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輔食製作與講究

寶寶輔食添加全攻略之三

寶寶輔食的製作與講究

六個月寶寶的營養食譜

一、添加輔食有講究

嬰兒4個月之後, 單用母乳餵養已不能滿足所需的全部營養,

Advertisiment
尤其是鈣和維生素。 因此適當地增加一些易於消化吸收, 營養豐富的輔食, 是很有必要的。

蛋黃 蛋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脂肪, 鈣, 磷, 鐵, 核黃素等營養成分, 有助於寶寶大腦, 骨骼, 肌肉和神經細胞的發育, 做法是, 將新鮮雞蛋煮熟, 取出蛋黃置於小勺中搗成泥狀, 開始每天喂半個, 根據寶寶的吸收情況, 可逐漸增加到每天喂1個蛋黃。

菜泥 取適量的新鮮無農藥污染的綠葉蔬菜, 如小白菜, 小青菜, 洗淨, 搗碎, 去掉菜筋, 和菜汁一起放入鍋中, 加適量的植物 油與食鹽, 煮熟, 即成菜泥, 晾溫後, 可用小勺喂寶寶吃, 菜泥含有較多的維生素, 礦物質, 是母乳中, 尤其產後6個月後的母乳中所缺少的, 對助消化, 防止大便乾燥,

Advertisiment
減少腸道毒素, 多有益處。

魚泥 取適量無皮, 無骨, 無刺的活鯽魚, 或者鯉魚, 草魚肉, 加入適量的植物油和食鹽, 煮熟, 搗成泥狀, 晾漫畫後喂寶寶吃, 每隔三五天喂一次, 魚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鈣, 磷, 鐵和少量的脂肪, 並且易消化。

桔子汁 取新鮮無污染的桔子數個, 去皮去籽絞取果汁, 桔汁中含有較多的果糖, 礦物質, 胡蘿蔔和維生素C, B1, B2等成份, 既有開胃健脾, 增進食欲的作用, 又有溫肺化痰的功能。

肝泥 取新鮮豬肝或雞肝50克-80克, 洗淨剖開, 加入衡粥內或細掛麵裡煮熟, 溫後喂給寶寶吃, 動物肝臟含蛋白質高, 磷和鐵多, 有補血, 促進腦發育的作用, 並可預防貧血, 佝僂病, 營養不良等疾病。

肉末 取適量的新鮮瘦豬肉,

Advertisiment
洗淨剁成細末, 加鹽和調料, 蒸熟或炒熟, 每隔3天-5天喂1次。 瘦豬肉中含動物蛋白質多, 脂肪少, 加之烹飪得法, 細嫩, 味道香美, 容易被寶寶接受。

番茄水 取成熟的新鮮番茄數個, 洗淨, 開水燙去皮, 用絞絆機絞碎或用小缽搗碎, 加適量開水, 少許白糖, 攪和均勻後, 或用奶瓶或用湯匙喂寶寶, 番茄呂含有果糖, B族維生素, 蘋果酸, 檸檬酸, 以及鈣, 磷, 鐵等人全必要的確良營養素。

紫菜湯 取20克左右的紫菜, 洗淨, 切碎, 燒煮成湯, 分次喂寶寶吃, 紫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鈣, 磷, 鐵元素, 以及碘, 硒, 鎂, 鋅等微量元素, 還有胡蘿蔔素, 維生素B和C。

骨頭湯 取新鮮的豬腿骨200克-300克, 洗淨, 打碎, 放入鐵鍋或砂鍋內, 加水熬煮一二個小時後, 放入少許食鹽, 過濾後晾溫暖喂寶寶喝,

Advertisiment
常喝骨頭湯, 對促進小兒骨骼發育, 預防佝僂病等, 有一定作用。

胡蘿蔔湯 取新鮮胡蘿蔔150克-200克, 洗淨, 切成大處, 放入鍋中煮爛, 用漏勺撈出, 擠壓成糊狀, 再放回原湯中煮沸, 用白糖調味, 每隔數天喂孩子一次, 胡蘿蔔中含有多種氨基酸以及豐富的維生素A, 微量元素, 對組成人體骨骼, 神經細胞, 血紅細胞, 以及參於蛋白質的代謝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輔食製作:教你幾招

小孩的輔助食品花樣很多, 製作方法也各不相同, 以下介紹七種容易普及推廣的方法以供參考。

Advertisiment

1.果類

番茄汁:將新鮮的番茄洗淨, 用熱水燙後剝去皮, 然後切碎, 再用清潔的雙層紗布把番茄包好劑出汁, 或用水果擠壓器壓出汁, 用開水將番茄汁稀釋一倍, 加少許糖喂用。 草莓汁和葡萄汁也可用同樣方法製作。

