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孕期保健>正文

腎臟病與妊娠

一 妊娠時泌尿系統的解剖和功能改變

正常妊娠時從早孕起所有泌尿集合系統都出現擴張, 到晚孕期明顯。 輸尿管蠕動明顯減弱, 平滑肌肥厚, 可以引起膀胱輸尿管反流。 腎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動脈擴張, 腎血管擴張加上心輸出量增加共同引起腎血流明顯增加, 引起GFR增加。 GFR在孕9周較非孕期增加30~50%, 維持到妊娠結束, 產后3月恢復到孕前水平。 GFR的增加使正常妊娠期血肌酐(Cr)的正常范圍下降到0.46±0.13 mg/dl, 尿素氮(BUN)正常范圍為 8.7±1.5mg/dl。

妊娠中孕期尿量增加25%, 早期及晚期無變化。 血鈉降低5mEq/L, 血氣表現為代償性呼吸性堿中毒, 血尿酸正常水平在孕早期降低至2.5~4mg/dl。

Advertisiment
可以出現尿糖、尿鈣和尿氨基酸排出增加, 24小時尿蛋白排出量一般在200~250mg。 孕期腎臟潴鈉500~1000mEq, 35~83%的健康女性在妊娠期間出現輕度水腫水腫通常局限在下肢, 為一良性經過。

二 妊娠期腎臟有關并發癥

妊娠期血尿的發生率較同齡非妊娠女性高。 可以表現為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鏡下血尿如果以異常形態為主, 提示可能存在腎小球疾病。 正常形態紅細胞可能因下泌尿系感染或胎頭的刺激, 或擴張腎盂周圍一些小靜脈的破裂。 肉眼血尿常見的原因是陰☆禁☆道出血或泌尿系感染。 其它原因包括腎結石, 腎動靜脈畸形, 多囊腎;泌尿系統新生物少見。

妊娠時出現蛋白尿有幾種可能:妊娠期新患或發現的原發性或繼發腎臟疾病,

Advertisiment
孕前腎臟疾病惡化及先兆子癇。 高血壓是常見的妊娠并發癥, 約10%孕婦在妊娠期間血壓³140/90mmHg。 妊娠時高血壓定義為:血壓³140/90mmHg或較孕前或早孕收縮壓升高³25mmHg或/和舒張壓升高³15mmHg。 妊娠中出現高血壓的原因為:原發性高血壓占19%, 繼發性高血壓占4%, 先兆子癇占34%, 妊娠高血壓43%。 妊娠高血壓在晚孕期出現, 不伴有其它臟器功能損害, 產后消失。 妊娠高血壓如果在孕32~36周出現, 有10%的可能發展為先兆子癇, 在孕32周或以前出現發展為先兆子癇的可能性增加到33%。 發生先兆子癇的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 原發高血壓, 結締組織病, 孕前慢性腎病已引起腎功能損害、高血壓或蛋白尿。 臨床表現為孕20周后出現高血壓。 蛋白尿可從每天幾百毫克到腎病范圍甚至出現腎病綜合征。
Advertisiment
可能會有中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受累的相應表現。 輔助檢查異常包括:肝腎功能損害和血小板下降等。 產后3個月內蛋白尿消失, 血壓恢復為孕前。 有些患者蛋白尿需一年后才完全消失。 當收縮壓超過160mmHg, 或和舒張壓超過90mmHg, 應該口服降壓藥(具體見后)。 當血壓大于170/110mmHg需靜脈使用降壓藥, 或口服或舌下含硝苯地平(nifedipine)迅速控制血壓。 先兆子癇時血容量減少, 應慎用利尿劑, 以免減少胎盤血供, 僅適用于孕婦有肺水腫時。 立即終止妊娠的指征為:孕婦臟器功能進行性惡化, 藥物控制血壓無效, 胎兒宮內窘迫。

鑒別先兆子癇還是孕前慢性腎臟病在妊娠中的加重有時很困難。 在先兆子癇中,

Advertisiment
高血壓出現在孕20周以后, 蛋白尿一般出現在高血壓以后, 血尿酸升高, 蛋白尿在產后最終可以消失。 可伴有母體的腎臟、腦、肝臟損害或凝血異常。 先兆子癇不引起血尿, 尿沉渣檢查發現血尿和紅細胞管型, 提示存在其它腎臟疾病。 盡管臨床上極少使用, 腎活檢能夠明確診斷。 先兆子癇腎臟病理在光鏡下表現為毛細血管腔內皮細胞明顯腫脹, 彌漫增生(endotheliosis), 管腔狹窄, 可見微血栓形成。 電鏡下內皮細胞空泡變性, 基底膜內皮下間隙增寬, 電子致密顆粒狀物質沉積。 有報告這些病理改變產后4周內完全消失。

