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音樂撫慰黃昏焦慮症的寶寶有效!

 “寶寶每天傍晚天一黑, 就準時開始哭鬧, 好難哄, 好像很靈異的感覺, 怕怕!”已經不是第一次有新手媽媽提出這樣的疑問了。

眾說紛紜:寶寶黃昏焦慮症, 科學or靈異?

有媽媽說, 寶寶白天乖乖的, 很樂意自己玩兒, 對媽媽愛理不理的, 可天一黑就開始找媽, 對媽媽的依戀突然加深, 而且“發作”時間“比鬧鐘還準時”, 覺得特別“靈異”。 甚至有的媽媽想像力豐富, 將這種現象賦予了各種奇妙的解釋。

1、寶寶天黑就哭鬧, 是看見“不乾淨”的東西

在很多長輩看來, 黑夜是恐怖的, 各種“不乾淨”的東西都會在此刻出現, 而弱小的寶寶就成了它們攻擊的主要目標。

Advertisiment
寶寶一到傍晚就哭鬧不止, 就是因為受到這些看不見的東西的騷擾, 得燒香拜佛才能阻擋災難。

小編點評:Stop!Stop!Stop!都21世紀了, 年輕媽媽們就不要再被這些封建迷信的言論蠱惑了!黃昏就哭鬧找媽的現象, 幾乎每個小寶寶都會有, 不管你有沒有誠信拜佛都不能“倖免”。 而當寶寶長到2-3歲時, 這種現象就會慢慢消失, 難道說那個時候“不乾淨”的東西就“改善從良”了?

2、寶寶哭鬧不休, 是腸絞痛導致的

哭鬧不止, 無法安撫, 甚至可持續幾個小時……寶寶黃昏哭鬧時的這些症狀與腸絞痛非常相似, 很多媽媽認為, 寶寶每天天黑吵鬧要找媽的現象, 就是由於腸絞痛引起的。

小編點評:腸絞痛是嬰兒時期常見的胃腸道不適症狀(嚴格來說腸絞痛並非一種疾病),

Advertisiment
它和寶寶黃昏焦慮症的症狀確實非常相似, 媽媽混淆了也無可厚非。 小編教你通過幾個簡單的方法來判斷寶寶到底怎麼了。 首先, 寶寶腸絞痛大多發生在3個月以內的嬰兒身上, 如果你家寶寶已經比較大了, 還是天黑就找媽, 那多半是黃昏焦慮症。 另外, 寶寶出現腸絞痛時, 肚子會比平時鼓脹, 有點硬邦邦的, 反之, 則更可能是黃昏焦慮症。

3、寶寶黃昏愛找媽, 是想媽媽了

很多長輩認為, 寶寶雖然小, 可有靈性了。 媽媽白天上了一天班, 寶寶長時間沒看見媽媽, 就會想媽, 想媽就會哭鬧。 所以長輩們都說, 晚上也只有媽媽能帶得好寶寶。

小編點評:確實很多寶寶出現黃昏焦慮症的時候,

Advertisiment
誰也哄不了, 只有媽媽抱抱餵奶才能讓寶寶冷靜下來。 可這並不等同於黃昏焦慮症就是寶寶在想媽。 這只能證明, 寶寶對媽媽的依戀比其他人更深。 原因很簡單, 事實已經證明, 有一些從小就失去母親的寶寶也會有黃昏焦慮症;另外也有一些寶寶黃昏不找媽, 而更喜歡找家中其他大人。

科學解釋:寶寶黃昏焦慮症是生理與心理共同影響的結果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這個詩句表明, 即使是成年人, 也會有黃昏焦慮症。 尤其是多愁善感的人, 一到黃昏時分就容易感到情緒失落。 大人如此, 寶寶也如此。 很多寶寶對一天的結束有著敏感的反應, 加上寶寶在亮堂堂的環境中快樂玩耍了一天, 而忽然發現天黑了,

Advertisiment
環境不一樣了, 會倍感不適應, 從而出現煩躁不安的情緒。

另外, 很多寶寶在白天“貪玩”, 沒休息好, 到了傍晚就感到疲倦、勞累。 而偏偏這個時候在外工作的家人都回家了, 吵鬧不堪, 或者大家都忙著做飯什麼的, 沒有人好好哄寶寶睡覺。 這無疑能讓寶寶更感疲勞, 而又與渴望的睡眠越來越遠, 從而只能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釋放自己的情緒。

其實, 寶寶黃昏焦慮症並沒有那麼神秘, 它只是寶寶生理和心理共同影響的結果。 而不同年齡段的寶寶, 其黃昏焦慮症的確切原因又有所區別, 媽媽們可以“對症下藥”, 找到撫慰寶寶的辦法。

