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不可缺少五種營養素

人體的能量均來源於飲食中的營養素, 孕婦需要的營養素大致有以下幾種:

1.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 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對胎兒腦細胞發育也很重要。 孕婦缺少蛋白質會影響垂體促性腺激素, 使雌激素及孕酮減少, 嚴重者可導致妊娠中斷。 一般來說, 成人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要1克蛋白質, 而胎兒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要3克蛋白質, 在妊娠晚期更需要儲存一定量的蛋白質, 以供分娩和哺乳所需。 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有肉、魚、蛋、奶、豆類等, 其中蛋類和乳類的蛋白質最容易被人類消化吸收。

Advertisiment

2.脂肪

脂肪能供給能量, 而且是細胞的重要組成物質。 孕婦每天應在膳食中補充20~30克脂肪, 但最好不要超過50克, 以免增加肝臟負擔或造成肥胖。 含脂肪豐富的食物有肥肉、奶、果仁、食用油等。

3.糖類

糖類是碳水化合物, 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 對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發育非常重要。 糖類廣泛存在於麵粉、大米、大豆、水果等食物中, 每天保證450~500克的主食便可保證糖類的攝入量。

4.礦物質

①鈣:鈣是形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 可增強母體血液的凝固性, 安定神經, 防止疲勞, 孕期鈣的攝入量應是平常的兩倍。 一旦母親缺鈣, 胎兒健康首先受到影響。 如果缺鈣時間長則更嚴重, 胎兒會出現骨質鈣化不良, 體重下降。 因此, 孕婦在妊娠前就應多吃含鈣豐富的物質,

Advertisiment
如乳類、排骨、蝦皮等。

②鐵:鐵是造血原料, 胎兒通過胎盤的主動轉運作用從母體血漿中攝取鐵。 如果鐵補充不足, 可造成母體生理性貧血, 嚴重者導致嬰兒出生時貧血。 孕婦如有貧血症, 生產時易出現低熱或出血等合併症, 且產後體能恢復緩慢;胎兒易感染, 抵抗力差, 生長發育遲緩。 孕前一定要攝取足夠的鐵質, 含鐵豐富的食物有:牛奶、豬肉、雞肉、雞蛋、大豆、海藻類等。

③鋅:人體內重要的酶系統幾乎都離不開鋅。 膳食中的鋅進入人體後會調節細胞分化, 進而影響生長發育。

④硒:硒是氧化酶內的活性結構成分, 通過清除體內的脂質過氧化物來阻斷活性氧和自由基的致病作用, 進而發揮防病的作用。

Advertisiment

⑤碘:支持腦垂體發揮正常生理功能。 促進發育期兒童身高、體重的增長及骨骼和肌肉的發育。

5.維生素

①維生素A:母體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胎兒先天性畸形。 維生素A維護正常視覺功能, 促進人體生長發育, 保護免疫系統功能完整性及骨質正常代謝, 預防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②B族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 維生素B2缺乏可引起口腔炎、角膜炎、皮膚病。 孕婦缺乏維生素B2可造成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和胎兒發育不全。 維生素B6與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的關係非常密切。 維生素B12對於遺傳物質的合成有重要作用, 對細胞——尤其是腦細胞的發育和成熟尤為重要。

③維生素C:維生素C的作用是促進人體對鐵的吸收, 促進白細胞的吞噬功能,

Advertisiment
增強人體免疫能力, 維護人體抗過敏能力, 維持激素分泌的平衡, 促進細胞正常代謝, 加強血液的凝固及增加抵抗力。

④維生素D:維生素D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和在骨中的沉積, 還具有免疫調節功能, 可以改變人體對感染的反應。 維生素D存在於動物肝臟、魚肝油和蛋類等食物中, 日光照射皮膚可幫助合成維生素D。

⑤維生素E:維生素E是氧化自己而保護細胞膜結構中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細胞骨架、細胞內的核酸、酶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質免受自由基的攻擊。 維生素E缺乏可導致生殖機能喪失, 胎兒死胎和多發性先天畸形。 維生素E主要來源於植物油、谷類、堅果和新鮮蔬菜。

⑥葉酸:葉酸是有效預防新生兒神經管畸形的水溶性維生素,

Advertisiment
但並非葉酸補得越多越好。 過量攝入葉酸會導致未知的神經損害。 孕前葉酸的日攝入量上限為1000微克'每天攝入800微克的葉酸已經足夠。 孕前補充葉酸應從孕前三個月到孕後三個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葉酸。

總之, 孕前全面適量地補充營養物質, 是保證將來母親和胎兒健康的前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