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為學前不同年齡段寶寶挑選圖書?

嬰幼兒時期是開發智力潛能的最佳時期, 早期教育對於一個人一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所以適時合理地進行智力開發, 讓大腦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從而使孩子得到全面的發展, 對孩子一生將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其中智力開發之一是早期閱讀。

因為幼兒圖書能給孩子們帶來歡樂, 激發他們豐富的想像, 啟迪思維, 陶冶情操, 又能幫助孩子感知世界、掌握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 是孩子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與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孩子早期閱讀(約從2歲開始至上小學階段)的主要場所在家庭,

Advertisiment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因此, 家長在幫孩子選購圖書和指導孩子讀書方面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那麼家長怎樣幫助學齡前兒童選購圖書呢? 

0~1歲寶寶

1.材質堅韌耐磨

為了滿足孩子的探索, 給寶寶的圖書必須有經得起咬、撕、拉、丟的特性, 因此亮面的硬紙書、塑膠書、及布書都是很好的選擇。 同時, 安全性也是一大考量, 半歲的寶寶特別喜愛啃書角, 圓弧設計的書角可以避免寶寶受傷。

2.滿足孩子翻書的動作

7~9個月的孩子手指小肌肉開始發展, 因而會想嘗試翻書的動作, 硬紙書在展開時書頁會自然的翹起, 可以幫助孩子順利完成翻頁的動作, 其次, 書的形狀和大小也須注意是否適合寶寶抓握、探索。

Advertisiment

3.色彩明亮, 背景單純

新生兒的視覺能力還在發展當中, 黑、白或對比強烈的圖畫較能吸引他們的注意。 大約4個月大之後, 孩子辨識色彩的能力已接近成人, 此時他們喜好色彩鮮明的原色, 以及更複雜的圖形。 另外, 為使孩子閱讀的重心放在主題上, 應選擇頁面的背景單純, 沒有加入太多的細節的圖書。

4.一頁一物的命名書

8個月大的孩子對人、事、物已有基本的認識, 雖然還無法用語言表達, 但已能理解口讀文字與物體的對應關係, 例如問孩子「鞋鞋在哪裡?」他會指著自己的鞋子。 一頁一物的命名類圖書, 可以説明此階段的孩子認識物品、動作的名稱, 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5.文字具韻律感

雖然剛出生的前半年,

Advertisiment
孩子還無法理解書與玩具是不同的, 但寶寶對父母的聲音有偏好, 經常讀書給寶寶聽, 尤其有韻律感的文字, 像是童謠或兒歌, 會發現寶寶安靜、專注的傾聽你美妙的語音。 等到稍微大一點, 孩子則會十分喜歡伴有簡單動作的兒歌或童謠, 慢慢會以聲音唱和或模仿你的動作。

1~2歲寶寶

1.銜接玩與讀的玩具書

玩具書的形式十分多樣, 包括觸覺書、翻翻書、拼圖書、有輪子或不同形狀的書, 這些書的設計都是引發孩子對書的興趣, 並從動手學習中親近書本。 玩具書有為不同年齡而設計的, 較精緻的立體書是經不起幼兒的摧殘的, 因此在為孩子選購玩具書時, 必須注意書的材質是否耐用, 例如書中小翻頁的連接處是否面積夠大;同時,

Advertisiment
父母自己也需調整心態, 玩具書本來就是要讓孩子動手探索的消耗品, 不需要太過保護圖書。

2.可練習心象的翻翻書

根據皮亞傑的理論, 一、兩歲的孩子正在發展物體恒存概念, 也就是即使物品不在眼前, 孩子仍能在心中呈現物品的形象, 這樣的能力發展, 讓此階段的幼兒特別愛玩躲貓貓(反復遮臉又露臉的遊戲), 也愛讀翻翻書, 因為每次打開物體都在那兒的過程讓幼兒能不斷驗證自己的能力。

