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理財教育的三大階段

現今社會變化迅速, 我們今天的教育體制已跟不上全球的變化及科技發展的步伐。 很多時候在大學學了的技能, 在畢業後已不管用了。 因此, 在教育下一代的基本生存技能的同時, 也要教育他們理財技能。 這不但是讓他們能夠在這世界上生存下去, 而且是生活得更美好所必備的技能。

有怎樣的父母, 就有怎麼樣的孩子! 父母的言行舉止除了直接影響子女人格的發展及人生價值觀外, 在金錢的管理上, 也會直接影響日後子女理財的行為。 因此, 理財觀念早要在兒時殖根, 並按由孩提時代至少年分為三個階段,

Advertisiment
家長要多加留意。

1. 萌芽期:(3-6歲)

當孩子踏上幼稚園時, 已初步具備認知, 語言及基本反應的能力。 所謂3歲定80, 3歲孩童已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及自主性, 部分已發展出獨立性。 所以該時期是教育孩子接觸社會的最好時機。 這階段的小孩, 可以讓他們接觸金錢, 讓他們理解金錢是什麼東西, 金錢的功能是什麼?錢從哪裡來?父母可向孩子掌握:

--金錢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當和父母購物時,  讓孩子認識每件東西都有一個價值;

--價值和價格之間的關係;

--學會儲蓄的概念;

然而, 孩子對金錢觀始源自父母的言行舉止。 比如母親是一個購物狂, 很喜歡Shopping, 每次消費時不理家裡是否管用, 先買再說, 又喜歡同一款的東西買不同的顏色,

Advertisiment
每次消費不管需要與否, 只要自己喜歡想要, 先買再說。 以上凡此種種的行為, 都會深深殖根在孩子的金錢觀念上, 直接影響孩子理財觀念及人格發展。

2. 成長期: (7-12歲)(小學階段)

當小孩踏入7歲, 已步入小學的階段, 並從學前所學習及認知的概念續步發展出自己的性格特質。 這階段的小孩已開始有獨立思考, 邏輯及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 隨著生活經驗增加, 該是時候最適合教育小孩, 在生活上及理財上相關的事務。 如:如何好好運用零用錢;接觸不同理財工具及機構, 如銀行及保險等角色及功能;養成儲蓄及記帳習慣等。

父母可以在該階段, 有步驟地向子女進行理財的教育, 並按其性格及心智, 厘定灌輸理財教育的進度。

Advertisiment
更重要的是:在培育理財觀念過程中, 個人的品格操守是首要, 好讓孩子瞭解到金錢是重要, 但並不代表擁有金錢, 就能換取世界上珍貴的東西:如愛情、親情、友情、自由、快樂、信任、幸福, 分享等。 父母更可教育孩子如何善用自己的天賦及能力, 借著金錢, 去幫助其它人。 比如:人生價值及金錢價值又如何分辨等, 因此該階段父母應注意:

--零用錢功能及背後意義;

--如何透過零用錢分配, 以達成短。 中。 長的個人目標;

--銀行功能角色;

--保險的意義;

--儲蓄及記帳習慣;

3)發展期:(13-18歲) (中學階段)

當孩子進入中學階段, 正步入成長青春期, 成長及成熟程度快慢不一有些急於處理自己事務, 有些仍然依賴父母, 因此父母應按子女心智熟而按步就班,

Advertisiment
以下是教育中學學生理財的幾點:

--需要及想要的區分;

--消費和處理事情一樣, 需要優先順序;

--初步認識投資工具, 如股票、基金、債券, 房產等;

--所有投資及理財工具背後的真正意義

--信用卡的利弊;

--家庭財務安排和子女的關係, 如:教育基金。

由於現階段的子女相對成熟, 父母可引用一些身邊朋友或社會新聞的事例, 教育孩子先花未來錢的嚴重後果, 胡亂使用信用卡禍害, 節儉及儲蓄重要性等。 父母更可和子女身體力行, 一起進行一些小型的投資及理財計畫, 如小額投資一些股票或基金, 讓他們瞭解何謂風險?也讓他們瞭解賺錢難, 有斬獲的投資更難, 之前一定要做足準備及研究功夫, 瞭解大環境經濟氣氛及各種因素,

Advertisiment
千萬不能受情緒及感性主導, 又或受身邊的朋友人云亦云, 以耳為目而影響投資決定。

謹記一個行正道的人, 才有正確的理財觀念, 不會行快捷方式甚至欺騙他人。 因此從小為人格訓練打好基礎, 日後長大在處理財務事情上, 才會有正確觀念及傑出的成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