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孩子不要在飯桌上進行

有這樣一個事例, 小潔的媽媽去幼稚園接孩子的時候常常向老師抱怨孩子在家不肯吃飯, 向老師詢問孩子在幼稚園的表現如何。 老師回憶了一下說:“小潔除了最近好像不怎麼活躍、不怎麼愛笑之外, 沒有發現她有厭食挑食的現象呀!”小潔的媽媽用懷疑的眼光看著老師。 為了證實這一點, 老師特地請小潔的媽媽在吃飯的時候偷偷地從旁觀察。 令小潔媽媽奇怪的是, 小潔吃得很香很快, 一點兒飯菜都沒剩下。 這下, 小潔的媽媽大惑不解了, 為什麼孩子會如此反常呢?

原來, 小潔的父母很關心孩子的成長,

Advertisiment
平常和孩子交流的機會也不是很多,只有吃飯的時候才能一家三口坐在一起。 所以, 一到吃飯的時候, 特別是小潔的爸爸, 就不停地問小潔今天在幼稚園表現怎麼樣, 有沒有被老師批評等等。 而有時候老師向家長反映情況後, 小潔的父母都要回去詢問小潔是什麼原因。 若老師表揚了還好, 若批評了, 非要把小潔說得哭出來才甘休。 如此幾次一來, 一到吃飯的時間, 小潔老是躲躲藏藏, 不是說不想吃,就是藉故把飯菜倒了。 媽媽發現了以後逼著她吃也不行。

其實, 小潔在家的厭食和他們家的“餐桌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在正常情況下, 孩子一到吃飯的時間就會產生旺盛的食欲, 會分泌較多的唾液。 但如果突然受到父母的責問、訓斥,

Advertisiment
精神就會緊張, 食欲也就消退, 長此以往會形成不良的條件反射, 一到吃飯時精神就特別緊張, 久而久之, 就可能產生厭食症。 此外, “餐桌教育”還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壓抑, 情緒低落, 使孩子精神不振, 甚至產生進一步的心理疾病。 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場合, 選擇合適的時機。 家長要儘量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進餐環境, 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