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看待公式化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也是這樣, 我們學校裡道德教育很失敗, 失敗在哪裡呢?失敗在孩子沒有體驗, 沒有真正把道德規則植入他們的心中。 道德教育不能光靠歸納出一些規則就能解決問題的, 要在人的心靈深處下工夫。 先要解決審美問題。 我說的審美不是狹義的, 是廣義的, 包括對於所有事物的美的判斷。 道德教育首要的任務是解決道德判斷問題, 只有有了判斷能力才能進行道德實施, 而審美則是道德判斷的基礎。 一旦到了那樣的高度, 就會站在那個高度處理問題。

其次解決實施問題。 我們說了, 道德教育不能光靠知道了規則就能達到目的,

Advertisiment
許多規則人們大都知道, 是不是按照規則去做呢?“知道了”不是“做到了”, 道理無法代替行為。 傳統的道德教育就失敗在這裡, 是把道德作為一種知識去“教”, 教出的孩子道德的規則與個人的行為是油水分離的。

孩子是什麼?我曾經做過一個試驗, 我問孩子上課可不可以吃零嘴?他們說不可以。 我問為什麼?他們說吃零嘴就不能注意力集中, 注意力不能集中就不能聽老師的講課, 這樣老師的辛苦全都白費了。 說得頭頭是道。 我就給每人發了一些零食, 讓他們放進抽屜裡, 說好下了課才能吃, 可是, 我看見, 差不多每個孩子都是一會兒抓一點塞進嘴裡, 偷偷地塞。

這就是孩子, 他內在的那個自我跟他聽來的那個道理是分離的,

Advertisiment
不能統一。

有次我翻看我兒子的《思想政治》, 第一章是“增強自尊自信”。 什麼是自尊?書中說:自尊是一種自己尊重自己、愛護自己, 並期望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尊重與愛護的心理。 什麼是自信呢?是一個人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自己願望的心理, 是對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

這話得的很對。 但在課堂上, 有的老師是不給孩子自尊、自信的, 經常會說出這樣的話:怎麼搞的?真笨!真不知當初父母怎麼把你生出來的!這就等於把孩子的尊嚴剝光, 把自信毀掉, 之後, 翻開課文說:同學們, 我們現在學習新的一課, “增強自尊自信”。 再往後, 考試了, 考卷上寫著:什麼是自尊?什麼是自信?所以,

Advertisiment
我們的孩子要是問他什麼是自尊什麼是自信時他可能說得頭頭是道, 唯獨內心沒有這樣的東西, 自尊、自信對他們而言就像假牙與假髮。

再看看“同步練習”裡的問答題:

自尊自信是成才和成功者心理品質, 凡有成就的人, 無一不是以良好的自尊自信為的。 正確的自尊心, 良好的自信心, 可以使人產生巨大的, 促使人不斷進取。 這種催人向上的力量, 既是一種強大的內部, 又是一種強大的自我。

這有點像知識競賽, 就像死記一個數學公式一樣, 設計這種問題的人把人心當成了木頭, 你給它刻上什麼就是什麼。 以為只要把自尊、自信這種心靈的東西當做一種知識、一種技術教給孩子, 孩子就“學會”自尊、自信了。

再看這個選擇題:

Advertisiment

人人都有自尊的需要, 但歸根到底, 自尊是通過社會的承認取得的, 這是因為社會的承認比自我承認更:

A.重要;B.準確;C.科學;D.全面

你要是選擇了“重要”, 那麼該不該在人們不理解的時候堅持自己的主見?你要是選擇“準確”, 我們說“人心隔肚皮”怎麼解釋?你選擇“科學”, 像自尊這樣代表心靈的東西是不是還有一個量化的標準?你選擇“全面”, 不要說對於人, 就是對於一個沒有生命的物, 也有“見仁見義”的問題, 怎麼全面?一個人的自尊需要社會的承認, 這一點是很重要, 但是我們做老師的承認不承認?做父母的承認不承認?一個孩子是不是擁有自尊和自信, 不是通過填空這樣的方式能夠解決的。

在工作、學習中, 缺乏自信的人,

Advertisiment
如果遇到困難, 首先想到的是:

A.自己不行了, 於是便放棄努力;B.沒關係, 下次再努力;C.失敗是成功之母;D.戰勝困難, 使自己成為有信心的人。

前提是“缺乏自信的人”, 既然缺乏自信, 怎麼會冒出“失敗是成功之母”、“戰勝困難, 使自己成為有信心的人”這樣的念頭來呢?要是能夠產生這種念頭, 這個人怎麼能沒有自信呢?

所以, 現在的孩子一個個都活得灰溜溜的, 在一些老師的觀念當中, 孩子是不可信任的, 都是犯罪嫌疑人。 老師是員警, 抓來嫌疑犯, 不管犯沒犯罪, 先讓你靠牆蹲著。 如果你是個紳士, 是個品德很高尚的人, 他懷疑你了, 不聽你辯解, 把你抓去, 先踢你兩腳, 讓你蹲在那兒, 你還有什麼尊嚴可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