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自卑是一種病

【導讀】很多孩子產生自卑, 往往是由於對自己要求過高, 把自己已經取得的小成績沉沒在大目標無法實現的焦慮中, 心理上就經常籠罩在悲觀、失望的陰影中。 孩子可以自己制定一個個能在短期實現的小目標, 引導自己向前看, 從已經實現的小目標中得到鼓舞, 增強自信。 隨著一個個已實現的小目標的積累, 不僅會形成一個實現大目標的動力源, 還會使孩子形成足以克服自卑的信心。

自卑也是一種性格缺陷, 而一個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兒童時代。 無疑, 自卑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將產生負面影響,

Advertisiment
更對一個人的身心兩方面的正常成長起消極作用。 美國兒童心理治療專家霍夫曼指出:當家長的須關注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自卑心理, 一旦發現, 應儘早幫助克服和糾正, 以避免隨年齡的增長最終形成自卑性格。 自卑兒童往往會表現出如下早期徵兆:

常年情緒低落-如果孩子常常無緣無故地鬱鬱寡歡, 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過度怕羞-兒童, 特別是女童略有怕羞純屬正常, 但如怕羞過度(包括從來不敢面對小朋友唱歌, 從來不願抛頭露面, 從來不敢接觸生人等等), 則可能內心深處隱含有強烈的自卑情緒。

拒絕交朋結友-一般來說, 正常兒童都喜歡與同齡人交往並十分看重友誼, 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絕大多數對交朋結友或興趣索然,

Advertisiment
或視為“洪水猛獸”。

難以集中注意力-自卑感強的兒童在學習或做遊戲時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 或只能短時間地集中注意力。 這是因為“揮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經常疑神疑鬼-自卑兒童對家長、教師、小夥伴對自己的評論往往十分敏感, 特別是對別人的批評, 更是感到難以接受, 甚至耿耿於懷。 長此下去, 他們還可能發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 總無中生有地懷疑他人不喜歡或者怪自己。


過分追求表揚-自卑兒童儘管自感“低人一等”, 但往往又會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長和教師的表揚, 而且可能採用不誠實、不適當的方式, 如弄虛作假、考試作弊等。

貶低、妒嫉他人-自卑兒童的另一變態反應是:常常貶低、妒嫉他人,

Advertisiment
如可能為鄰桌受到老師表揚而咬牙切齒甚至夜不能寐。 心理學家認為, 這是他們為減輕自家因自卑而產生心理壓力設計的宣洩情緒的管道, 儘管這往往並不奏效。

自暴自棄-占大比例的自卑兒童往往會表現為自暴自棄、不求上進, 認為反正自己不行, 努力也是白搭。 更有甚者, 還可能表現出自虐行為, 如故意在大街上亂竄, 深夜獨自外出、生病拒絕求醫服藥等, 似乎刻意讓自己處在險境或困境之中。 要是遭到家長指責, 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辯解。

回避競爭、競賽-雖然有的自卑兒童十分渴望在諸如考試、體育比賽或文娛競賽中出人頭地, 但又無一例外地對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

Advertisiment
因而斷定自己絕不可能獲勝。 由此, 絕大多數自卑兒童都是儘量回避參與任何競賽, 有的雖然在他人的鼓勵下勉強報名參賽, 但往往在正式參賽時又會臨陣逃脫, 甘當“逃兵”。

對挫折或疾病難以承受。 自卑兒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兒童那樣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極因素帶來的壓力, 每每即便遇到小小失敗或小小疾病便“痛不欲生”, 有時甚至對諸如搬遷、親人過世、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難以適從。

媽咪愛嬰網溫馨提醒: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克服自卑, 對孩子的要求要適當, 不能苛求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應該與孩子實際的能力和水準相適應。 孩子取得成績, 家長應及時表揚、鼓勵, 使孩子對自己佈滿信心。

Advertisiment
對於平時學習成績差、考試總不及格的孩子, 家長應以關心和安慰的態度説明孩子分析錯誤原因, 總結經驗教訓, 給孩子以耐心的指導, 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績, 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 逐漸樹立自信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