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歲11個月寶寶的語言潛能

詞彙和語句

到了這個月齡, 有一半的寶寶會使用200~300個詞彙, 能說出3~5個字組成的句子, 多數寶寶會用三個字組合的句子, 表達他自己所見所聞或感受, 比如“寶寶睡”、“他哭了”等。 寶寶開始單一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 而不再總是借助肢體動作。 這時父母可需要耐心聆聽, 儘量理解寶寶所表達的意願。 寶寶學到了足以讓他表達日常生活的詞句, 語言發達的寶寶, 還會說出一些能引起父母注意的詞彙, 贏得父母讚賞。 寶寶對學到的詞彙進行最初的整合, 派生出自己特有的語言表達方法, 這是寶寶建立自己語言系統的重要過程。

Advertisiment

直呼父母大名

寶寶不但知道爸爸媽媽叫什麼名字, 還能夠告訴其他人。 更具有挑戰意味的是, 寶寶可能會直呼爸爸媽媽的名字。 能接受嗎?尤其是家裡有老人時, 老人常常會認為寶寶沒教養。 但事實上, 這麼大的寶寶正經歷“直呼其名”的語言、心理發育過程, 他的內心感受到的只是能“直呼其名”的勝利喜悅, 沒有考慮到禮貌, 如果寶寶因為這樣的探索而遭到訓斥, 那父母就等著一個懦弱的寶寶守在身旁吧。

背誦兒歌

這個月齡的寶寶, 注意力能集中10分鐘左右。 教寶寶念兒歌, 背誦詩歌, 都是不錯的選擇。 寶寶今天可能把一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 但幾天不重複, 就會忘得一乾二淨。 不斷拿出寶寶背過的詩歌重複念唱,

Advertisiment
可強化寶寶的記憶能力。 但需要明確的是, 背誦不是目的, 死記硬背不是開發智力的好方法。 多讓寶寶見識, 多讓寶寶聽, 多讓寶寶看, 把詩歌與豐富多彩的生活結合起來, 讓寶寶貫通感知, 才是對寶寶智力最好的開發。

用語言表達憤怒

情緒是人信念、價值和規條的綜合反映。 寶寶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價值指標, 當這種價值指標得到或沒有得到實現時, 就產生情緒了, 或高興、或憤怒。 有情緒是正常的表現, 一個人沒有情緒反應是不正常的。 就像鐘擺, 鐘擺不動了, 鐘錶還走嗎?寶寶憤怒、傷心的情緒反應, 也不能就說是“壞”的。 所有情緒都有它正面的意義, 包括負面情緒。

無論寶寶表現出什麼樣的情緒,

Advertisiment
父母都不能採取壓制的方法。 特別是當寶寶有負面情緒時, 父母要幫助寶寶找到它的正面意義, 進而讓寶寶把這種負面情緒當作一種必要的經歷。 當再次出現這種情緒時, 寶寶就有能力自己處理了。 如果父母壓制寶寶, 不讓寶寶消化這種情緒, 寶寶不會因此就沒了這種情緒, 也不可能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不再產生這種情緒。 如果當這種情緒再次出現時, 寶寶仍然不能自己妥善處理, 逐漸養成了某種性格缺陷, 這是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

願意聽到表揚, 因此聽媽媽的話

寶寶能夠聽媽媽的話, 可不是認為媽媽說得對, 或被媽媽的威嚴嚇住了, 根本的原因是寶寶願意聽到媽媽的表揚, 因為媽媽表揚寶寶時, 會非常和藹可親,

Advertisiment
還會有親吻、擁抱、獎勵等多種形式, 寶寶願意享受這些。 所以媽媽經常親吻、擁抱寶寶, 給寶寶展現愉快的表情, 寶寶心智發育會非常好。

語言交流能力

寶寶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遠大於對語言的表達能力。 父母不必因為寶寶說話晚而著急, 只要寶寶能夠聽懂父母說的話, 就證明他具有很好的語言能力。 當寶寶開口說話時, 或許會一鳴驚人, 一下子說出很多語句來。 寶寶開始喜歡和父母對話, 儘管有時詞不達意, 但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受表達能力的限制, 不能說出想說的話。 父母正確的做法是平靜地與寶寶繼續對話下去, 寶寶的表達能力很快會提高。 直到2歲, 大多數寶寶還是不能理解比較長、比較複雜的句子,

Advertisiment
更不能表達複雜、多重的意思。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