20%ARF發生在妊娠期間, 妊娠期出現ARF的原因和發病機制與非妊娠期類似, 妊娠相關的原因包括:先兆子癇, 急性脂肪肝,

Advertisiment
不明原因的產后腎衰。 妊娠期ARF常表現為急性腎小管壞死(ATN), 腎皮質壞死和產后急性ARF。 少見原因有妊娠脂肪肝和泌尿系梗阻。

ATN:常見于敗血癥和低血壓。 早孕期原因多為敗血癥流產, 自然流產后出血, 嚴重的腎盂腎炎, 妊娠劇吐偶可引起。 孕晚期原因多為先兆子癇或胎盤早剝子宮出血。 在先兆子癇中ATN的發生率為1~2%。 先兆子癇一般不會引起腎功能異常, 即使少數情況下存在也為為輕到中度, 很少需要替代治療。 如果有基礎慢性腎病, 原發高血壓, 高凝傾向, 進展到ATN甚至急性腎皮質壞死的比例升高。 2~12%的先兆子癇表現為HELLP綜合征, 有HELLP時ARF 發生率升高到7.4%, 多為ATN。

腎皮質壞死:急性腎皮質壞死是引起ARF的少見原因, 占2%。 其中50~70%的病例, 發生在妊娠期。 常發生于胎盤早剝,子宮出血等情況。其它原因包括敗血癥流產,嚴重子癇,羊水栓塞,胎兒滯留。臨床上表現為嚴重的少尿甚至無尿,持續時間較ATN長,遺留不同程度腎功能不全,一些病人多年后進展到ESRD。腎活檢或血管造影可以明確診斷。CT上的特征性表現是與腎包膜走形一致的放射性透明區,可有鈣化。

不明原因產后ARF:不明原因產后ARF,發生在產后24小時至幾周,表現為少尿甚至無尿,快速進展的氮質血癥,常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或消耗性凝血。血壓可以正常,輕度或嚴重升高。病因不清,誘因包括以往的病毒感染,胎盤成分滯留體內,使用麥角胺、催產素等藥物,產后立刻使用避孕藥,前列腺素生成不足或抗凝血酶III水平低下。補體降低提示有免疫因素參予。病變早期腎活檢類似溶血尿毒素綜合癥(HUS)的表現,晚期類似惡性腎硬化。盡管它們的臨床表現和預后有很大差別,目前認為不明原因的產后ARF,先兆子癇,HELLP綜合癥,急性脂肪肝和HUS、TTP有共同的發病機制,為內皮細胞功能不良引起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不明原因產后ARF預后不良。大部分病人需要長期透析或遺留嚴重的腎功能損害或死亡。

妊娠中ARF的處理原則同非妊娠期,包括盡早去處誘因和支持治療,如終止妊娠,抗感染,糾正血容量不足。文獻報告處理不明原因的產后ARF可以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療,輸入抗凝血酶III等,有效性待臨床驗證。也常使用血漿置換。如果懷疑胎盤殘留,需要及時清宮。關于透析的具體問題見后。

妊娠時腎結石發生率與非孕期一樣,為0.03~1%。好發于高齡和有脫水的孕婦。大部分結石為草酸鈣和磷酸鈣。患腎結石的孕婦泌尿系感染和和自發流產的機率增加。50~80%的腎結石可以自然排出,一般先予保守治療。如果有適應癥,手術切開取石,腎造口術,全麻下輸尿管鏡取石,膀胱鏡下支架置入是安全可行的。盡量避免碎石術。并發的泌尿系感染的治療需要至少3周的抗感染治療。患腎結石不是經陰☆禁☆道生產的禁忌。

