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恢復:遇到產後血崩病的食療法

飲食療法之產後病食療

婦女產後, 因產褥生理的特殊性, 每易患產後腹痛、自汗、盜汗、口渴引飲、大便秘結、惡露不絕、乳汁缺少等諸證。 如注意產後飲食調理, 可使症狀減輕, 甚至消失。

產後腹痛食療。

(1)七雞湯生三七末6g, 子雞1 只(約重1000g), 45 度米酒200m1。 雞宰後去毛、內臟及雞皮、脂肪等, 切成小塊, 放燉盅內, 加冷開水2小碗, 隔水燉3 小時, 食鹽調味。 每日用雞湯送服三七末2g, 飲酒, 並食雞肉, 一日分2~3 次食完。

三七甘, 微苦, 微溫, 功能活血祛瘀止痛, 米酒辛、溫。 行血通絡, 以助三七祛瘀止痛;子雞補中氣, 《隨息居飲食譜》雲:“雞肉補虛, 暖胃,

Advertisiment
⋯⋯活血調經⋯⋯主娩後贏”。 本湯逐瘀止痛之同時, 又兼顧產後體虛;適用於瘀血內留所致之產後腹痛者。 產後血崩者也可食。

(2)艾香黃芪湯艾葉15g, 黃芪20g, 小茴香5g, 瘦豬肉100g。 艾葉、黃芪、小茴香洗淨;豬瘦肉洗淨後切薄片, 用適量食鹽、生粉、生油、白糖、醬油等醃制後備用。 艾葉、小茴香、黃芪放砂鍋內, 加清水3小碗, 煎成1 碗, 加入瘦豬肉煮熟, 調味成湯。 飲湯食肉, 一次食完, 每日1~2 次。

艾葉苦、辛、溫, 功能溫經散寒, 暖宮止痛;小茴香辛、溫, 行氣止痛;黃芪甘、微溫, 善補中益氣, 與溫經散寒之藥配伍, 有增強行氣止痛之效。 劉元素謂黃芪能“去肌熱及諸經之痛”。 適用於子宮虛寒之產後腹痛。

(3)阿膠燉雞阿膠30g, 子雞1 只(重約1000g)。 雞宰後去毛、內臟及雞皮、脂肪等, 切成小塊, 連同阿膠放燉盅內,

Advertisiment
加冷開水兩碗, 隔水燉3 小時, 湯成, 食鹽調味。 飲湯食雞, 分2~3 次食完。

阿膠養血滋陰, 雞肉補益氣血, 氣血充則胞宮、胞脈得以濡養而腹痛可愈, 適用於血虛所致的產後腹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