3.開始介紹紙頁書

一歲的頭幾個月, 硬紙書和玩具書仍是共讀時的重點, 因為這時期孩子對書的探索程度, 夠堅固的材質是不容易損壞的。 一歲半之後, 一般的紙頁書也可以介紹給孩子了。 可是, 一開始孩子在嘗試翻書時,

Advertisiment
常不小心撕破書頁, 這無意的動作, 卻容易引發了幼兒撕書的興趣。 對於這樣的行為, 父母請以平常心對待, 只需教導孩子對書的尊重, 及告訴孩子書撕破就沒有故事可聽了, 再和孩子一起用膠帶把書頁黏好...即可。

4.圖文能充分配合

此階段的幼兒以為爸爸媽媽說的故事是從圖片來的, 當他們在聽故事時, 讀的是圖, 完全忽視那些黑壓壓的文字線條, 例如他們會拿沒有文字的圖畫書, 叫父母「念」給他聽。 因此, 在這個階段, 為孩子選擇的書, 需注意的是圖片是否有很好的敘事功能, 並且能與文字充分配合。

5.語句重複、文字押韻

由於一歲半到兩歲間是孩子學習單字的時期, 因此指名認物的命名書仍是最適合此階段的共讀的書。 兩歲之前,幼兒已經開始會用兩個字片語成句子,也開始可以對書中描述物體的細節感興趣,選擇文字押韻、故事語句重複的書,有助於孩子記憶書中的句子,加速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2~3歲寶寶

1.主題與生活經驗相關

幼兒喜歡與自己的生活經驗有關的情節,例如上廁所、睡覺,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增進對自我的認識。這階段的孩子在共讀時喜歡發問,喜歡討論書中主角的情緒、想法,並會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書上的內容作連結。父母在挑書時,可以根據自己對孩子的觀察,選擇與孩子的生活經驗相關的主題,相信必能引起孩子的喜好和共鳴。

2.故事情節簡單而重複

兩歲多的孩子開始能理解情節簡單的故事,但剛開始讀故事性讀物給孩子聽時,不必堅持要從頭念到尾,因為此階段的幼兒對圖上的細節也很關心,因此有時可讓孩子來主導共讀的進行。故事情節具有重複模式的圖畫書特別受到孩子的喜愛,除了可以讓他們更容易預測故事的進行,也幫助幼兒記憶,當父母念到不斷重複出現的文句時,幼兒便會加入背誦,而這些句型還會被幼兒運用在生活當中呢。

3.兒歌童謠類讀物

雖然兒歌或童謠的內容較不容易理解,但由於具有節奏和韻律,幼兒雖然不懂內容,但重複聽幾次聽很快就可以朗朗上口。此外,兒歌或童謠之類的韻文都含有許多語文系統的常識,例如韻腳、詞性等,雖然幼兒還無法理解,但兒時聆聽的經驗感受,將成為他們未來正式學習文學時的基礎。

4.介紹概念的圖畫書

除了認識具體的事物之外,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三歲左右的幼兒也開始學習抽象的概念,例如分類、顏色、形狀、空間、數位、相反詞等。父母在選擇概念類的圖畫書時,需要注意這些概念是否以貼近幼兒的方式呈現,例如幼兒是透過生活經驗的累積與歸納來學習,因此在介紹大、小、遠、近之類的概念時,需以日常可實際接觸到的事物、場所來作說明。

3~4歲寶寶

3~4歲的幼兒大都很喜歡聽故事,對書和閱讀也充滿了好奇心,因此,父母可以抓住此階段孩子的發展特色,以及自己平時對孩子的觀察,為孩子挑選出符合孩子興趣的好書。只不過,3~4歲孩子在身心發展上具有相當的獨特性,因此,該如何從孩子的發展特徵為考量,為他們量身訂做最適合的閱讀內容呢?

