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中醫談媽媽產後保養術

中醫強調體質調整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產後坐月子這期間。 當然, 健康不等於大補帖, 體質更不是一個月可以徹底改造的。 要保有最佳的狀況必須要有均衡的營養, 適宜的休息與規律的運動, 還要有一顆愉快的心情;再依自己體質的虛、實、寒、熱, 慎選合適中藥與食物來調理, 才是有效的好方法。 接下來介紹一些產後的具體作法與注意事項:

何種情況須稍微「限制水份的攝取」

產前孕婦身體浮腫, 這些于產後自然會慢慢地改善, 如果, 此時水腫消退較慢, 以中醫看法可從「脾胃」下手, 這類健脾利濕的中藥,

Advertisiment
如白朮、茯苓、山藥、薏苡仁、紅豆等皆有幫助。 假使能再搭配富含蛋白質的新鮮魚類, 則利水效果更佳, 同時, 蛋白質高的食物對產後傷口組織的修補也很有幫助。 有人會加幾片薑, 更能去寒而增加抵抗力, 尤其在醫院生產的產婦, 身處空調冷氣下, 若稍不留意, 受了風寒(中醫言月內風)對坐月子是有不利的影響。

一般人于產後對水的需求仍是十分依賴的, 少部份的習俗要求全酒或水酒各半來烹調食物, 原則上若無傷口發炎或哺喂母乳的情形下, 並無不可, 不勝酒力的可稍加久煮即可。

有幾種情況下, 我認為稍微限水還是有益的, 一是懷孕後期血壓高的妊娠子癇症, 產後水腫仍然很厲害的;二是不欲哺喂母乳者,

Advertisiment
尤其不要過早喝太多鮮魚湯之類, 很容易乳☆禁☆房脹奶。

什麼情況下才需要食補或藥補

產婦產後若無傷口感染、及餘火未盡, 像口幹、嘴破等熱象, 即可進入中藥的「補身」階段;在沒有處理完熱象之際, 絕對不要貿然開始進補, 因為很容易補的「上火」出現一派熱象。

中藥的補藥, 基本上有補氣藥(四君子湯類)、補血藥(四物湯類)、氣血雙補藥(八珍湯、十全大補湯類)、補陰藥(六味地黃湯類)、補陽藥(桂附八味丸類)等。 如果能清楚自己的體質與需要, 在這些基本方中加減, 即可適用於一般產後狀況。 如產後腰酸背痛, 骨盆腔韌帶鬆弛, 常加入杜仲、懷牛膝、桑寄生補腎壯筋藥。

產後身材恢復與色素沉著、掉發的處理掉發、臉上黃褐斑、妊娠皮膚色素變深與妊娠紋,

Advertisiment
在中醫認為掉發是屬於產後氣血皆虛, 因此, 以八珍湯為基礎方加黑芝麻、何首烏、枸杞子或七寶實髯丹等具有滋陰補血、烏髮功效的中藥是有幫助的。

皮膚色素的保養, 一般人都會使用珍珠母磨成細粉來沖服使用;薏苡仁產前一般大家都不用, 怕有的危險, 而產後則很好用, 配合茯苓作成粥來吃, 不僅可消水腫而且有使肌膚美容的效果;有些產婦產後臉上痘子多、口幹、大便硬、可使用木耳蓮子湯、紅豆蜜粥食療, 也具有清熱涼血, 潤腸兼美容功效;至於體重下降不明顯者, 可用歸參山藥燉肉片, 陳皮牛肉芹菜絲來加強消食健胃, 行氣消腫。

產後身心調養一樣重要

傳統的坐月子習俗, 讓媽媽有短暫的適應期可以調適與家庭成員間良好互動,

Advertisiment
所以在我們社會裡, 產後憂鬱症的比例似乎沒有國外高。 但現在小家庭多, 除了少部份能在坐月子中心獲得比較多休息與照顧外, 大部份人在忙於照顧小寶寶時, 已無暇再多關心一下自己。 因此, 必須強調多給產婦關心與分擔, 尤其是新手上路的初產婦, 先生們可真的是要多費點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