無癥狀菌尿(ASB)和急性腎盂腎炎:ASB的定義是從兩次或多次的清潔中段尿,或從恥骨上膀胱穿刺尿液持續培養出一種細菌大于105/ml,而缺乏癥狀。發生率在2~10%。社會經濟地位低,高齡產婦,并存生殖系統感染,患鐮刀細胞貧血,反流性腎病,神經源性膀胱,或者糖尿病,孕前有多次泌尿系感染史為危險因素,孕期ASB發生率是非孕期的兩倍。如果不治療,30%的ASB會出現癥狀或發展為急性腎盂腎炎。ASB可以引起孕婦貧血、高血壓,胎兒宮內生長遲緩、早產、低體重兒。治療ASB使產前腎盂腎炎的發生率下降2/3。建議所有孕婦在孕16周篩查ASB。如果患ASB,應積極治療。抗生素療程至少7~10天。孕期腎盂腎炎發病率為1%,多由ASB引起。常發生在中孕以后。可以引起孕婦菌血癥、呼吸窘迫綜合癥、DIC、ARF和敗血癥。引起早產,胎兒生長發育遲滯,胎死宮內。最常見的致病菌是大腸桿菌。送培養后盡快經驗性靜脈使用抗生素,有效者通常72小時內體溫降到正常,待臨床癥狀改善后換口服抗生素。沒有并發癥的急性腎盂腎炎療程至少2~3周。完成治療1~2周后重復尿培養。

三 有基礎腎臟病的妊娠

已存在的腎病對妊娠過程和胎兒發病率和死亡率有無影響,妊娠對基礎腎病的自然經過和遠期后果有何影響是腎臟病醫師經常需要回答的兩個問題。存在基礎腎病和接受腎移植孕婦,孕初腎功能的儲備越好,母兒的預后越好。蛋白尿,高血壓,血肌酐升高以及嚴重程度是影響母兒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孕前蛋白尿在妊娠時增加,產后可以減少。妊娠不會引起微小病變的復發。孕前高血壓一般在妊娠中加重,基礎疾病為原發性一般較由系統疾病(狼瘡或血管炎)引起的預后好。孕中才發現的基礎腎病較孕前就存在者預后差。基礎腎病的臨床表現比腎病的病理診斷更指導預后。沒有高血壓、腎功能不全和腎病范圍蛋白尿的患者,可以妊娠,妊娠一般比較順利,也不會明顯加重原有的腎臟病。對于患有慢性腎病的婦女,如果符合可以懷孕的條件,一般應該鼓勵盡早生育,因為患者的腎功能可能隨事件的延長而下降,最終失去妊娠的機會。

高血壓:早孕收縮壓從100mmHg升到134mmHg,發生先兆子癇的機率呈線性增加。另一項研究表明MAP每增加5mmHg,胎兒圍產期死亡率也進行性增加。中孕時MAP等于或超過90mmHg死胎,胎兒生長發育遲滯,發生先兆子癇的機會增加。妊娠期嚴格控制血壓可以保護腎臟。在原發高血壓患者舒張壓超過100mmHg,或有基礎腎病患者舒張壓超過90mmHg,開始治療。即使沒有血壓進一步升高,蛋白尿的加重也提示更加積極的控制血壓。另外,避免血壓過低影響胎兒。妊娠中禁用ACEI/ARB、氯壓定、硝普鈉等藥物。甲基多巴(Methyldopa)是唯一一個妊娠中使用后經過臨床觀察7.5年,對出生兒沒有副作用的藥物,列為首選藥物。副作用是思睡。其它中樞性降壓藥可樂定(clonidine),β受體阻斷劑阿替洛爾(atenolol)、美托洛爾(metoprolol)、拉貝洛爾(labetalol),CCB,a受體阻斷劑哌唑嗪均廣泛安全使用。靜脈用肼苯噠嗪(hydralazine)降壓作用快,但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有研究比較硝苯地平和阿替洛爾在胎兒胎盤血流動力學、胎兒出生體重和Apgar評分上沒有差別。盡管有引起減低血容量之嫌,一薈萃分析11000例妊娠使用噻嗪類利尿劑可以降低高血壓,對胎兒沒有有害影響。長效CCB類藥物,如洛活喜在必要時可以使用。

