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孩不守約?試試“祖母原則”

小龍媽在諮詢師面前既焦慮又鬱悶, 因為兒子小龍憤怒地跟她說:“我不喜歡你們了, 再也不相信你們了, 因為你們講話不算數!”媽媽給兒子攪鬧得煩躁不安, 跟兒子說:“你不信任我們, 我們還不信任你呢, 答應的事情你也做不到。 ”媽媽反復問著諮詢師:“我到底應該怎麼辦?”諮詢師讓小龍媽充分表達情緒, 並從中瞭解了她情緒的來源。

今年, 小龍上一年級了, 父母開始對他的生活和學習進行一些新的規劃。

爸爸:“小龍, 你已經上小學了, 咱們需要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

對小學也很期待的小龍問爸爸:“要養成哪些習慣?”

Advertisiment

爸媽把商量好的內容跟小龍說了起來, 包括早睡早起, 在學校認真聽講, 回家可以玩, 但要認真完成作業……小龍都答應了, 不過他也提出來, 如果做得好要得到獎勵。 爸媽覺得這要求不過分, 所以也都答應了。 誰知道, 矛盾就因此產生了。

媽媽:“小龍, 快去睡覺。 ”

小龍:“不嘛, 我做完作業了, 你答應我可以看動畫片的。 ”

爸爸:“我們上個輔導班吧, 週末的。 ”

小龍:“我不去, 你們答應我週末出去玩的。 ”

爸媽現在常常對小龍說的話就是“你怎麼又不聽話了”, 可是小龍比誰都委屈:“明明是你們說話不算數, 不講信用。 ”媽媽問諮詢師:“我們的親子關係怎麼發展到這一步呢?彼此不再信任。 ”

諮詢師告訴小龍和爸爸媽媽, 信任度不僅會影響到雙方的關係而且會影響情緒,

Advertisiment
不過好在信任是可以找回的, 這需要全家一起做些努力和改變。

支招:把“祖母”請出來

行為主義心理學派中有個原則叫普雷馬克原則, 也可以稱之為祖母原則, 該原則認為:在你做完家務之後, 你才可以去玩。 也就是說, 如果有一件我們喜歡、感興趣的事等著我們, 我們會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太喜歡或者不太想做的事情。 祖母原則是不能顛倒的, 一定要先做不樂意做的事, 再做感興趣的事。 然而, 常有家長基於愛, 同意孩子把這個順序顛倒過來。 這就會阻礙孩子的習慣養成。

諮詢師告訴小龍父母, 他們只跟小龍說了習慣養成的各項要求, 也答應會獎勵孩子, 但並沒有明確這些行為彼此之間的順序,

Advertisiment
這才造成了親子衝突, 特別是小龍對父母的失信。 如果使用祖母原則的順序來進行新的梳理, 將有利於小龍更好地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那麼怎麼做才能找回小龍對父母的信任呢?

1.讓家庭成員知道信任需要行動體現

諮詢師和小龍媽分享說:信任不是說出來的, 而是做出來的。 媽媽要真正能信任自己的孩子, 需要有切實可行的方法説明孩子實現諾言。 6歲的小龍要養成讓人信任的品質, 需要成年人的説明。

小龍聽到這裡說:“我喜歡媽媽幫助我, 不喜歡媽媽總向我提要求。 ”媽媽表示很受啟發, 跟諮詢師說要和爸爸一起商量, 在家裡該如何幫助孩子。

2.用耐心和靈活幫助孩子糾正行為

一周後,

Advertisiment
小龍一家三口應約來見諮詢師, 他們在家裡依據祖母原則, 耐心幫助小龍把做事的順序進行了調整。 諮詢師很好奇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小龍爸媽娓娓道來。

媽媽:小龍, 雙休日先完成作業和課外班的課, 然後我們一起出去玩, 好嗎?

小龍:好, 不過課外班要我自己選。

媽媽:可以, 不過每天晚上9點必須休息。

……

爸爸:放學回來後先吃點小點心喝點水, 然後就開始做作業。

小龍:那錯過了動畫片的時間怎麼辦?

爸爸:這個交給爸爸, 你寫完作業並檢查好後, 爸爸用電視機重播鍵給你看動畫片。

小龍:好的。

聽到他們這樣的訴說, 諮詢師很為他們全家努力、認真的態度而開心。 諮詢師特別問了小龍的感受, 小龍說:“一開始有點難受, 總想著玩,

Advertisiment
不過想到做完了功課後, 爸媽可以讓我玩, 我挺高興的。 ”

3.用堅持和鼓勵幫助孩子自律

諮詢師提醒小龍全家, 事情並非總是一帆風順的, 小龍的年齡讓他一直保持自我控制力是不容易的, 要讓小龍獲得爸媽對他的信任, 還需要家長的説明和鼓勵才能夠逐漸獲得。 爸爸說:“上周就出現過這種情況, 我們夫妻不在家, 奶奶及時幫助了小龍。 ”

奶奶對正在看動畫片的小龍說:今天很快嘛, 作業都做完了?

小龍:今天作業在學校做完了一大半, 還有一點點, 看完這集動畫片我就去寫。

奶奶:你已經堅持了那麼多天, 今天可不能出現不良記錄。

小龍:你別跟媽媽講, 我一會就去寫。

奶奶:不行, 奶奶可不能撒謊。 我記得你媽媽說, 如果這周每天都能做到, 星期天就帶你去爬山。快去寫作業,寫完再來看,那你看時會很輕鬆的。

小龍:嗯,有道理,寫完就沒有負擔了。我馬上去寫。

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行為充滿了反復性,需要家長耐心並且堅持才能貫徹原則,才能收穫良好的習慣。在不傷害孩子自尊和信心的前提下,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有利於我們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這裡的核心就需要家長的智慧。奶奶跟小龍的談話有困難出現,但這並沒有改變奶奶遵守原則的態度,在奶奶與孫子智慧的對話中凸顯了溫柔而堅定的態度,既沒有傷害小龍的自尊,同時又傳遞給他一個重要的資訊:堅持原則,遵守承諾。

小龍在家裡恢復了快樂,跟爸媽的關係融洽起來,他告訴諮詢師:“我最喜歡爸爸媽媽了。”爸爸媽媽也覺得小龍變得說話算話了。在這個案例的改善中,我們看到了全體家庭成員認知高度一致,面對兒童的失控行為,不是簡單的批評而是鼓勵和督促,幫助他而不是指責他。

星期天就帶你去爬山。快去寫作業,寫完再來看,那你看時會很輕鬆的。

小龍:嗯,有道理,寫完就沒有負擔了。我馬上去寫。

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行為充滿了反復性,需要家長耐心並且堅持才能貫徹原則,才能收穫良好的習慣。在不傷害孩子自尊和信心的前提下,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有利於我們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這裡的核心就需要家長的智慧。奶奶跟小龍的談話有困難出現,但這並沒有改變奶奶遵守原則的態度,在奶奶與孫子智慧的對話中凸顯了溫柔而堅定的態度,既沒有傷害小龍的自尊,同時又傳遞給他一個重要的資訊:堅持原則,遵守承諾。

小龍在家裡恢復了快樂,跟爸媽的關係融洽起來,他告訴諮詢師:“我最喜歡爸爸媽媽了。”爸爸媽媽也覺得小龍變得說話算話了。在這個案例的改善中,我們看到了全體家庭成員認知高度一致,面對兒童的失控行為,不是簡單的批評而是鼓勵和督促,幫助他而不是指責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