網友獻計:簡單小技巧, 化解寶寶黃昏焦慮症0-3個月:精神不放鬆, 音樂來撫慰

才剛適應了子宮裡“暗無天日”的環境,

Advertisiment
就被迫出來面對這個時而光亮時而黑暗的世界, 寶寶表示極度不適應!由於短時間內還未能分清白天和黑夜, 到了黃昏, 身心已漸趨疲憊的寶寶, 又恰逢家中最熱鬧的時刻, 尚未發育成熟的神經系統導致寶寶無法更好地調節情緒, 無法讓自己精神放鬆下來, 最終導致寶寶越發焦躁不安, 於是只有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爽。

媽網網友@琪琪與喵喵:黃昏焦慮症其實跟寶寶缺乏安全感有關, 所以, 用一個柔軟、溫暖的繈褓把寶寶包裹起來, 能夠讓寶寶找回在媽媽子宮裡的那份安全感, 讓他能夠更容易平靜下來。

媽網網友@家有小黑:寶寶哭鬧的時候, 給他播放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 能夠安撫寶寶的焦慮緊張情緒。 尤其是在孕期有做音樂胎教的媽媽,播放以前做胎教時的音樂,能夠讓寶寶“重溫舊夢”,從而慢慢安靜下來。

3-9個月:作息調不過來,規律生活是關鍵

從翻身到端坐,從爬行到扶牆走,寶寶能夠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探索範圍也越來越廣。由於愛新鮮,愛發現,這個階段的寶寶往往該睡覺的時候堅持鬧騰不願睡。可“睡神”終究是最無可匹敵的,到了黃昏時候,寶寶的“堅強意志”與瞌睡蟲幹架到白熱化階段,寶寶也精神緊張到極致,只能通過大哭大鬧來“助威”。

媽網網友@weiwei517:其實我對黃昏焦慮症的簡單理解就是困了睡不著,或者是又困又不想睡。所以我覺得給寶寶培養規律的作息習慣是解決黃昏焦慮症的關鍵。制定一個合適的作息時間表,該玩的時候盡力逗寶寶玩,該睡的時候保持安靜,盡力為寶寶營造睡眠環境。

媽網網友@飛天小豬嘜:寶寶黃昏愛找媽,其實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這時候,作為媽媽的我會儘量滿足寶寶的一切心理需求,他需要媽媽,我就陪在他身邊;他需要撫慰,我就用母乳、用安撫奶嘴,用一切他喜歡的“安慰物”來滿足他。他的安全感得到滿足了,自然就能安靜下來了。

9-12個月:反感黑夜的無聊,讓白天延續

9個月以上的寶寶早就已經適應了晝夜的更替。但是,隨著他們可探索範圍的增大,以及他們掌握的技能的增多,他們會越來越喜歡白天。因為在白天,他們可以盡情玩,盡情展現自己的技能,可晚上意味著睡覺,睡覺可無聊了……

媽網網友@FunnyLeuing:我發現有時候寶寶的黃昏焦慮症並不一定是因為困,而是他們不喜歡天黑。可這也太難為老娘了吧,難道我還得扭轉乾坤讓黑夜變白晝?我能做的也只有把家裡的光線調亮一點,讓寶寶明白,即使是晚上,他也仍然可以玩。同時也可以配合一些舒緩的音樂,這樣他的情緒會更容易得到撫慰。

媽網網友@馨兒:寶寶都是“單細胞動物”,他在哭鬧的時候,我會變著法兒弄一些新鮮的玩意兒給他看給他玩,頭腦簡單的寶寶注意力一下就被新玩具轉移了,甚至忘了剛剛還哭得竭嘶底裡。

1-2歲:當睡眠困難戶遭遇瞌睡蟲,消耗體力讓其自然入睡

1、2歲的寶寶活動的欲望越來越強烈,體力也越來越充足。可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潰”,貪玩的寶寶若錯過了午睡,往往到了下午五六點就全線崩潰。別以為眼皮打架的寶寶就會乖乖睡覺,“意志堅強”的他們一定還會拼死抵抗瞌睡蟲的入侵,但這種感覺卻不好受,寶寶也只能通過哭來抒發他的糾結情緒了。

媽網網友@月亮不見了:真的,我家寶貝就是太愛玩了,中午我都得午睡,他可以一個人玩得不亦樂乎。可這樣的結果就是傍晚的時候抵擋不住,又哭又鬧非常難纏。後來我使出渾身解數幫他重新養成了午睡的習慣,到傍晚的時候他精神和體力就充足了,自然也就有好情緒了。

媽網網友@wall-E:寶寶在體力耗盡的時候最容易入睡,即使有時會哭鬧一下,也是比較快結束的。所以,他喜歡到戶外玩,我就多帶他出去,一來可以消耗他的體力,讓他更容易入睡;二來戶外運動對寶寶的身體也是有益無害,一舉兩得!

