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導致寶寶缺鐵性貧血的四大因素

缺鐵性貧血是小兒的常見病, 主要發生在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 在生長發育最旺盛的嬰兒時期, 如果體內儲存的鐵被用盡而飲食中鐵的含量不夠, 消化道對鐵的吸收不足以補充血容量和紅細胞的增加, 即可發生貧血。

小兒缺鐵性貧血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初生時體內鐵儲備不足

新生兒期體內總鐵量的75%以上在血紅蛋白中, 因此新生兒體內鐵的含量主要取決於血容量和血紅蛋白的濃度, 而血容量與體重成正比。 例如一個3.3公斤的新生兒與一個1.5公斤的早產兒比較, 其體內總鐵量相差120毫克,

Advertisiment
其儲存鐵足月兒是早產兒的2倍多。 因此出生體重越低, 體內鐵的總量越少, 發生貧血的可能性越大。 此外, 胎兒經胎盤輸血給母體, 或雙胎中的一胎兒輸血給另一胎兒, 以及分娩中胎盤血管破裂等情況, 都可能影響新生兒體內鐵的含量, 引起缺鐵性貧血。

2、生長速度過快

小兒生長迅速, 血容量增加很快, 正常嬰兒長到5個月時體重增加1倍, 1歲時增加2倍, 早產兒增加更快, 1歲時可增加6倍, 因此早產兒對鐵的需要量遠超過正常嬰兒, 早產兒生後1年內鐵的需要量比足月兒多177%, 如不及時供應足量的鐵, 勢必發生貧血。

3、飲食缺鐵

嬰兒以乳類食品為主, 此類食品中鐵的含量極低。 母乳鐵的含量與母親飲食有關, 一般含鐵為1.5mg/L。

Advertisiment
牛乳鐵含量比人乳低, 羊乳更少。 人乳鐵的吸收率比牛乳高, 生後6個月的嬰兒若有足量的母乳餵養, 可以維持血紅蛋白和儲存鐵在正常範圍內。 不能用母乳餵養時, 應喂強化鐵的配方奶, 並及時添加輔食, 否則易發生貧血。

4、長期少量失血

常見的慢性失血有胃脹道畸型、膈疝、息肉、鉤蟲病、鼻衄、少女月經過多等, 長期少量失血也是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常見原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