孕初腎功能正常或輕度受損:如果孕期血壓正常,血肌酐穩定小于1.4mg/dl,一般妊娠經過良好,活產率超過95%,大約75%新生兒是適齡兒。妊娠不影響基礎腎病的自然過程。但是母親的可逆并發癥(先兆子癇,妊娠高血壓,24小時尿蛋白量增加大于3克,腎功能惡化)的發生率增高,胎兒圍產期死亡率增加到10%,24%有生長發育受限。孕前腎功能已有中重度損害:腎功能不全時生育能力明顯下降,特別在GFR低于正常50%以下。1/3或更多孕婦妊娠期會有腎功能惡化或/和孕中期出現高血壓。高血壓可能很嚴重或者很難控制,一些患者在產后仍有疾病的加速進展。孕前血Cr在1.5~3mg/dl,胎兒生長發育遲滯和早產超過50%。孕前血肌酐超過2mg/dl時,胎死率為36%,平均出生體重僅1500g。這一類患者不建議懷孕。

IgA腎病患者妊娠問題非常普遍,且對于患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育齡婦女具有代表性。此類患者可以懷孕的條件是:血壓正常,腎功能正常或輕度損害,蛋白尿沒有到腎病范圍,腎活檢病理Lee氏分級小于IV級,沒有嚴重的小管間質病變和血管病變。狼瘡性腎炎存在下述情況者預后較差,一般應提前終止妊娠:妊娠后首次發現系統性紅斑狼瘡,懷孕時狼瘡病情明顯活動,高血壓及氮質血癥發生在妊娠早期,血循環中存在高滴度抗磷脂抗體。抗磷脂抗體陽性引起自發性流產。存在狼瘡抗凝物中孕期胎兒死亡率升高。存在抗SSA/抗SSB抗體常與一過性新生兒狼瘡有關,可引起少見的胎兒先天心臟傳導阻滯。孕晚期出現LN或LN惡化很難和先兆子癇鑒別。患SLE女性要求受孕前病情穩定超過6月,狼瘡抗凝物或抗磷脂抗體陰性。腎病綜合征也是妊娠期常常遇到的臨床問題。正常妊娠時血漿白蛋白通常下降1g/L,理論上有基礎腎病妊娠中出現大量尿蛋白之后更易出現并發癥。妊娠中最常見的NS是先兆子癇。基礎腎病引起的NS,只要沒有嚴重腎功能損害,妊娠本身不影響腎病的自然過程。在早孕期嚴重的NS預示胎兒結果不良。孕晚期孕婦可能因嚴重水腫影響經陰☆禁☆道生產。臨床處理包括:預防水腫,限制鈉攝入,每天攝入1.5g鈉不影響胎兒發育和妊娠的后果。臥床休息增進腎血流,促進尿鈉排出。無需常規靜脈用白蛋白,除非腎功能進行性惡化需要強迫性利尿時。盡量不用利尿劑,必需時最好間斷使用。妊娠期有NS是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應該預防性使用肝素。非先兆子癇引起的NS可考慮腎活檢。妊娠期腎活檢與非妊娠期不同的是適應癥和時機的掌握。腎活檢的相對和絕對禁忌癥以及操作過程與非孕期一樣,孕20周以后需坐位進行,孕32周后不考慮腎活檢。并發癥不比非孕期增加。

四 慢性透析患者的妊娠和妊娠中的透析治療

維持透析患者生育能力明顯下降,即便懷孕,成功率低。由于CRF可以引起月經不規律和類似早孕反應的癥狀,妊娠常在孕中期被發現。超聲有助準確判斷孕齡。1980年,EDTA報告13000名育齡期透析患者僅有115次妊娠。早產,IUGR,低體重兒比例很高。孕婦出現高血壓進展,心衰,腹腔出血或死亡。隨醫療技術進步,受孕機會提高,胎兒存活率從21%升到52%,孕婦預后改善。這一特殊人群的妊娠問題需要專業腎科醫生,產科醫生,兒科醫生的共同密切監測。因為尿素、肌酐和許多其它代謝廢物可以通過胎盤,妊娠中透析的時機提前,當Cr 在5~7mg/dl,或BUN³60mg/dl,應該考慮透析,同時有助于控制血壓和容量,孕婦無需過度限制飲食。治療目標:透前BUN在50mg/dl以下,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增加血透透析次數,從每周3次增加到每周5次或更多;用碳酸鹽透析液但濃度需要降低;維持HCT在30~32%(未見EPO在妊娠中較非妊娠期使用的不良反應增多);控制血壓在140/90mmHg以下;鈣三醇的劑量可能需要減少(胎盤產生維生素D);中孕以后每周體重增加0.5Kg,需要及時調整干體重;肝素抗凝時應考慮妊娠本身為高凝狀態,避免高通量透析。理論上腹透可能優于血透,不涉及抗凝引起出血的問題,生理環境相對穩定,飲食較HD相對受限小。雖然病例有限,妊娠期間使用血透和腹透胎兒存活率相近。技術上腹透也可行,置管后導管周漏的機率并不較非孕期增加,大多數患者可以耐受每次至少1500ml的液體交換,CAPD或持續循環式腹膜透析都很成功,腹透的交換次數需要增加。