小編總結:黃昏焦慮症是幾乎每個寶寶都要經歷的,媽媽們不必過於緊張擔心,這樣反而會把壞情緒轉移給寶寶,讓寶寶愈加焦慮。更不能企圖採用打罵的方式強硬遏制寶寶的哭鬧,這樣是對良好親子關係的破壞。其實,當寶寶遭遇黃昏焦慮症,若媽媽哄睡無效,不妨儘量滿足寶寶的需求,給他吃帶他玩,讓他笑讓他樂,這樣自然而然就能緩解焦慮情緒了。

尤其是在孕期有做音樂胎教的媽媽,播放以前做胎教時的音樂,能夠讓寶寶“重溫舊夢”,從而慢慢安靜下來。

3-9個月:作息調不過來,規律生活是關鍵

從翻身到端坐,從爬行到扶牆走,寶寶能夠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探索範圍也越來越廣。由於愛新鮮,愛發現,這個階段的寶寶往往該睡覺的時候堅持鬧騰不願睡。可“睡神”終究是最無可匹敵的,到了黃昏時候,寶寶的“堅強意志”與瞌睡蟲幹架到白熱化階段,寶寶也精神緊張到極致,只能通過大哭大鬧來“助威”。

媽網網友@weiwei517:其實我對黃昏焦慮症的簡單理解就是困了睡不著,或者是又困又不想睡。所以我覺得給寶寶培養規律的作息習慣是解決黃昏焦慮症的關鍵。制定一個合適的作息時間表,該玩的時候盡力逗寶寶玩,該睡的時候保持安靜,盡力為寶寶營造睡眠環境。

媽網網友@飛天小豬嘜:寶寶黃昏愛找媽,其實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這時候,作為媽媽的我會儘量滿足寶寶的一切心理需求,他需要媽媽,我就陪在他身邊;他需要撫慰,我就用母乳、用安撫奶嘴,用一切他喜歡的“安慰物”來滿足他。他的安全感得到滿足了,自然就能安靜下來了。

9-12個月:反感黑夜的無聊,讓白天延續

9個月以上的寶寶早就已經適應了晝夜的更替。但是,隨著他們可探索範圍的增大,以及他們掌握的技能的增多,他們會越來越喜歡白天。因為在白天,他們可以盡情玩,盡情展現自己的技能,可晚上意味著睡覺,睡覺可無聊了……

媽網網友@FunnyLeuing:我發現有時候寶寶的黃昏焦慮症並不一定是因為困,而是他們不喜歡天黑。可這也太難為老娘了吧,難道我還得扭轉乾坤讓黑夜變白晝?我能做的也只有把家裡的光線調亮一點,讓寶寶明白,即使是晚上,他也仍然可以玩。同時也可以配合一些舒緩的音樂,這樣他的情緒會更容易得到撫慰。

媽網網友@馨兒:寶寶都是“單細胞動物”,他在哭鬧的時候,我會變著法兒弄一些新鮮的玩意兒給他看給他玩,頭腦簡單的寶寶注意力一下就被新玩具轉移了,甚至忘了剛剛還哭得竭嘶底裡。

1-2歲:當睡眠困難戶遭遇瞌睡蟲,消耗體力讓其自然入睡

1、2歲的寶寶活動的欲望越來越強烈,體力也越來越充足。可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潰”,貪玩的寶寶若錯過了午睡,往往到了下午五六點就全線崩潰。別以為眼皮打架的寶寶就會乖乖睡覺,“意志堅強”的他們一定還會拼死抵抗瞌睡蟲的入侵,但這種感覺卻不好受,寶寶也只能通過哭來抒發他的糾結情緒了。

媽網網友@月亮不見了:真的,我家寶貝就是太愛玩了,中午我都得午睡,他可以一個人玩得不亦樂乎。可這樣的結果就是傍晚的時候抵擋不住,又哭又鬧非常難纏。後來我使出渾身解數幫他重新養成了午睡的習慣,到傍晚的時候他精神和體力就充足了,自然也就有好情緒了。

媽網網友@wall-E:寶寶在體力耗盡的時候最容易入睡,即使有時會哭鬧一下,也是比較快結束的。所以,他喜歡到戶外玩,我就多帶他出去,一來可以消耗他的體力,讓他更容易入睡;二來戶外運動對寶寶的身體也是有益無害,一舉兩得!

小編總結:黃昏焦慮症是幾乎每個寶寶都要經歷的,媽媽們不必過於緊張擔心,這樣反而會把壞情緒轉移給寶寶,讓寶寶愈加焦慮。更不能企圖採用打罵的方式強硬遏制寶寶的哭鬧,這樣是對良好親子關係的破壞。其實,當寶寶遭遇黃昏焦慮症,若媽媽哄睡無效,不妨儘量滿足寶寶的需求,給他吃帶他玩,讓他笑讓他樂,這樣自然而然就能緩解焦慮情緒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