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談幼兒的挫折教育

所謂挫折教育, 是指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 創設或利用某種情景, 提出某種難題, 讓幼兒通過動腦、動手來解決矛盾, 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 力, 培養出一種迎著困難而上的堅強意志。 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是可行的。 幼兒已有了一定的體力, 也具備了 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 這就使幼兒有可能去面對一定的困難並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一些困難。 而且, 從小 讓孩子經歷一些挫折, 受到一些磨練是很有必要的。 人的一生將會經歷無數的困難和挫折,

Advertisiment
孩子畢竟要長大, 將來必定要自己去面對社會, 面對人生。 因此, 對於父母來說, 要讓孩子漸漸地學會獨立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不能什麼事情都包辦代替。 要知道, 幼兒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絕大多數困難依靠 孩子自己的努力是能夠克服的, 因此我們應該相信孩子的意志和能力。
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要依據其年齡特點來進行。 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 應讓幼兒參加各種活動, 進行身體的磨練。
目前, 不少幼兒缺乏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其實, 這種適應能力只有在適度變化的逆境中才會變得更加強大 。 適度的“勞累”反而有利於幼兒的健康。 如節假日帶孩子徒步郊遊、爬山、逛公園等都是很好的磨練身體的 方法,
Advertisiment
能讓孩子從中體驗到勞累, 體驗到艱辛, 知道生活中只有有所付出, 才會有所收穫。
第二, 利用榜樣教育幼兒。
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性, 生動活潑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動幼兒。 因此, 要善於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來 教育孩子, 樹立榜樣。 另外, 教師和家長也要以身作則, 以自己的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 教育孩子勇於面對困 難, 面對挑戰。
第三, 有意識地創設和利用一些困難情境訓練幼兒。
經歷一定的挫折, 對形成幼兒的堅強意志是極為有益的。 孩子摔倒了之後再爬起來, 對孩子來說, 是一個 非常重要的磨練過程。 遭受一些失敗和挫折, 並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戰勝它, 就會為以後克服更大的困難和挫 折奠定基礎。
Advertisiment
孩子通過用自己的力量去辦成某件事情, 積累某些經驗, 可以比較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能力, 產生 一種求勝欲望和信心。 因此, 我們在有意識地安排一些可能失敗的難題給幼兒時, 要教給他們一些擺脫困境、 解決矛盾、克服困難的方法, 讓他們憑著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它、戰勝它。
在創設和利用困難情境的過程中, 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必須注意適度和適量。 為幼兒設置的情境必須有一定的難度, 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 但又不能太難, 應 是幼兒通過努力可以克服的。 同時, 幼兒一次面臨的難題也不能太多。 適度和適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調節心 態, 正確地選擇外部行為, 克服困難,
Advertisiment
追求下一個目標;過度的挫折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使孩子產 生嚴重的挫折感、恐懼感, 最後喪失興趣和信心。
2.在孩子遇到困難而退縮時要鼓勵孩子, 讓他認識到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挫折, 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正確地 認識和對待它, 只有鼓起勇氣努力向前, 才能最終克服困難, 戰勝挫折。 另外, 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 成績時, 要及時肯定, 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 從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對新的困難。
3.對陷入嚴重挫折情境中的幼兒要及時進行疏導。 如幫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觀原因, 找出失敗的 癥結所在等, 防止孩子由此產生失望、冷淡、嫉妒等不良的心理反應。 在必要時可説明孩子一步步地實現目標 ,
Advertisiment
讓孩子體會只有戰勝了困難才能前進一步, 而進步、達標的全過程就是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 在平時則要善 于觀察孩子的活動, 把握其發展趨勢, 如果孩子在克服困難時幾經嘗試均告失敗, 就應及時給予具體幫助。
第四, 要多為孩子創設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與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兒發現與自己不同的觀點, 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 克服自我中心。 在同伴群體中, 幼兒往往會經歷一些挫折, 如觀點不一致, 屈從于被領導的地位等, 這樣他必然要在不斷的磨練中學會如 何友好相處, 如何合作, 從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 而這種磨練有助於提高幼兒的耐挫力。 另外, 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 也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