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出孤僻享受交往的快樂

案例
週末的傍晚, 街心花園裡異常的熱鬧。 最吸引人目光的是一群學齡前的孩子:忽兒追跑嬉戲, 忽兒自發地組織起“故事會”......只有5歲的豆豆像個乖乖女一樣依偎在媽媽的身邊, 不管誰招呼, 都不肯離開媽媽半步。 媽媽心裡明白, 肯於站在一旁“觀賞”小朋友遊戲的豆豆已經大有進步了, 也許是小朋友快樂的情緒感染著他, 今天的豆豆竟然沒有提出“快回家吧”的要求。 可是, 媽媽還是很擔心:一個男孩子這麼孤僻、不合群, 將來怎麼走入社會呀?
分析
“孤僻、不合群”是一種交往障礙, 不同成長背景的孩子其交往障礙產生的原因也是不同的。

Advertisiment
例如:有的幼兒從小生活在百般呵護的“包圍圈”中, 失去了與同伴交往的機會;有的幼兒生性怯懦, 難於融入夥伴群體之中;有的幼兒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 與同伴相處時有過不成功的經歷......
無論是人為的無意“剝奪”, 還是幼兒內在能力的缺乏, 都與成人對幼兒交往需要的瞭解、理解和培養有著密切的關係。 我們首先要明確:同伴交往是幼兒良好交往能力得以發展的沃土。 因為幼兒與小夥伴在相處的過程中, 必須學會協商、輪流、等待、發表意見、服從大多數等交往技能, 這一切是他們與成人相處無法獲得的。 所以, 家長們要想方設法的為您的孩子創造與小夥伴相處的條件和機會。
Advertisiment
這樣您才不會為孩子的將來擔憂。
建議
對於已經有了“孤僻、不合群”障礙的幼兒, 家長該做些什麼呢?我認為, 可以這樣試一試。
1.帶孩子走出家門, 走近小朋友
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家長接納、允許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共處。 如果孩子的主動交流有困難, 家長可以給予一定的幫助, 例如:週末有意安排半天的時間邀請幾個與孩子同班的小朋友及家長一起到公園去玩;晚上騰出一個小時的時間, 叫上鄰居的孩子打打球(注意選擇您的孩子有優勢的活動項目, 以免因不自信影響孩子和同伴共處的願望。
2.注意觀察幼兒在交往中的“缺失”, 及時給予具體的幫助
孩子不願與他人交往, 有著各不相同的“苦衷”, 成人要善於查找原因,
Advertisiment
對症下藥。 例如:有的孩子想和同伴一起玩, 但苦於不知如何加入到同伴的活動中, 您可先和孩子一起在旁邊靜靜地看, 尋找適當的時機, 讓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個小夥伴需要的玩具或擔當一個遊戲中缺少的角色, 使孩子自然地融入群體中。
3.及時發現、善於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
當孩子有了與小夥伴共同玩耍的經歷, 即使是短短的一段時間, 您也要及時抓住這個機會, 幫助他(她)回憶與夥伴同處時的快樂的事, 以誘發他(她)進一步與同伴接觸的願望……當孩子有了主動與同伴交流的行為時, 您更要大加讚賞, 並具體說出您所欣賞之處。 記住, 此時您千萬不可急於求成, 細緻入微的觀察、充滿鼓勵的語言才是“孤僻、不合群”的孩子最需要的。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