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准媽媽忌諱對瘙癢輕視

孕期瘙癢是由於妊娠期的膽汁鬱積和雌激素或黃體酮的作用, 引起膽紅質排泄紊亂而誘發皮膚瘙癢。 在孕婦中瘙癢症發病率可達2%~4%, 是妊娠期較常見的病症之一。

孕婦併發瘙癢症大多在妊娠的後3個月, 有的早至妊娠3個月。 瘙癢程度因人而異, 輕重不等。 主要在腹部、四肢發癢, 也有的發生於全身, 以腹部、掌趾瘙癢為重。 但皮膚無原發性皮疹, 可因搔抓引起繼發性的表皮剝落。 有的孕婦在併發瘙癢症後, 可發生輕度的黃疸, 如眼睛結膜輕度黃疸, 實為肝臟膽汁鬱積所致。 分娩後瘙癢症及黃疸迅速消退。

Advertisiment

妊娠期肝內膽汁鬱積對胎兒影響很大, 可使胎兒死亡率增高, 並可導致早產、胎兒宮內窘迫(窒息)和產後大出血等。

當孕婦發生瘙癢症時, 不要用熱水、肥皂水擦洗, 要少吃辣椒、韭菜、大蒜等刺激性食物, 儘量少搔抓, 避免再刺激而加劇癢感。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保持心情舒暢與大便通暢。 不可擅自亂用藥, 謹防發生胎兒畸形或藥物性皮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