1.故事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往往沒聽完故事就失去耐性;其實導致幼兒缺乏耐心主因有兩個:一是故事太冗長、二是故事不夠吸引力。根據統計幼兒到四歲時的專注力平均長度才約有七分鐘,因此過於冗長的圖書內容一定會造成幼兒分心。但是,若能符合孩子的興趣時,他的專注力就能隨之增加。因此,不妨挑選好玩的玩具書、充滿驚喜的翻翻書、插圖引人入勝、故事逗趣幽默的圖畫書,都是可以幫助拉長孩子專注力的好書唷。

2.故事情節是孩子可以理解的內容

此階段的幼兒開始進入團體生活,生活經驗頓然開展,認知學習的渴望也隨之增加,在閱讀過程雖然還只是停留在對字面意義的理解,但他們對故事情節的進展,觀察可是越來越敏銳了。因此,家長可以嘗試提供稍微複雜的故事書給孩子,間接的,也能增進孩子在認知上的進步。只不過,要提醒父母在為孩子挑故事書時,避免書的內容超過孩子的理解程度;同時,故事的結局最好是明確、有條理的,當故事結局是模糊或模棱兩可的的圖書則較適合年紀稍長的孩子。

3.可以激發孩子想像力的圖畫書

三歲以後的孩子隨著認知能力的提升,想像力也開始起飛;此時充滿創意的圖畫書,最能投其所好了。因此,父母不妨挑選一些幻想類的圖畫書,引發幼兒想像的空間。然而,此階段的孩子也會出現一些情緒化的行為表現,如:怕黑。因此,也可以選擇與孩子情緒經驗有關的圖畫書,和孩子一起讀,這也是幫孩子處理情緒問題的一種方式唷。

4.可增加同理心的社會情緒類童書

隨著動作、表達、認知能力的增長,三歲左右的孩子已能展現更多的利他行為。因此,和孩子一起讀讀社會情緒類的圖畫書,除了幫他更認識自己的情緒外,當孩子進入幼稚園,更能敏銳的同理其它小朋友的情緒感受、具備了良好人際互動的技巧。這讓孩子有良好人際的能力,可都是從閱讀經驗養成的呢!

4~6歲寶寶

1.舊書別丟,命名書變認字書

小時候讀給孩子聽的舊書,可別因為孩子長大了就丟掉喲!一頁一物的命名書,還有句型重複的圖畫書,現在可是很好的認字書呢!例如《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這本書不斷出現模式相似的句型,有助於孩子將語音和字形互相連結,進而指認出句中的字來;同時,這類讀物通常也強調字的押韻和句子的韻律性,可加強孩子對字音的敏銳度,為將來的注音學習奠定基礎呢。

2.多元閱讀豐富孩子的世界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對事物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用途、如何運作充滿興趣。因此,提供給此階段孩子的書,應該具有多樣化的主題,可以擴大孩子對世界的認識。當孩子有疑問時,帶著孩子一起查閱各種知識類讀物,讓孩子知道,原來透過閱讀我們可以獲得想要的資訊。當閱讀變得有意義,孩子也會願意主動去親近書本。

3.故事的情節有明顯的時序

5歲的孩子開始有較正確的時間觀念,知道現在、過去、未來的相對關係,也知道日、夜及四季的概念,並且開始在語言中會使用如今天早上、明天下午等複合的時間詞。這樣的特質,也讓他們在閱讀時能理解較為複雜的故事進展,因此,父母在為孩子選書時,可以特別挑選故事中對時間先後順序有較具體的描寫的書。

4.人際關係主題的圖畫書

孩子上幼稚園了,在團體生活中,他開始瞭解什麼叫朋友,喜歡和年紀相仿的友伴一起玩,會互相照顧,也需要同儕的情感支援。不過,有時候父母也會聽到孩子說起在園裡和某某小朋友衝突的情形,這是由於孩子仍處於自我中心的時期,團體生活中必要的分享、輪流等觀念尚未建立。因此,與孩子共讀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故事書,像是友誼、學校生活等內容,除了可引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之外,更可以透過閱讀和孩子討論這些議題呢。

