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生是一種先天的自我保護機制

很多孩子認生, 家裡來了陌生人, 不僅不讓人抱, 而且還哭鬧不止, 這讓父母非常難堪。 母嬰專家指出, 孩子怕生是一種先天的自我保護機制, 是一種正常的認生期。 那麼孩子怕生怎麼辦呢?

Advertisiment
孩子怕生是一種先天的自我保護機制

這些都是怕生的表現, 是孩子發育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階段, 可看作正常現象。 怕生主要發生在八九個月至一兩周歲之間, 且一般在1周歲達到高峰, 心理學稱為陌生人焦慮。 這個年齡段正好和孩子學會爬行的時間重疊。 孩子會爬後, 可以自己支配身體, 活動範圍擴大, 於是開始脫離照料者的視線。 但因為他們各方面能力還沒發育完全, 看到陌生人就會用哭鬧的方式吸引照料者的注意。 所以說, 怕生其實是一種先天的自我保護機制。

家長不要一味覺得認生不好, 覺得丟人, 也沒有必要過度擔心, 或是強行去糾正。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

Advertisiment
怕生現象在一兩歲後就會慢慢消失, 認生期自然會過去。 不過, 由於個體差異較大, 孩子們的表現也會有所不同。 有的怕生程度比較嚴重, 見到陌生人就哭, 反應很激烈;有的怕生期持續得比較久。 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上幼稚園的年齡還很怕生, 就要考慮一些後天因素了。 比如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不鼓勵孩子和別人交往, 限制了他們的活動範圍和交往機會, 也可能是由於家住在高樓獨戶, 關上門自成一個小天地, 長年累月沒有與外人接觸和交流。 另外, 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候, 不會表達愛、常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家庭關係不和諧等因素, 都會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讓他們害怕陌生人。 這時候父母就要引起重視了,
Advertisiment
適時地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首先, 孩子都是有社會參照的, 父母就是他們學習、模仿的對象, 一舉一動也自然會參考父母的反應。 因此, 爸爸媽媽要做好表率, 表現出對陌生人的熱情友好, 以打消孩子的戒備。

其次, 家長應有意識地多帶寶寶接觸生人, 多出去見見世面, 逐步擴大他們的社會交往範圍。 還可以鼓勵寶寶多進行戶外運動, 和小夥伴們一起玩遊戲, 讓孩子體會到與別人交往的快樂, 慢慢消除緊張和不安。

再次, 父母工作再忙, 也不要忽視了和寶寶的互動。 經常陪他們玩耍, 能增強親子親密感, 創造一個安全的依戀關係。 有助於培養寶寶的安全感, 降低他們的戒備心。

另外, 向寶寶介紹陌生人時, 方式要得當。

Advertisiment
有生人要到家裡做客, 父母可提前向孩子介紹對方是誰, 比如說“待會來的阿姨是媽媽最好的朋友”等, 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見面後也不能突然將寶寶交給生人抱, 這樣會讓他更害怕。 而是讓對方和寶寶先打招呼, 聊聊天, 還可以給他們送點愛吃的東西, 以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母嬰專家溫馨提示:孩子怕生是一種先天的自我保護機制。 所以為了更好的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我們要幫寶寶順利度過怕生期。 母嬰專家提醒家長, 越是怕生的孩子, 越應該多給他們一些時間去適應, 讓他們有接受外面世界的時間和過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