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婦營養需要

由於胎組織及母體的有關組織的增長, 孕婦所需的熱量及其它營養素較孕前高。 孕婦在妊娠期中, 如果營養良好, 可在很大程度上增進其生育成功率, 包括:1)在孕期中無併發症;2)分娩足月健康的嬰兒;3)不論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 都能較容易地滿足嬰兒的營養需要。 營養不足的母親, 可能引起早產、嬰兒先天性營養缺乏甚至死胎, 有時雖然也能分娩出健康的嬰兒, 但卻因此消耗母親的體組織而有損于母親的健康。

因此, 儘管妊娠期間母親體內發生的代謝改變可供給胎兒一定的營養, 但在母親的膳食中還應含有適宜水準的營養,

Advertisiment
以保證:1)胎兒營養充足, 但不消耗母體組織;2)為母親的生育和哺乳作好儲備。

熱量 許多研究資料表明, 孕婦攝入熱量, 前3個月每日可增加約100kcal, 中3個月應增加200kcal, 後3個月每日應增加300kcal。 在後半期需要高熱量, 是因為胎兒將儲存脂肪以備出生後所需, 母親也將儲備脂肪以供泌乳所需。 妊娠期中若補充的熱量和蛋白質充足, 嬰兒出生體重即可高於一般。 但應注意:若妊娠期中攝入的熱量過多, 對胎兒的生長和母親的健康並無好處, 反而可導致母體增重太多, 從而引起高血壓、早產及其它併發疾病。

蛋白質 孕婦攝入充足的蛋白質, 對胎兒生長非常重要。 一個新生兒體中含蛋白質約440克, 加上胎盤和母體其它有關組織增長的需要,

Advertisiment
共需蛋白質920克左右。 母親本身為了保持妊娠和沁乳, 子宮、乳腺和其它組織都在增大, 因此需要的蛋白質品質較平時高。

鈣與磷 胎兒時期及出生後第一年, 是決定兒童骨骼和牙齒生長好壞的最主要時期, 胎兒乳牙在胎兒3個月時開始鈣化。 到出生時20個乳牙已全部形成。 恒牙的胚體是在胎兒4個月產生, 在出生後幾個月就在牙床底漸漸鈣化。 實際上在妊娠開始直到哺乳結束, 都必須給母親補鈣。 礦物質在母親組織內的早期儲存可供以後膳食鈣不能滿足需要時用。 有證據表明:1)孕婦對鈣的吸收是非孕婦的2倍;2)以妊娠期中適當補充維生素D可以增強鈣的利用。 孕婦所需補充的磷,

Advertisiment
一般富含蛋白質的膳食皆可滿足要求。 因此, 胎兒在母親子宮內若可獲得適宜的鈣, 不太可能發展成佝僂病。

鐵 新生兒體中含鐵為280-300mg, 在妊娠後期母體血液增加, 其中含鐵約500mg, 因此, 在妊娠期中總共應增加食入鐵1g, 才能預防母體和嬰兒貧血。

碘 胎盤由母親血液中攝取碘的效率較高, 因此胎兒的血碘水準常數倍於母血的水準。 當母親的碘供給量不足時就會產生甲狀腺腫。 母親甲狀腺增大後, 可更有效地利用碘以合成甲狀腺激素。 患甲狀腺腫的母親生育侏儒嬰兒的危險性增大。

維生素E 此維生素不易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 所發出生後的嬰兒體組織的維生素E水準較低。 可是由於孕婦攝入適量維生素E, 因此可能反映於母乳的維生素E供給量上。

Advertisiment

維生素B6 有些孕婦在攝食中等量的蛋白質、低維生素B6的膳食時, 會產生一種類似糖尿病的症狀。 胎盤可富集維生素B6並轉入胎兒體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