五 腎移植的妊娠問題

腎移植成功后生育能力恢復。移植腎的預后和妊娠的結果與患基礎腎病的原則類似,移植腎功能越好,妊娠結果越好。妊娠期GFR增加的幅度較健康人妊娠減少。位于假盆腔移植腎可以經陰☆禁☆道生產。約40%妊娠因治療性流產和自發流產終止妊娠。Davision 等復習1594例腎移植患者共2309次妊娠,如能達到中孕,妊娠成功率92

 

 
 溫馨提醒:冬天來臨!各位準媽媽是否備好了過冬的衣服、如果

你正在為如何網購孕婦裝而發愁,請不要錯過生育健康網整理的: 常發生于胎盤早剝,子宮出血等情況。其它原因包括敗血癥流產,嚴重子癇,羊水栓塞,胎兒滯留。臨床上表現為嚴重的少尿甚至無尿,持續時間較ATN長,遺留不同程度腎功能不全,一些病人多年后進展到ESRD。腎活檢或血管造影可以明確診斷。CT上的特征性表現是與腎包膜走形一致的放射性透明區,可有鈣化。

不明原因產后ARF:不明原因產后ARF,發生在產后24小時至幾周,表現為少尿甚至無尿,快速進展的氮質血癥,常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或消耗性凝血。血壓可以正常,輕度或嚴重升高。病因不清,誘因包括以往的病毒感染,胎盤成分滯留體內,使用麥角胺、催產素等藥物,產后立刻使用避孕藥,前列腺素生成不足或抗凝血酶III水平低下。補體降低提示有免疫因素參予。病變早期腎活檢類似溶血尿毒素綜合癥(HUS)的表現,晚期類似惡性腎硬化。盡管它們的臨床表現和預后有很大差別,目前認為不明原因的產后ARF,先兆子癇,HELLP綜合癥,急性脂肪肝和HUS、TTP有共同的發病機制,為內皮細胞功能不良引起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不明原因產后ARF預后不良。大部分病人需要長期透析或遺留嚴重的腎功能損害或死亡。

妊娠中ARF的處理原則同非妊娠期,包括盡早去處誘因和支持治療,如終止妊娠,抗感染,糾正血容量不足。文獻報告處理不明原因的產后ARF可以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療,輸入抗凝血酶III等,有效性待臨床驗證。也常使用血漿置換。如果懷疑胎盤殘留,需要及時清宮。關于透析的具體問題見后。

妊娠時腎結石發生率與非孕期一樣,為0.03~1%。好發于高齡和有脫水的孕婦。大部分結石為草酸鈣和磷酸鈣。患腎結石的孕婦泌尿系感染和和自發流產的機率增加。50~80%的腎結石可以自然排出,一般先予保守治療。如果有適應癥,手術切開取石,腎造口術,全麻下輸尿管鏡取石,膀胱鏡下支架置入是安全可行的。盡量避免碎石術。并發的泌尿系感染的治療需要至少3周的抗感染治療。患腎結石不是經陰☆禁☆道生產的禁忌。

