結該如何處理熱敷:熱敷可以促進硬部位的血液迴圈, 加快藥液的吸收, 起到消散硬塊的作用, 熱敷越早進行效果越好。 方法是將毛巾或紗布疊成方塊, 浸入60-70度的熱水中, 稍稍擰乾並敷在硬結部位。 每5分鐘更換一次, 時間約20-30分鐘, 每天至少1-2次。 若同時配合按摩則效果更好。 艾葉煎水敷: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痛的功效。 方法:將艾葉30克加水300毫升煎煮, 煮沸待溫後, 將毛巾或紗布浸濕敷在硬結處, 每隔3-5分鐘更換1次, 每次熱敷30分鐘, 一日2次。

松節油外敷:松節油有舒筋活絡、活血、消腫作用。 方法:取松節油1份加溫水8份, 用紗布浸濕敷硬結處, 最好在紗布上覆蓋熱水袋5-10分鐘, 每天1-2次。

這種情況可能每個媽媽都以前遇到過,

Advertisiment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過不要擔心, 只要在打針時給孩子帶上他心愛的食物或者玩具, 一般情況下都可以減輕打針對他心裡上面的恐懼感, 同時也可以對孩子說一些鼓曆加油的話來加強他的自信心, 小編也希望每位寶寶都可以克服困難, 戰勝打針。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