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何讓孩子克服自卑_孩子自卑怎麼辦

養生之道網導讀:

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 家長應該常常留意孩子的心理變化, 避免孩子陷入自卑的情緒當中。 若發現孩子有自卑的性格心理, 應該及時採取措施。 那麼如何讓孩子克服自卑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如何讓孩子克服自卑?

Advertisiment

一、如何讓孩子克服自卑

自卑猶如沉重的精神枷鎖, 它會消磨人的意志, 軟化人的信念, 淡化人的追求。 為人父母者, 首先應當把孩子從自卑的沼澤中拯救出來。

自卑使人失望, 使人消沉, 使人生不滿了迷茫和愁雲。 可以說, 自卑像一個幽靈, 它會吞噬人們美好的心靈, 使人走向自我毀滅。 為此, 要幫助孩子開創美好的人生, 就必須先幫助他們從自卑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 其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學識、品質等評價過低;心理承受能力低, 經不起較強的刺激;謹小慎微,

Advertisiment
不願參與任何競爭, 聽之任之, 逆來順受;回避現實, 否認現實;悲觀失望, 等等。 有自卑心理的孩子, 往往在學習上沒有進取心, 甚至因一次考試不好就感到處處不如人。 由於低估自己的能力, 所以往往畏縮不前, 甚至陷入悲觀的深淵而不能自拔。

孩子正處在朝氣蓬勃的黃金年齡, 渴望成功, 追求發展。 但由於自身條件、客觀環境等差異的存在, 出現方方面面的差異在所難免。 如不能客觀正確地自我評價, 過於強調自己的不足和短處, 便會產生自卑心理, 從而影響自我的發展, 甚至導致悲劇的發生。

自卑通向失敗, 這是顯而易見的。 但自卑並不可怕, 只要肯努力, 就能從自卑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首先, 讓孩子瞭解自己,

Advertisiment
正確評價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 這個“明”, 就是既要如實看到自己的短處, 也要分析自己的長處。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父母應指導孩子客觀地分析自己的長處, 並以己之長比人之短, 樹立自信。 讓孩子不妨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和特長全部列出來, 發現優點, 並且對自己的弱項和失敗持理智的態度, 既不自欺欺人, 又不把它們看的過於嚴重, 而是積極地想辦法改變它, 這樣, 自卑便失去了存在的溫床。

其二、讓孩子學會欣賞自己, 通過暗示自己“我能行”、“我真行”、“天生我才必有用”, 自己給自己鼓掌加油, 來撞擊出生命的火花, 保持奮發向上的勁頭。 當然, 這不是孤芳自賞, 也不是夜郎自大, 更不是自以為是和盲目樂觀,

Advertisiment
而是激勵自己奮發進取的一種心理素質, 是戰勝自己、告別自卑、擺脫煩惱的一種樂觀的情緒。

其三、教孩子轉移注意力。 完美無缺的人是不存在的, 不要老關注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要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感興趣也最能體現自己才能的活動中去, 從中獲得成就感, 這樣會淡化弱項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陰影, 緩解壓力和緊張情緒。

總結:一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別人看得起自己, 不如自己看得起自己。 自信可以使人強大, 使人成功, 也可以給人帶來財富和魅力。 在家長的幫助下, 點亮孩子心中自信的明燈, 照亮孩子美麗的航程, 就可以使孩子從自卑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Advertisiment

二、常見的孩子教育誤區

誤區1:總想控制孩子

尊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這也導致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 常常擺出家長的威嚴態度, 企圖控制孩子,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但控制的結果往往引來對抗。 專家表示, 家長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 卻並不考慮孩子的要求, 一旦孩子達不到要求, 家長就會生氣、發怒, 這樣的行為示範, 也將讓孩子習得, 成為他性格的阻礙。

誤區2:看不得孩子的壞習慣

“孩子的壞習慣或壞的行為, 經常會包含好的因素在裡面。 ”專家認為, 孩子行為上的問題對於父母而言並沒有好壞之分, 只有接受和不接受之分。 過於擔心孩子的壞習慣或者行為, 與對孩子放任自流、忽略孩子一樣, 都有可能使孩子的壞習慣趨於強化。

那麼,家長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壞習慣呢?杜宇表示,家長應善於發現孩子壞的行為背後好的因素,並善於利用這些好的因素,讓孩子擁有更多的可能性,體會多樣的成功與自信,如此,一些所謂的壞習慣或壞行為就會化於無形。

誤區3:給孩子“戴帽子”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撒謊後,給孩子扣上“愛撒謊”的“帽子”。其實家長仔細想想就會發現,不僅孩子會撒謊,大人也常常會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因此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撒謊並不意味著品德不好了,可能只是孩子滿足自己需要的策略不太合適。而如果家長認識不到這一點,隨意給孩子“戴帽子”,反而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容易強化孩子的這一行為。

“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給孩子‘戴帽子’與給成人‘戴帽子’的效果差距會很大。父母不能像要求成人一般要求孩子,但應像對成人一般的尊重孩子。”專家說。

誤區4:喜歡講大道理

很多家長動不動就講大道理,也不管孩子的情緒、狀態和注意力當下是什麼樣的,這樣的教育往往會徒勞無功,甚至是與家長的願望背道而馳。

都有可能使孩子的壞習慣趨於強化。

那麼,家長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壞習慣呢?杜宇表示,家長應善於發現孩子壞的行為背後好的因素,並善於利用這些好的因素,讓孩子擁有更多的可能性,體會多樣的成功與自信,如此,一些所謂的壞習慣或壞行為就會化於無形。

誤區3:給孩子“戴帽子”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撒謊後,給孩子扣上“愛撒謊”的“帽子”。其實家長仔細想想就會發現,不僅孩子會撒謊,大人也常常會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因此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撒謊並不意味著品德不好了,可能只是孩子滿足自己需要的策略不太合適。而如果家長認識不到這一點,隨意給孩子“戴帽子”,反而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容易強化孩子的這一行為。

“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給孩子‘戴帽子’與給成人‘戴帽子’的效果差距會很大。父母不能像要求成人一般要求孩子,但應像對成人一般的尊重孩子。”專家說。

誤區4:喜歡講大道理

很多家長動不動就講大道理,也不管孩子的情緒、狀態和注意力當下是什麼樣的,這樣的教育往往會徒勞無功,甚至是與家長的願望背道而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