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嗅覺與母嬰交流

科學實驗證明, 哺乳動物的精子與鼻腔內的細胞中含有兩種完全相同的分子, 即精子細胞也具有嗅覺功能。 大量的精子能游向同一個目標——卵子, 竟是卵子釋放出的一種可以吸引精子的香味所致。

嗅覺對于母嬰間的交流接觸更是十分有趣。 科學家觀察了20名出生只有2天的孩子的呼吸和心跳情況, 發現這些小嬰兒已擁有嗅覺。 試驗時給每個孩子分別聞茴香、醋、本醇等幾種氣味, 當一種新氣味傳遞給嬰兒時, 他們會改變行為、心跳和呼吸。 如果這種氣味持續不斷, 孩子就會變得習慣而沒有反應;如果更換另一種氣味,

Advertisiment
嬰兒的心跳、呼吸則會理次變化。

科學家還觀察到, 當孩子被送到母親的懷抱中時, 在看到或碰到乳☆禁☆房之前, 就已經把小臉轉向了乳☆禁☆房。 研究人員把一小塊紗布墊子放進嬰兒母親的乳罩里, 然后把這塊帶有母親乳汁氣味的墊子放在孩子頭的一側, 靠著他的臉頰, 同時又把另外一塊干凈的墊子放在另一側臉頰旁邊, 進行錄像;接著再把這兩塊墊子交換位置, 繼續拍錄像。 結果顯示, 不管放在左邊還是右邊, 那些5天大的孩子更多地轉向帶有母親乳汁氣味的墊子, 而不是干凈的墊子。 繼續實驗, 結果發現2天大的孩子對這二者沒有區分能力, 6天大的孩子就已經會更多地朝向母親的而不是另一個婦女的乳墊,

Advertisiment
換句話說, 嬰兒已經能夠區分母親和其他婦女的乳汁氣味了, 這一現象對10天大的孩子更是驚人地明顯。

母親的嗅覺行為也是很有趣的。 科學家把一組產婦蒙上眼睛、戴上耳罩, 以試驗她們是否可以聞出自己的孩子, 結果70%的母親只憑嗅覺就能辨認出自己的小孩。 另一項研究要求70對生兒育女的夫婦, 在嬰兒出生后的第一周內, 去聞裝在密封瓶內的不同氣味(氣味來源包括嬰兒穿過的恤衫、沾有嬰兒尿液和糞便的紙尿布、嬰兒油)。 結果發現, 母親對自己小孩的氣味非常敏感;而做父親的雖然似乎也有這種天賦, 但其敏感程度則取決于小孩出生后多久才抱到他們的手上。 而這一切對于一個陌生人來說,

Advertisiment
卻是很難做到的。 此外, 用母乳喂養的孩子和用奶瓶喂養的孩子體味是不同的。 母乳喂養的孩子的糞便好聞一些, 而用奶瓶喂養的孩子糞便的氣味更像大人的。 似乎母親們也比較適應她們自己孩子的糞便, 而對其他孩子的糞便卻會感到惡心。

千萬年來, 哺乳動物依靠特有的氣味和靈敏的嗅覺來辨認母子關系, 人類仍然保留了這種生物學特點。 實驗證明, 絕大多數新生兒能將頭部和鼻子準確地轉向自己的母親氣味的方向, 并喚起愉快的情緒, 從而使食欲增進。 若哺乳的母親涂脂抹粉, 濃厚的化妝品味驅散了原來的體味, 或采用不停地更換陪睡人員的做法, 會令嬰兒情緒低落, 不愿與之靠近, 或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緊張、哭鬧、拒哺、無法安睡。

Advertisiment
更為嚴重的是, 這種緊張會延遲到幼兒期, 出現性格孤僻, 甚至心理障礙等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