鮮桔汁:將桔子少將, 用刀橫切兩半, 上下對齊, 將汁取出, 喂時加少許白糖。

果泥:將水果洗淨雲皮, 去核, 切成碎塊狀, 加適量糖, 隔水蒸爛, 攪拌成泥, 即可食用。 蘋果切開, 用匙輕 輕刮下泥狀物即可。 香蕉去皮在盆內用匙攪爛即成香蕉泥。

2.肉類

肉沫:選用新鮮的瘦肉(豬肉、牛肉、羊肉、雞肉均可),剁成肉沫,加調味品上鍋蒸爛,研成細沫即可。

肝泥:把豬肝或雞肝洗淨放在水中煮,除去血水後換水煮10分鐘左右,把肝外皮剝去,用勺子研成泥狀,再加調料即可。

3.蛋類

蛋黃奶:將雞蛋煮熟後,取蛋黃,加牛奶或水攪拌至糊狀即可食用。

蛋黃土豆泥:是將研成的土豆泥中加入煮熟的蛋黃研碎攪拌均勻,再加適量調味品上火蒸5分鐘即可。

雞蛋羹:生雞蛋一個打入碗中,加一小杯開水及適量鹽、香油、味精等攪拌,攪拌後放鍋裡蒸5分鐘即可。以雞蛋剛好凝固,又很嫩最適度,蒸時間過長,以至出蜂窩孔狀,這樣的蛋羹質硬,不好消化。

4.魚類

魚泥:將收拾好的魚切成小塊後放入水中加少量鹽煮,除去魚刺、魚皮後,將魚肉研碎,再放入鍋內加魚湯煮,把澱粉調勻後放入鍋內,煮至糊狀即可。魚鬆的作法是將魚蒸熟,去皮去骨後放入鍋中,小火邊烘邊炒至魚肉香脆,加適量酒、鹽、糖和醬油等調味品,即得魚鬆。

5.豆製品

豆腐:用豆腐可以作很多輔助食品,原料來源充足,蛋白質含量高,且質地細嫩,易於被小兒接受。(1)豆腐糊:把豆腐放在鍋內,加少量肉湯(或海味湯),邊煮邊用勺子研碎,煮的時間不要過長。(2)牛奶豆腐:把豆腐放在熱水中煮,控去水後,再放入鍋內加牛奶和肉湯均勻混合後上火煮,煮好撒上一些調料或已煮好的青菜葉末,即可食用。

6.米粥

小米、大米、高梁均可,但最好在做前用水泡上1小時,煮時易爛,粥的稠度根據孩子大小、消化能力不同由稀到稠。如青菜粥可將粥煮爛,在停火前加入洗淨切碎的青菜心,再煮10分鐘左右即可食用。青菜可選用菠菜、白菜、油菜等等。

7.菜類

菜水:將新鮮蔬菜洗淨,用開水燙後切碎放入鍋內,加少量水(一碗菜、一碗水),煮沸5-10分鐘後,離火放置15-30分鐘,以利於養分溶解,然後加少量鹽、調味品,將水濾出,即可食用。

菜泥:將新鮮蔬菜洗淨去菜筋,切碎加少許水,在鍋內旺火急炒,或在鍋內蒸或煮爛後用匙研碎,加少許油、鹽調味。

三、輔食:哪些是不宜添加的?

嬰兒已經能吃許許多多食品,但下列食品最好不要喂:

(1)刺激性太強的食品。酒、咖啡、濃茶、可樂等飲品不應飲用,以免影響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汽水、清涼飲料等萬一喝上就不肯放嘴,一直想喝,容易造成食欲不振;辣椒、胡椒、大蔥、大蒜、生薑、酸菜等食物,極易損害嬌嫩的口腔、食道、胃粘膜,不應食用。

