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怎樣在做客中提高孩子交往能力

核心提示: 帶孩子到親朋好友家做客, 可以增加孩子的社會經驗, 鍛煉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 這一類活動對孩子說來很有益處。 帶孩子在外做客, 對孩子來說是他們喜歡的活動, 這樣的懲罰也可作正面教育的補充手段, 相信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帶孩子到親朋好友家做客, 可以增加孩子的社會經驗, 鍛煉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 這一類活動對孩子說來很有益處。 但有的孩子在做客時不能和小夥伴友好相處, 至使聚會不歡而散, 令父母難堪。 那麼, 應該怎樣指導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時與小夥伴相處呢?以下幾點請參考:

Advertisiment

一、做客前指導孩子。

1、向孩子提出要求, 明確在外做客時應有的文明禮貌舉止。 要讓孩子知道在外面做客, 和在家裡做小主人不同, 各家的生活習慣和規矩是有區別的, 要守規矩懂禮貌, 別人家的東西, 未經允許不能隨便拿、翻, 有些事情不可自作主張。

2、給孩子介紹去做客家的情況, 特別應介紹對方小夥伴的情況和如何稱呼等基本情況, 如對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 是弟弟妹妹要愛護。

3、指出孩子之間玩耍時的注意點:小客人一定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見, 要多用商量、徵求的口吻, 如:“好不好?”“可以嗎?”“我能玩一會兒嗎?”……並可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特徵給予重點強調要求。 如孩子平時好強, 事先就要告訴孩子與小夥伴玩時要謙和、忍讓;有的孩子較膽小,

Advertisiment
家長要鼓勵孩子不要害怕, 如“大哥哥很喜歡你, 我相信你會和他玩得很開心”。

二、在做客中指導孩子。

做客過程中父母也要關心自己的孩子, 不能任隨孩子自己玩, 放手不管。 可從側面觀察孩子在與小夥伴玩耍中的情況, 作一些適當的指點、暗示, 幫助孩子矯正一些不適宜的言行舉止。 如果小夥伴之間發生了爭吵、矛盾, 小問題, 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 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如果發現是自己孩子做得不對, 也可把孩子帶到一邊, 慢慢講道理, 善意地提出批評, 並指導孩子該怎麼做。 如需要道歉的話, 也應鼓勵孩子勇敢承認錯誤, 言歸於好。 如果發現錯誤不在自己孩子, 並吃了虧, 大人也要心平氣和地對待,

Advertisiment
告訴孩子“你沒有錯, 但我們是客人, 能謙讓就謙讓。 ”要真是沒法一起玩, 暫時可把孩子帶開。

三、做客後及時作出評價。

對孩子在做客時與小夥伴相處時的表現要及時地評價, 明辨哪些行為是好的, 加以肯定;哪些行為不應該, 指出為什麼, 今後應該怎麼做, 讓孩子改有方向。 如果孩子的表現實在令人失望, 再三告誡也不聽從, 也可以取消下次做客機會, 並明確告訴孩子“等你知道怎樣做客, 怎樣對待小夥伴時, 我們才能帶你去, 否則主人不會歡迎你的。 ”帶孩子在外做客, 對孩子來說是他們喜歡的活動, 這樣的懲罰也可作正面教育的補充手段, 相信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