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幫孩子平安渡過入園焦慮期

在幼稚園的第一個月, 是寶寶新生活的開始, 也是爸爸媽媽最揪心的一個月。 有的孩子很快就融入了這個大集體, 而有的卻對這個陌生的環境充滿了恐懼, 使孩子在情感上遭受到挫折。 如何讓這個月少些淚水、少些焦慮, 如何讓小傢伙早一天微笑著在幼稚園門口跟爸爸媽媽說再見呢?

孩子年齡小, 身體機能的發育尚不完善, 特別是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不完善, 因而, 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認識能力、適應能力都比較差。 而且幼稚園和家庭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環境, 對教師以及幼稚園的一套常規,

Advertisiment
孩子一開始往往表現出無所適從。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與父母、親人朝夕相處, 建立了依戀情感, 一旦離開, 孩子會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戀和安全而產生焦慮。

分離焦慮對孩子身體上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飲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 有分離焦慮的孩子, 常常睡不好、做噩夢、講夢話, 平時煩躁不安、食欲缺乏, 更有甚者頭昏乏力、心悸多汗, 有的孩子在最初的幼稚園生活中還常常感冒、腹瀉, 這並不僅僅是生理問題, 也有心理方面的因素。

分離焦慮對孩子心理上的影響更應該引起重視。 孩子與親人分離後, 因深感不安而產生明顯的焦慮情緒, 他們甚至毫無根據地擔心親人會離開自己, 會發生意外事故, 會和親人失散或者自己會被拐騙等,

Advertisiment
因此不願意離開親人, 也不願去幼稚園, 甚至以哭鬧和掙扎表示反抗。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 分離焦慮影響著孩子創造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症狀比較嚴重的孩子還會因此降低智力水準。

(1)讓孩子明白, 分離只是暫時的, 同時也讓他們瞭解上幼稚園是必須的, 可明白告訴他, 媽媽上班, 寶寶上幼稚園, 媽媽下班馬上來接寶寶回家, (分離時不要流露出萬分不舍的樣子, 更不要躲在教室外面觀察孩子的表現, 這樣孩子會以為媽媽不要他了。 )以緩解他的分離焦慮。

(2)培養自我服務意識。 無能力照顧自己也是孩子感到焦慮的重要原因。 但在幼稚園的集體生活中, 老師會教會他們各種生活的基本技能,

Advertisiment
孩子也會很快學會。 父母要積極配合, 不要樣樣包辦代替, 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父母可邀請孩子同班的小夥伴到家裡來玩, 使他們之間儘快互相熟悉起來, 這樣做有利於緩解分離焦慮, 使孩子們更快地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4)培養分享意識。 幼稚園的集體生活不同於家庭生活, 這些變化使缺乏分享意識的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懼, 所以會因爭搶玩具而發生爭執, 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

(5)培養對幼稚園的積極情緒。 如用“你長大了才上幼稚園, 幼稚園裡能學到很多本領”等等的語句來激發孩子對幼稚園積極的情緒。

多數孩子第一次入園的時候都會哭悶,

Advertisiment
只是在哭的時間長短和強弱上有區別, 當然也有來幼稚園一聲都沒哭就順利適應的孩子, 但那畢竟是少數。 孩子入園哭鬧一般分為以下六個階段:1.全天哭鬧階段;2.有時哭、有時玩階段;3.早晚哭鬧階段;4.過渡環節哭鬧階段;5.早上來園哭鬧階段;6.週一早上哭鬧階段。

(1)給孩子準備一件長一些的棉布罩衣, 在孩子吃飯前給他穿好, 避免出現由於掉飯粒把淺色的衣服弄髒、洗不乾淨的麻煩事。

(2)餐前在地上鋪一塊乾淨的塑膠布, 即使孩子掉飯菜、灑湯水也很方便清理。

(3)在家裡給孩子準備小勺、小碗、小杯子等玩具, 讓孩子在遊戲中練習手的靈巧性。

(4)父母每天按時接送孩子, 尤其在最初的幾天, 晚飯後一定要按時接, 如果等別的孩子都接走了您再來,

Advertisiment
孩子會越等越著急, 因擔心父母不來接而哭鬧, 甚至第二天不願意來幼稚園。

(5)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不—樣, 父母要個別對待, 多跟老師交流孩子的情況。

(6)父母可以每天早上早點帶孩子來幼稚園, 讓他在戶外的大型玩具處自由地玩一會兒, 晚上接時也讓他玩一會兒。 玩具會吸引孩子的興趣, 每當提到幼稚園他就會想起有趣的玩具。 孩子在家淘氣時不要用幼稚園嚇唬他。

(7)可以讓孩子帶些小玩具、小食品分發給小朋友;父母之間也可以創造機會, 相約到公園去玩, 讓孩子之間互相熟悉。 使孩子感到在幼稚園有認識的朋友, 心理上會有安全感, 也能幫孩子減少哭鬧, 使其儘快適應幼稚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