(2)含脂肪和糖太多的食品。巧克力、麥乳精都是含熱量很高的精製食品,長期多吃易致肥胖。

(3)不易消化食品。章魚、墨魚、竹筍和牛蒡之類均不易消化,不應給嬰兒食用。

(4)太鹹、太膩的食品。 鹹菜、醬油煮的小蝦、肥肉、煎炒、油炸食品,食後極易引起嘔吐,消化不良,不宜食用。

(5)小粒食品。花生米、黃豆、核桃仁、瓜子極易誤吸入氣管,應研磨後供嬰兒食用。

(6)帶殼、有渣食品。魚刺、蝦的硬皮、排骨的骨渣均可卡在喉頭或誤入氣管,必須認真檢查後方可食用。

(7)未經衛生部門檢查的自製食品。糖葫蘆、棉花糖、花生糖、爆米花,因製作不衛生,食後造成消化道感染,也可因內含過量鉛等物質,對嬰兒健康有害。

(8)易產氣脹肚的食物。洋蔥、生蘿蔔、白薯、豆類等,只宜小量食用。

四、營養專家指導輔食細節 


 1、味覺半歲時最敏感

4-6個月以後,再添加輔食比較好,如果較早添加輔食,可能會影響母乳餵養。孩子的味覺在半歲時發育比較敏感,在這個時候,如果他能夠接觸到很多食品,長大以後一般不會偏食、挑食。添加某種輔食時,在母乳餵養之前,讓他嘗一嘗這種輔食的味道,並不給他吃,如果母乳餵養後孩子沒有吃飽,然後再給他吃輔食。在母乳餵養之前,孩子處於饑餓的狀態,那時讓他嘗輔食的味道,比較容易接受它的味道。 
添加輔食徵兆:當孩子吃完母乳,仍然覺得饑餓,仍然哭鬧;只喂母乳,孩子的身高體重增長不太好,不能達到正常的速率。 
2、蛋、穀類、肉、水果的意義 

應該先給孩子添加蛋黃、穀類等(比如米粉、蛋黃,從這兩樣東西開始。)一般來說,每隔一到兩周給他添加一種新的品種,在這期間,讓孩子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添加之後,觀察孩子是不是對這種輔食適應,比如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有沒有發燒、拉肚子、或者孩子不舒服等;大小便是否正常;如果這些都沒有問題,那麼隔一到兩周後再添加新的品種。在蛋黃、穀類添加完之後,依次添加肉類、魚類、蝦、水果、果泥、菜等,大人能吃的,小孩也要逐漸添加上去。不能在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就讓孩子吃魚、肉,孩子不容易消化,胃腸道的酶也是一個逐漸發育和完善的過程。 
有的媽媽在小孩2個多月時就讓他吃水果汁,這也是可以的。因為水果主要是補充一些維生素。但是,水果不具備三大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中的任何一種,從嚴格的角度說,孩子不能靠吃水果過日子。在4個月以後給孩子添加水果,但它不是非常必須的。在後期,才可以把水果作為每天添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輔食添加的原則

A 開始量是很小的

輔食添加應從一種到多種,從少量到多量。開始餵養輔食時,量是非常少的。比如在吃完母乳後,喂一到兩勺米粉,喂1/4個蛋黃,或更少一些,隨著孩子身體發育需要以及對某一種輔食適應了,可能吃的會多一些。 
年輕的媽媽一定要注意:不是第一次就要求孩子吃很多。輔食添加的時間可以在母乳餵養之後,也可以在母乳餵養的間歇添加。 
一般小孩的胃容量只有幾十毫升,在孩子吃完母乳後,可能只能喝下十幾毫升比較濃的液體(菜湯、果汁等);固體的食物只能吃下幾十克,少時可能只有十克。很多父母總是以自己的感覺來衡量孩子,只吃一勺、兩勺,太少了,大人也只夠塞牙縫。可是這對於孩子來說,已經夠了。添加輔食後,可以根據體重的增長來衡量孩子吃的量夠不夠。比如添加輔食後,孩子的體重增加很好,身高也增長很好,表明孩子的營養已經夠了。如果輔食的量不夠,孩子會有相應的表現,比如不愛活動,身高、體重的增長不太好等。 
B多次、少量、現做

小孩剛開始添加輔食時,量比較小,所以在製作輔食的時候,會有一些麻煩。有時做一點,孩子吃不完,父母覺得每次做,挺費事的(一天要添加兩、三次),不如一次多做些,存到冰箱裡,下次拿出來稍加熱就給他吃。其實,冰箱裡並不是安全的,細菌的感染在冰箱裡仍然可以進行。我們主張孩子的輔食儘量現做現吃,可以把生食(比如豬肝等)切成小塊分別用保鮮袋裝起來,凍在冰箱裡,在吃時,只取出一小塊給孩子做,而不是凍一大塊,然後都做了,放在冰箱裡分頓給孩子吃。現在商場裡有很多方便食品,比如肉泥,蔬菜泥,肝泥等,標籤上注明:一次吃不完,下次可以接著吃。如果這種食品不被污染的話,是可以的。不過,有的父母在打開之後,先給孩子吃,忘記把剩下的存放起來了,半小時、或一小時之後,再蓋上,把它放在冰箱裡。在這個時間,難保不被污染。