5.善惡分明的童話故事

除了人際互動之外,團體生活的另一重點是常規的養成。幼稚園的孩子,還在心理學家kohlberg道德判斷發展的第一層次,也就是服從權威和規則,以避免受到懲罰。因此,孩子喜歡閱讀善惡因果明確的故事—壞人得到懲罰,好人得到獎賞的快樂結局。父母可挑選一些經典童話改編的圖畫書,講給孩子聽,並和孩子討論對每個角色的看法。

兩歲之前,幼兒已經開始會用兩個字片語成句子,也開始可以對書中描述物體的細節感興趣,選擇文字押韻、故事語句重複的書,有助於孩子記憶書中的句子,加速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2~3歲寶寶

1.主題與生活經驗相關

幼兒喜歡與自己的生活經驗有關的情節,例如上廁所、睡覺,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增進對自我的認識。這階段的孩子在共讀時喜歡發問,喜歡討論書中主角的情緒、想法,並會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書上的內容作連結。父母在挑書時,可以根據自己對孩子的觀察,選擇與孩子的生活經驗相關的主題,相信必能引起孩子的喜好和共鳴。

2.故事情節簡單而重複

兩歲多的孩子開始能理解情節簡單的故事,但剛開始讀故事性讀物給孩子聽時,不必堅持要從頭念到尾,因為此階段的幼兒對圖上的細節也很關心,因此有時可讓孩子來主導共讀的進行。故事情節具有重複模式的圖畫書特別受到孩子的喜愛,除了可以讓他們更容易預測故事的進行,也幫助幼兒記憶,當父母念到不斷重複出現的文句時,幼兒便會加入背誦,而這些句型還會被幼兒運用在生活當中呢。

3.兒歌童謠類讀物

雖然兒歌或童謠的內容較不容易理解,但由於具有節奏和韻律,幼兒雖然不懂內容,但重複聽幾次聽很快就可以朗朗上口。此外,兒歌或童謠之類的韻文都含有許多語文系統的常識,例如韻腳、詞性等,雖然幼兒還無法理解,但兒時聆聽的經驗感受,將成為他們未來正式學習文學時的基礎。

4.介紹概念的圖畫書

除了認識具體的事物之外,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三歲左右的幼兒也開始學習抽象的概念,例如分類、顏色、形狀、空間、數位、相反詞等。父母在選擇概念類的圖畫書時,需要注意這些概念是否以貼近幼兒的方式呈現,例如幼兒是透過生活經驗的累積與歸納來學習,因此在介紹大、小、遠、近之類的概念時,需以日常可實際接觸到的事物、場所來作說明。

3~4歲寶寶

3~4歲的幼兒大都很喜歡聽故事,對書和閱讀也充滿了好奇心,因此,父母可以抓住此階段孩子的發展特色,以及自己平時對孩子的觀察,為孩子挑選出符合孩子興趣的好書。只不過,3~4歲孩子在身心發展上具有相當的獨特性,因此,該如何從孩子的發展特徵為考量,為他們量身訂做最適合的閱讀內容呢?

1.故事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往往沒聽完故事就失去耐性;其實導致幼兒缺乏耐心主因有兩個:一是故事太冗長、二是故事不夠吸引力。根據統計幼兒到四歲時的專注力平均長度才約有七分鐘,因此過於冗長的圖書內容一定會造成幼兒分心。但是,若能符合孩子的興趣時,他的專注力就能隨之增加。因此,不妨挑選好玩的玩具書、充滿驚喜的翻翻書、插圖引人入勝、故事逗趣幽默的圖畫書,都是可以幫助拉長孩子專注力的好書唷。

