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食療補血 讓孩子不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小兒常見的營養缺乏病, 多發於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 嬰幼兒期是小兒生長發育最快最旺盛的時期, 血容量增加很快, 鐵質需要量相對較多。 出生後6個月內的嬰兒若有足量的母乳餵養, 一般不會發生缺鐵性貧血。 若母乳量不足, 以牛奶餵養為主, 由於牛奶中鐵的含量比母乳低, 小兒對牛奶中的鐵的吸收也比母乳差, 所以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早產兒更易患此病。 此外, 嬰兒通過排糞和出汗損失的鐵也比成人多, 此時如果不注意添加含鐵的輔助食品, 就會罹患缺鐵性貧血。

近年來發現,

Advertisiment
如果每日用超過1000毫升的未經煮沸的鮮牛奶餵養小兒, 可發生慢性腸道失血而致病。 另外, 鉤蟲病、潰瘍病、鼻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長期腹瀉、嘔吐、腸炎、脂肪痢等, 均影響營養素的吸收, 引發缺鐵性貧血。

小兒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煩躁不安, 精神差, 不愛活動, 疲乏無力, 食欲減退, 口唇、眼結膜、指甲床和手掌蒼白。 血象檢查可見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均低於正常值, 做血清鐵蛋白、血清鐵等生化檢驗即可確診。

從臨床調查看, 患有缺鐵性貧血的兒童, 只要注意診斷, 配合食療, 就會很快恢復健康。 下面介紹幾例“補鐵”食譜。

豬肝瘦肉粥:

配方:鮮豬肝50克, 鮮瘦豬肉50克, 大米50克, 油15毫升, 鹽少許。

制法:將豬肝、瘦肉洗淨、剁碎, 加油、鹽適量拌勻;將大米淘洗乾淨,

Advertisiment
放入鍋中, 加清水適量, 煮至粥將熟時, 加入拌好的豬肝、瘦肉, 再煮至肉熟即可。

用法:每日1劑, 1次或分2次食完, 可長期食用。

功用:健脾益氣。 適用於缺鐵性貧血、佝僂病及夜盲症等。

菠菜豬肝湯:

配方:鮮菠菜200克, 豬肝100克, 油15毫升, 鹽少許。

制法:將菠菜洗淨, 切碎;豬肝切成小薄片, 用油、鹽拌勻, 備用。 鍋中加清水500毫升煮沸後加入菠菜及豬肝, 煮至豬肝熟即可。

用法:喝湯, 食菠菜及豬肝。 每日1劑, 1次食完, 可長期食用。 功用:健脾補血。 適用於缺鐵性貧血, 症狀較輕者。

麻花糊:

配方:黑芝麻、花生仁(連衣)各若干, 白糖15克。

制法:將芝麻、花生仁洗淨, 放入炒鍋中, 炒熟, 研成粉末。 每次各取15克, 加入熱開水120毫升至150毫升, 調成糊狀, 再加入白糖調味即可。

Advertisiment

用法:趁溫食用。 每日1劑, 1次食完, 可長期食用。

功用:潤腸通便, 養血補血。 適用於缺鐵性貧血。 但出現腹瀉者應停用。

參棗蓮子粥:

配方:黨參15克, 紅棗20克, 蓮子30克, 粳米或大米30克。 制法:將黨參切成片;紅棗洗淨, 剖開去核;蓮子打碎。 將粳米淘洗乾淨, 與黨參、紅棗、蓮子一起放入鍋中, 加清水適量, 煮至米爛熟即可。

用法:嬰幼兒食粥及紅棗。 每日1劑, 分2次食完, 食至貧血痊癒。

功用:健脾益氣, 益血補虛。 適用於缺鐵性貧血, 大細胞性貧血, 病後體質虛弱者。

如何預防幼兒缺鐵性貧血

預防嬰幼兒的缺鐵性貧血, 可服用硫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 加服維生素C, 可促進鐵的吸收。 食療不失為安全易行的好方法, 一般動物性食品鐵的吸收率較高,

Advertisiment
達10%~20%左右。 下面介紹些鐵含量高、吸收率強的食品。

動物肝臟:肝臟富含各種營養素, 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的首選食品。 每100克豬肝含鐵25毫克, 而且較易被人體吸收。 肝臟可加工成各種形式的兒童食品, 如肝泥就很便於嬰兒食用。

各種瘦肉:雖然瘦肉裡含鐵量不太高, 但鐵的利用率與豬肝差不多, 而且購買加工容易, 小孩也喜歡吃。

雞蛋黃: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 儘管鐵吸收率只有3%, 但雞蛋原料易得, 食用保存方便, 還富含其它營養, 所以仍不失為嬰幼兒補充鐵的來源的一種較好的輔助食品。

動物血液:豬血、雞血、鴨血等動物血液裡鐵的利用率為12%。

黃豆及其製品:每100克黃豆及黃豆粉中含鐵11毫克, 人體吸收率為7%, 遠較米、面中的鐵吸收率為高。

Advertisiment

芝麻醬:芝麻醬富含各種營養素, 是一種極好的嬰幼兒營養食品。 每100克芝麻醬含鐵58毫克, 還含有豐富的鈣、磷、蛋白質和脂肪。

綠色帶葉蔬菜:雖然植物性食品鐵的吸收率不高, 但兒童每天都要吃它, 所以蔬菜也是補充鐵的一個來源。

木耳和蘑菇:鐵的含量很高, 尤其是木耳, 每100克含鐵185毫克。 自古以來, 人們就把它作為補血佳品。 此外海帶、紫菜等水產品也是較好的預防和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的食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