香蕉去皮在盆內用匙攪爛即成香蕉泥。

2.肉類

肉沫:選用新鮮的瘦肉(豬肉、牛肉、羊肉、雞肉均可),剁成肉沫,加調味品上鍋蒸爛,研成細沫即可。

肝泥:把豬肝或雞肝洗淨放在水中煮,除去血水後換水煮10分鐘左右,把肝外皮剝去,用勺子研成泥狀,再加調料即可。

3.蛋類

蛋黃奶:將雞蛋煮熟後,取蛋黃,加牛奶或水攪拌至糊狀即可食用。

蛋黃土豆泥:是將研成的土豆泥中加入煮熟的蛋黃研碎攪拌均勻,再加適量調味品上火蒸5分鐘即可。

雞蛋羹:生雞蛋一個打入碗中,加一小杯開水及適量鹽、香油、味精等攪拌,攪拌後放鍋裡蒸5分鐘即可。以雞蛋剛好凝固,又很嫩最適度,蒸時間過長,以至出蜂窩孔狀,這樣的蛋羹質硬,不好消化。

4.魚類

魚泥:將收拾好的魚切成小塊後放入水中加少量鹽煮,除去魚刺、魚皮後,將魚肉研碎,再放入鍋內加魚湯煮,把澱粉調勻後放入鍋內,煮至糊狀即可。魚鬆的作法是將魚蒸熟,去皮去骨後放入鍋中,小火邊烘邊炒至魚肉香脆,加適量酒、鹽、糖和醬油等調味品,即得魚鬆。

5.豆製品

豆腐:用豆腐可以作很多輔助食品,原料來源充足,蛋白質含量高,且質地細嫩,易於被小兒接受。(1)豆腐糊:把豆腐放在鍋內,加少量肉湯(或海味湯),邊煮邊用勺子研碎,煮的時間不要過長。(2)牛奶豆腐:把豆腐放在熱水中煮,控去水後,再放入鍋內加牛奶和肉湯均勻混合後上火煮,煮好撒上一些調料或已煮好的青菜葉末,即可食用。

6.米粥

小米、大米、高梁均可,但最好在做前用水泡上1小時,煮時易爛,粥的稠度根據孩子大小、消化能力不同由稀到稠。如青菜粥可將粥煮爛,在停火前加入洗淨切碎的青菜心,再煮10分鐘左右即可食用。青菜可選用菠菜、白菜、油菜等等。

7.菜類

菜水:將新鮮蔬菜洗淨,用開水燙後切碎放入鍋內,加少量水(一碗菜、一碗水),煮沸5-10分鐘後,離火放置15-30分鐘,以利於養分溶解,然後加少量鹽、調味品,將水濾出,即可食用。

菜泥:將新鮮蔬菜洗淨去菜筋,切碎加少許水,在鍋內旺火急炒,或在鍋內蒸或煮爛後用匙研碎,加少許油、鹽調味。

三、輔食:哪些是不宜添加的?

嬰兒已經能吃許許多多食品,但下列食品最好不要喂:

(1)刺激性太強的食品。酒、咖啡、濃茶、可樂等飲品不應飲用,以免影響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汽水、清涼飲料等萬一喝上就不肯放嘴,一直想喝,容易造成食欲不振;辣椒、胡椒、大蔥、大蒜、生薑、酸菜等食物,極易損害嬌嫩的口腔、食道、胃粘膜,不應食用。

