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責備也是種積極教育方式

碰到孩子犯錯闖禍, 如果父母不冷靜, 就會立刻怒言相對, 過後又後悔自己沒控制好情緒。 事實上, 責駡並非一無是處, 關鍵在於如何掌握好技巧。

6歲的洋洋模仿水手的樣子, 站在客廳的沙發上, 揮動著晾衣竿打旗語, 正玩得來勁的時候, 突然發出一聲可怕的聲音, 原來手中的旗杆不知怎的把客廳的水晶大吊燈打碎了, 頓時玻璃碎片滿地都是, 洋洋嚇得愣住了。 洋洋媽媽聞聲沖了進來, 見狀氣得臉色都變了, 她繃著臉收拾好地上的碎片, 一聲不吭地走出房間。 在一旁的洋洋看著媽媽的神色和舉動,

Advertisiment
害怕得半天都回不過神來。

責駡雖然從形式上來看比較火爆, 但是並不能簡單地說, 責駡一定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不責駡就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從教育孩子的角度而言, 責駡並非一無是處, 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1、責駡像一面鏡子, 可以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2、責駡也讓父母發洩怒火, 使孩子反而不用擔心“秋後算帳”了。

不過, 通常責駡效果是受孩子的性格、年齡以及父母的實施技巧所影響的。

上述事例, 洋洋打壞了吊燈, 他能意識到媽媽有多生氣, 思想上本來有接受媽媽責駡的準備。 但是媽媽的沉默, 反而使他心存恐懼。

如果洋洋是個已經10歲的孩子, 他就能應對媽媽的沉默了, 或許他會立即抱住媽媽說:“我不是故意的,

Advertisiment
你就罵我一頓吧”之類的話。 而6歲的洋洋顯然難以應對媽媽沉默的責備方式, 至少媽媽的沉默會使他在心理上產生消極的不安全感。

不可取的責駡類型

吹毛求疵型:

這類父母在生活中特別注意一些細小的事情, 稍不如意, 就會挑剔和發火。

提示:這樣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在乎父母的意見, 即使更激烈的責駡, 也會讓他們不以為然。

暴怒悔恨型:

碰到不如意的事情, 這類父母通常會一觸即發, 但事後很快能自我調適後平穩下來。

提示:這類責駡給孩子傳達的資訊只能是“父母很生氣, 後果不嚴重”。

喋喋不休型:

父母通常先是平靜地、緩慢地數落孩子的過失, 然後越說越激動, 火氣也越來越大, 對細節也越來越誇張。

Advertisiment

提示:這類沒完沒了的責駡, 讓早早就知錯的孩子開始覺得有些委屈。

注意責駡的方式

·儘量在你認為孩子錯誤非常嚴重時再責駡他, 如果不分巨細動輒責駡, 會讓孩子不在乎。

·孩子一旦有表現不妥當的地方, 應該平靜地及時指出, 為孩子糾正, 而不要平時不說最後總爆發。

·責駡時不要長篇大論, 儘量言簡意賅, 抓住重點。

·在忍不住用激烈的、情緒化的詞句責駡後, 一定要用平靜的語氣在適當的時候加以解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