2.故事情節是孩子可以理解的內容

此階段的幼兒開始進入團體生活,生活經驗頓然開展,認知學習的渴望也隨之增加,在閱讀過程雖然還只是停留在對字面意義的理解,但他們對故事情節的進展,觀察可是越來越敏銳了。因此,家長可以嘗試提供稍微複雜的故事書給孩子,間接的,也能增進孩子在認知上的進步。只不過,要提醒父母在為孩子挑故事書時,避免書的內容超過孩子的理解程度;同時,故事的結局最好是明確、有條理的,當故事結局是模糊或模棱兩可的的圖書則較適合年紀稍長的孩子。

3.可以激發孩子想像力的圖畫書

三歲以後的孩子隨著認知能力的提升,想像力也開始起飛;此時充滿創意的圖畫書,最能投其所好了。因此,父母不妨挑選一些幻想類的圖畫書,引發幼兒想像的空間。然而,此階段的孩子也會出現一些情緒化的行為表現,如:怕黑。因此,也可以選擇與孩子情緒經驗有關的圖畫書,和孩子一起讀,這也是幫孩子處理情緒問題的一種方式唷。

4.可增加同理心的社會情緒類童書

隨著動作、表達、認知能力的增長,三歲左右的孩子已能展現更多的利他行為。因此,和孩子一起讀讀社會情緒類的圖畫書,除了幫他更認識自己的情緒外,當孩子進入幼稚園,更能敏銳的同理其它小朋友的情緒感受、具備了良好人際互動的技巧。這讓孩子有良好人際的能力,可都是從閱讀經驗養成的呢!

4~6歲寶寶

1.舊書別丟,命名書變認字書

小時候讀給孩子聽的舊書,可別因為孩子長大了就丟掉喲!一頁一物的命名書,還有句型重複的圖畫書,現在可是很好的認字書呢!例如《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這本書不斷出現模式相似的句型,有助於孩子將語音和字形互相連結,進而指認出句中的字來;同時,這類讀物通常也強調字的押韻和句子的韻律性,可加強孩子對字音的敏銳度,為將來的注音學習奠定基礎呢。

2.多元閱讀豐富孩子的世界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對事物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用途、如何運作充滿興趣。因此,提供給此階段孩子的書,應該具有多樣化的主題,可以擴大孩子對世界的認識。當孩子有疑問時,帶著孩子一起查閱各種知識類讀物,讓孩子知道,原來透過閱讀我們可以獲得想要的資訊。當閱讀變得有意義,孩子也會願意主動去親近書本。

3.故事的情節有明顯的時序

5歲的孩子開始有較正確的時間觀念,知道現在、過去、未來的相對關係,也知道日、夜及四季的概念,並且開始在語言中會使用如今天早上、明天下午等複合的時間詞。這樣的特質,也讓他們在閱讀時能理解較為複雜的故事進展,因此,父母在為孩子選書時,可以特別挑選故事中對時間先後順序有較具體的描寫的書。

4.人際關係主題的圖畫書

孩子上幼稚園了,在團體生活中,他開始瞭解什麼叫朋友,喜歡和年紀相仿的友伴一起玩,會互相照顧,也需要同儕的情感支援。不過,有時候父母也會聽到孩子說起在園裡和某某小朋友衝突的情形,這是由於孩子仍處於自我中心的時期,團體生活中必要的分享、輪流等觀念尚未建立。因此,與孩子共讀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故事書,像是友誼、學校生活等內容,除了可引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之外,更可以透過閱讀和孩子討論這些議題呢。

5.善惡分明的童話故事

除了人際互動之外,團體生活的另一重點是常規的養成。幼稚園的孩子,還在心理學家kohlberg道德判斷發展的第一層次,也就是服從權威和規則,以避免受到懲罰。因此,孩子喜歡閱讀善惡因果明確的故事—壞人得到懲罰,好人得到獎賞的快樂結局。父母可挑選一些經典童話改編的圖畫書,講給孩子聽,並和孩子討論對每個角色的看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