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積食胃口差 萊菔子按穴位

我常聽到有的父母為孩子吃不進去飯而煩心, 孩子厭食肯定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某天一大群媽媽在樓下聊天的時候, 我聽到若天的媽媽因此而誇讚自己的孩子說, 我們家寶寶一頓吃一大碗飯呢!一點也不挑食。 這個時候, 三歲的若天跑到媽媽身邊, 嚷著自己餓了, 其他媽媽有些驚訝的說, 你們家孩子真能吃啊!若天媽媽樂呵呵帶孩子回家吃飯了!

大概過了一個星期左右, 有天若天媽媽突然找到我說, 孩子這兩天怎麼突然不想吃東西了, 還不停打嗝。 我摸了摸孩子的肚子, 有點微微的發燙,

Advertisiment
我問孩子這兩天大便了嗎?若天媽媽說沒有啊!孩子最近精神也不好了。 我告訴她孩子是積食了!若天媽媽有些難以置信的說, 可孩子平時胃口都很好, 也從來沒有積食啊!

其實這就是我們大人的一個誤區, 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父母, 看到能吃的、不挑食的寶寶都樂的合不攏嘴, 寶寶想吃多少給多少, 生怕虧待了寶寶, 他們認為胖寶寶惹人愛, 身體也好。 可是, 畢竟寶寶的腸胃還是很弱的, 消化系統的功能也不是父母想像的那樣好。 在這樣的情況下, 孩子稍微受點涼, 或者混著吃了一些涼的東西, 這個時候孩子很容易就發生積食了!

積食通俗講就是吃多了, 傷到了脾胃, 這個時候孩子會腹脹、便秘、胃口差, 嚴重點就可能出現嘔吐、低熱,

Advertisiment
由於內熱還容易引起感冒。 若天媽媽焦急的說, 以後再也不敢給他多吃了!那現在該怎麼辦呢?我告訴她孩子一旦積食了!首先是調理他的脾胃。 方法也很簡單, 回家後用萊菔子貼壓揉中脘, 按揉足三裡就可以了。

萊菔子, 就是蘿蔔的種子, 它有消食除脹的作用。 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 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它主要治療一些消化系統類的疾病, 比如腹脹、便秘、食欲不好等都可以, 足三裡穴也同樣對這些症狀管用。 若天媽媽說, 那我要趕緊回去試試了, 我叮囑她, 萊菔子不能多用, 只要孩子能順利排便了, 肚子不燙了就停止使用, 因為萊菔子是洩氣的, 用多了反而會讓孩子氣虛。

三天后, 我再見到她時,

Advertisiment
她剛好帶孩子一起出門, 她說孩子已經好多了, 現在又能吃了。 不過可再不敢像以前那樣吃了!說完她呵呵的笑了, 我告訴她, 其實也沒必要過於擔心, 只是像一些油膩的、冰冷刺激的, 儘量少吃就可以了!

對於積食, 除了用萊菔子按壓穴位外, 還有一個方法效果也很不錯, 就是挑四縫穴, 四縫穴是孩子第2、3、4、5指腹側第一、二指間關節橫紋處, 在挑之前先用酒精給孩子的手指消毒, 用來挑四縫穴的三菱針要高溫消毒。 操作時用消毒三棱針挑刺上述橫紋中心, 對準挑點, 快速地向中心方向斜刺一分深度, 拔出針後, 可以看到粘黃液體或清稀液體滲出, 用指稍擠壓, 就可以把這個液體擠出來, 最後再用消毒幹棉球擦乾淨就可以了。

Advertisiment
因為這個方法兩手8指都需要一一的挑刺, 所以適用於較大一點的孩子, 在父母的安撫、鼓勵勸導下, 通常都能順利進行。 但小一點的孩子被挑痛的時候就會哭鬧不止, 不利於操作。

針刺四縫穴可以使唾液分泌增加, 提高唾液澱粉酶的作用, 能刺激加快孩子的消化。 而且還有助於孩子的骨骼發育與成長。 如果覺得麻煩, 也可以掐四縫穴, 同樣有效果。

另外給孩子捏脊也能幫助孩子調理脾胃, 讓孩子面孔朝下平臥。 父母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 隨捏隨按, 由下而上, 再從上而下, 捏3-5遍, 每晚1次。 可以配合第一個方法使用, 最適合6個月以上到7歲左右的小孩, 但如果小孩背部皮膚有破損或有皮膚病以及發高熱時要暫停。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