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方推崇的早期教育中的兒童觀

尊重兒童

兒童具有獨立的人格, 享有與成年人同樣的一切基本權益, 因此, 要真正理解與體味尊重二字的深刻含義就必須站在兒童的角度去思考。 關心、理解兒童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 例如:幼兒之間由於走路匆忙, 不小心相撞在幼稚園中是經常發生的事。 若按傳統的習慣做法, 必然是撞人者必須向被撞的孩子賠禮道歉(儘管大多數兒童是無意的), 而被控者也會被告之要勇敢, 不要哭。

現在, 若發生了同樣的事, 教師則會自然地從兒童的立場考慮, 理解撞人者只是由於生活經驗上的缺乏,

Advertisiment
而不會被強制要求向同伴道歉, 教師的提醒僅僅是規則上的導引:“要靠一邊走, 走得慢一些”等等。 對於被控的兒童, 假如他想哭一會, 感到發洩一下可以減輕痛苦與委屈, 老師就不阻止他, 只是對其做些適當的安慰, 決不強行要求他:不准哭, 要勇敢。

重視個別差異

兒童的個別差異可以理解為他們在發展速度上的快慢差異, 相信只要給予兒童充分的關注, 每個兒童均可以獲得其相應的發展。

在每一項活動中, 盡可能避免提供統一的材料, 提出統一的要求, 而是注意分層教育, 大量準備不同難易程度的操作材料,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任意選擇, 以適合不同發展層次兒童的需求。 此外, 在教學中還採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Advertisiment
説明發展速度慢的兒童逐步達到教學目標。 增設臺階法就是其中一個比較成功的方法。 即在二個學習步驟之間增加一個中間環節, 幫助兒童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如:美術活動“畫房子”, 按照以往的傳統做法是老師介紹、示範, 幼兒作畫。

如果教育者發現某些兒童僅靠看範例繪畫仍有一定的困難, 因此, 就為他們增設了一個台價──動手擺弄、搭建房子(提供各種形狀的紙、盒、木塊等材料), 讓兒童在繪畫以前嘗試先搭一下自己想畫的房子, 體會一下“房子”的整體概念, 也使兒童對"房子"這個抽象名詞有較具體的認識。 由於搭建房子可以是複雜的, 也可以是十分簡單的, 甚至只是二個圖形相疊, 因此, 每個兒童作畫時都不會感到困難了,

Advertisiment
孩子們也就隨之變得自信起來。

兒童是活動的主體

幼兒是外部世界的探索者、發現者, 只有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創造力, 才能使兒童得到真正的發展。 在每一項教學活動中避免簡單的傳授知識, 談化教師的教授痕跡, 追求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與探索精神, 我們覺得這才是兒童學習的價值所在, 也才能真正做到讓他們從小就具有"學會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如:在認識鯨魚這一活動中, 按常規的常識課教法是:教師出示圖片, 引導兒童觀察, 以教師講述為主的學習方式。 同樣一個內容, 我們現在調整為:以談話形式引出主題, 告訴幼兒世界上有一種很大的海洋動物鯨魚, 關於鯨魚有很多知識我們還不清楚,

Advertisiment
需要大家去瞭解。

在不立即告訴兒童答案的前提下, 鼓勵兒童自行去設法收集關於鯨魚的各種資訊, 在持續的一段時間中, 兒童興趣盎然, 有的查閱百科全書, 有的詢問父母長輩, 還有的上了圖書館、博物館等等, 多途徑地收集了一系列的資料。 教師鼓勵兒童將收集到的各種資料、圖片、繪畫等加以整理, 並逐一展示在教室裡, 引導兒童互相交流獲取的資訊……在這樣的活動中, 孩子們充分發揮了聰明才智, 開發了潛能, 全身心地投入活動, 作為一名探索者, 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體。

我們的孩子應該懂得什麼?看看國外的小朋友在幼稚園的生活希拉蕊的育兒之道:做有執照的父母相同情形下中外父母表現各異北美父母怎麼培養獨立的孩子國外父母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中美小學老師的最大不同美國——父親育兒成為時尚日本——不分場合,
Advertisiment
讓禮儀成為習慣國外寶寶什麼時候入幼稚園美國獨生子女家庭緣何猛增一個德國母親教育孩子的4個細節!說說美國的特殊教育外國父母養育孩子的絕招美國總統的“家庭朗讀”父母的無奈:成長時間無人陪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