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幫孩子建立良好飲食習慣

 經常聽到很多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小寶寶不好好吃飯, 導致身體發育不能正常生長,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營養不良。 其實爸爸媽媽需要適當控制孩子的零食, 還可以鼓勵孩子參與餐前準備工作。 餵養指南讓寶寶有一些參與感, 都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Advertisiment

孩子不愛吃飯, 有時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表現。 寶寶在1周歲後開始出現自我意識, 1歲半以後開始進入第一反抗期。 拒絕吃飯和挑食揀飯是孩子向大人強調自己的存在, 不希望大人干預他自由的一種表現。

而偏食、挑食會造成某種營養素缺乏: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缺乏。 如“鐵”缺乏時易患缺鐵性貧血、消化道黏膜萎縮, 消化功能減弱, 造成食欲不振。 “鋅”缺乏會影響味覺素的形成, 降低味蕾功能, 出現味覺下降, 出現厭食或異食癖。

鼓勵孩子參與餐前準備

根據孩子凡事都願意參與的特點,

Advertisiment
鼓勵孩子幫助大人作餐前的準備工作。 進餐過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則, 用語言讚美孩子不願意吃的食物, 並帶頭品嘗, 故意做出津津有味的樣子, 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培養孩子喜歡吃各種食品, 但一些苦味和特殊怪味的食品不必強求孩子去吃。

家長還要按照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體的差異, 安排適宜的戶外運動, 保持食量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

家長不要挑食

孩子不愛吃飯, 家長擔心孩子因為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於是威逼利誘使出種種招數迫使孩子吃飯, 但收效不大。 另外, 現在生活條件過於優越, 什麼好吃的孩子都能吃到, 所以引不起吃飯的興趣。 有的家長對孩子活動處處加以限制, 運動量太少,

Advertisiment
能量也消耗得少, 缺乏饑餓感造成食欲減退。

還有一些家長不恰當地使用一些“營養品”“保健品”或者“祛火藥”, 其中可能含有激素, 厚膩滋補藥、苦寒藥物也會使孩子的胃腸受到傷害, 增加肝、腎的負擔, 影響母嬰孩子的食欲。

不吃蔬菜的寶寶

可以把蔬菜打成菜泥, 和成餡, 包餃子包子等, 或者做成羹, 還可以與面混合做成顏色不同的面皮來包餡。 不僅有助於營養吸收, 而且非常可愛。

不吃葷的寶寶

可以把肉類熬成湯然後和蔬菜一起煮, 這樣就算寶寶不吃肉也可以吸收到營養。 也可以將肉和各色蔬菜混合做成形狀各異的小丸子, 加上味道鮮美, 寶寶是拒絕不了的。

專家建議:在糾正寶寶的偏食問題上, 應該使寶寶初步懂得什麼是營養,

Advertisiment
怎麼吃, 吃什麼才算有營養。 在必要時候可以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來改善食欲。

在寶寶健康成長的過程中, 不僅僅需要合理的膳食安排, 同時也需要樹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給寶寶一個良好的心理導向。

除了以上講到的注意事項以外, 家長不恰當的餵養行寶寶的行為也帶來副作用。 很多媽媽在寶寶不願意吃飯的時候, 哄騙或者威脅寶寶, 造成寶寶的情緒產生一些反抗的情緒。 從而更加討厭吃飯。 而且媽媽們經常提起寶寶不愛吃飯的事情, 也會強化了孩子不愛吃飯的意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