(2)含脂肪和糖太多的食品。巧克力、麥乳精都是含熱量很高的精製食品,長期多吃易致肥胖。

(3)不易消化食品。章魚、墨魚、竹筍和牛蒡之類均不易消化,不應給嬰兒食用。

(4)太鹹、太膩的食品。 鹹菜、醬油煮的小蝦、肥肉、煎炒、油炸食品,食後極易引起嘔吐,消化不良,不宜食用。

(5)小粒食品。花生米、黃豆、核桃仁、瓜子極易誤吸入氣管,應研磨後供嬰兒食用。

(6)帶殼、有渣食品。魚刺、蝦的硬皮、排骨的骨渣均可卡在喉頭或誤入氣管,必須認真檢查後方可食用。

(7)未經衛生部門檢查的自製食品。糖葫蘆、棉花糖、花生糖、爆米花,因製作不衛生,食後造成消化道感染,也可因內含過量鉛等物質,對嬰兒健康有害。

(8)易產氣脹肚的食物。洋蔥、生蘿蔔、白薯、豆類等,只宜小量食用。

四、營養專家指導輔食細節 


 1、味覺半歲時最敏感

4-6個月以後,再添加輔食比較好,如果較早添加輔食,可能會影響母乳餵養。孩子的味覺在半歲時發育比較敏感,在這個時候,如果他能夠接觸到很多食品,長大以後一般不會偏食、挑食。添加某種輔食時,在母乳餵養之前,讓他嘗一嘗這種輔食的味道,並不給他吃,如果母乳餵養後孩子沒有吃飽,然後再給他吃輔食。在母乳餵養之前,孩子處於饑餓的狀態,那時讓他嘗輔食的味道,比較容易接受它的味道。 
添加輔食徵兆:當孩子吃完母乳,仍然覺得饑餓,仍然哭鬧;只喂母乳,孩子的身高體重增長不太好,不能達到正常的速率。 
2、蛋、穀類、肉、水果的意義 

應該先給孩子添加蛋黃、穀類等(比如米粉、蛋黃,從這兩樣東西開始。)一般來說,每隔一到兩周給他添加一種新的品種,在這期間,讓孩子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添加之後,觀察孩子是不是對這種輔食適應,比如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有沒有發燒、拉肚子、或者孩子不舒服等;大小便是否正常;如果這些都沒有問題,那麼隔一到兩周後再添加新的品種。在蛋黃、穀類添加完之後,依次添加肉類、魚類、蝦、水果、果泥、菜等,大人能吃的,小孩也要逐漸添加上去。不能在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就讓孩子吃魚、肉,孩子不容易消化,胃腸道的酶也是一個逐漸發育和完善的過程。 
有的媽媽在小孩2個多月時就讓他吃水果汁,這也是可以的。因為水果主要是補充一些維生素。但是,水果不具備三大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中的任何一種,從嚴格的角度說,孩子不能靠吃水果過日子。在4個月以後給孩子添加水果,但它不是非常必須的。在後期,才可以把水果作為每天添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輔食添加的原則

A 開始量是很小的

輔食添加應從一種到多種,從少量到多量。開始餵養輔食時,量是非常少的。比如在吃完母乳後,喂一到兩勺米粉,喂1/4個蛋黃,或更少一些,隨著孩子身體發育需要以及對某一種輔食適應了,可能吃的會多一些。 
年輕的媽媽一定要注意:不是第一次就要求孩子吃很多。輔食添加的時間可以在母乳餵養之後,也可以在母乳餵養的間歇添加。 
一般小孩的胃容量只有幾十毫升,在孩子吃完母乳後,可能只能喝下十幾毫升比較濃的液體(菜湯、果汁等);固體的食物只能吃下幾十克,少時可能只有十克。很多父母總是以自己的感覺來衡量孩子,只吃一勺、兩勺,太少了,大人也只夠塞牙縫。可是這對於孩子來說,已經夠了。添加輔食後,可以根據體重的增長來衡量孩子吃的量夠不夠。比如添加輔食後,孩子的體重增加很好,身高也增長很好,表明孩子的營養已經夠了。如果輔食的量不夠,孩子會有相應的表現,比如不愛活動,身高、體重的增長不太好等。 
B多次、少量、現做

小孩剛開始添加輔食時,量比較小,所以在製作輔食的時候,會有一些麻煩。有時做一點,孩子吃不完,父母覺得每次做,挺費事的(一天要添加兩、三次),不如一次多做些,存到冰箱裡,下次拿出來稍加熱就給他吃。其實,冰箱裡並不是安全的,細菌的感染在冰箱裡仍然可以進行。我們主張孩子的輔食儘量現做現吃,可以把生食(比如豬肝等)切成小塊分別用保鮮袋裝起來,凍在冰箱裡,在吃時,只取出一小塊給孩子做,而不是凍一大塊,然後都做了,放在冰箱裡分頓給孩子吃。現在商場裡有很多方便食品,比如肉泥,蔬菜泥,肝泥等,標籤上注明:一次吃不完,下次可以接著吃。如果這種食品不被污染的話,是可以的。不過,有的父母在打開之後,先給孩子吃,忘記把剩下的存放起來了,半小時、或一小時之後,再蓋上,把它放在冰箱裡。在這個時間,難保不被污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