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開發幼兒智力

嬰幼兒與外界交換資訊, 正處在動作水噢平, 形象水準逐漸向語言水準發展的階段。 他們在學會運用語言來認識世界和表達思想感情之前, 需要有機會通過動作和形象, 或是通過動作, 形象, 語言三者的結合來進行認識和表達。 遊戲, 對此提供了特別有利的條件。


遊戲對孩子來說, 是一個積極探索客觀世界的過程。 孩子擺弄各種自然物和玩具, 通過摸索來熟悉各種物質, 通過手的操作對客觀世界發生作用, 引起各種變化。 這些資訊是靜止的旁觀所不可能得到的, 只有通過遊戲才能獲得。

在遊戲中,

Advertisiment
孩子們積極地探索著人與人間的關係。 他們在自己的認識和表達的水準上, 利用玩具模仿周圍生活中發生的事情, 從中探索著人對待自然界的態度及人們之間各種複雜的相互關係。 在模仿過程中, 由於成人的正確指導, 孩子們逐步地掌握所在社會的一些行為準則。 在遊戲中, 孩子之間發生著各種各樣的關係, 要求他們按照一定的行為準則來處理各種矛盾。 而這種寓於遊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其效果遠遠超過一般的說理教育。

遊戲還為每個孩子根據各自的發展水準來探索世界提供了機會。 這是孩子們喜歡遊戲, 在遊戲中活動積極的原因之一。


幼兒有共同的特點, 但是由於遺傳因素, 胎裡的影響以及出生後複雜的社會條件的差異,

Advertisiment
每個孩子又有自身的特點。 在遊戲中給每個孩子以及活動的機會, 他們就遊客能按各自發展步伐前進, 才有可能最終都成為有用之才。 如果人為地要求孩子按照統一的模式發展, 其結果必然是揠苗助長, 導致幼苗枯萎。

遊戲既然是嬰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的主要方式, 它就應該成為嬰幼稚教育的主要手段。 幼稚園, 托兒所進行的各方面教育, 包括體育, 語言, 音樂, 美術, 自然, 社會計算等都可以用遊戲來進行;每天還可以留一些時間讓各個孩子按照自己的願望來玩, 讓他們挑選自己心愛的玩具和遊戲。

孩子經常用“好玩”, “不好玩”來區別他喜歡和不喜歡的事情。 空坐或閒蕩, 他說:“不好玩。

Advertisiment
”聽動聽的故事, 看有趣的木偶戲, 他全神貫注, 靜坐不動, 結束時松了一口氣說:“真好玩。 ”做打仗的遊戲, 你追我趕, 弄得滿頭大汗, 他氣喘喘地說:“真好玩!”這都說明, 腦子積極活動, 身體積極活動, 孩子們喜歡;兩手空空, 無所事事, 孩子們不喜歡。 因此, 從嬰兒生理, 心理特點出發, 需要重新來評價孩子們的“調皮搗蛋”和“遵守紀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