無癥狀菌尿(ASB)和急性腎盂腎炎:ASB的定義是從兩次或多次的清潔中段尿,或從恥骨上膀胱穿刺尿液持續培養出一種細菌大于105/ml,而缺乏癥狀。發生率在2~10%。社會經濟地位低,高齡產婦,并存生殖系統感染,患鐮刀細胞貧血,反流性腎病,神經源性膀胱,或者糖尿病,孕前有多次泌尿系感染史為危險因素,孕期ASB發生率是非孕期的兩倍。如果不治療,30%的ASB會出現癥狀或發展為急性腎盂腎炎。ASB可以引起孕婦貧血、高血壓,胎兒宮內生長遲緩、早產、低體重兒。治療ASB使產前腎盂腎炎的發生率下降2/3。建議所有孕婦在孕16周篩查ASB。如果患ASB,應積極治療。抗生素療程至少7~10天。孕期腎盂腎炎發病率為1%,多由ASB引起。常發生在中孕以后。可以引起孕婦菌血癥、呼吸窘迫綜合癥、DIC、ARF和敗血癥。引起早產,胎兒生長發育遲滯,胎死宮內。最常見的致病菌是大腸桿菌。送培養后盡快經驗性靜脈使用抗生素,有效者通常72小時內體溫降到正常,待臨床癥狀改善后換口服抗生素。沒有并發癥的急性腎盂腎炎療程至少2~3周。完成治療1~2周后重復尿培養。

三 有基礎腎臟病的妊娠

已存在的腎病對妊娠過程和胎兒發病率和死亡率有無影響,妊娠對基礎腎病的自然經過和遠期后果有何影響是腎臟病醫師經常需要回答的兩個問題。存在基礎腎病和接受腎移植孕婦,孕初腎功能的儲備越好,母兒的預后越好。蛋白尿,高血壓,血肌酐升高以及嚴重程度是影響母兒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孕前蛋白尿在妊娠時增加,產后可以減少。妊娠不會引起微小病變的復發。孕前高血壓一般在妊娠中加重,基礎疾病為原發性一般較由系統疾病(狼瘡或血管炎)引起的預后好。孕中才發現的基礎腎病較孕前就存在者預后差。基礎腎病的臨床表現比腎病的病理診斷更指導預后。沒有高血壓、腎功能不全和腎病范圍蛋白尿的患者,可以妊娠,妊娠一般比較順利,也不會明顯加重原有的腎臟病。對于患有慢性腎病的婦女,如果符合可以懷孕的條件,一般應該鼓勵盡早生育,因為患者的腎功能可能隨事件的延長而下降,最終失去妊娠的機會。

高血壓:早孕收縮壓從100mmHg升到134mmHg,發生先兆子癇的機率呈線性增加。另一項研究表明MAP每增加5mmHg,胎兒圍產期死亡率也進行性增加。中孕時MAP等于或超過90mmHg死胎,胎兒生長發育遲滯,發生先兆子癇的機會增加。妊娠期嚴格控制血壓可以保護腎臟。在原發高血壓患者舒張壓超過100mmHg,或有基礎腎病患者舒張壓超過90mmHg,開始治療。即使沒有血壓進一步升高,蛋白尿的加重也提示更加積極的控制血壓。另外,避免血壓過低影響胎兒。妊娠中禁用ACEI/ARB、氯壓定、硝普鈉等藥物。甲基多巴(Methyldopa)是唯一一個妊娠中使用后經過臨床觀察7.5年,對出生兒沒有副作用的藥物,列為首選藥物。副作用是思睡。其它中樞性降壓藥可樂定(clonidine),β受體阻斷劑阿替洛爾(atenolol)、美托洛爾(metoprolol)、拉貝洛爾(labetalol),CCB,a受體阻斷劑哌唑嗪均廣泛安全使用。靜脈用肼苯噠嗪(hydralazine)降壓作用快,但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有研究比較硝苯地平和阿替洛爾在胎兒胎盤血流動力學、胎兒出生體重和Apgar評分上沒有差別。盡管有引起減低血容量之嫌,一薈萃分析11000例妊娠使用噻嗪類利尿劑可以降低高血壓,對胎兒沒有有害影響。長效CCB類藥物,如洛活喜在必要時可以使用。

孕初腎功能正常或輕度受損:如果孕期血壓正常,血肌酐穩定小于1.4mg/dl,一般妊娠經過良好,活產率超過95%,大約75%新生兒是適齡兒。妊娠不影響基礎腎病的自然過程。但是母親的可逆并發癥(先兆子癇,妊娠高血壓,24小時尿蛋白量增加大于3克,腎功能惡化)的發生率增高,胎兒圍產期死亡率增加到10%,24%有生長發育受限。孕前腎功能已有中重度損害:腎功能不全時生育能力明顯下降,特別在GFR低于正常50%以下。1/3或更多孕婦妊娠期會有腎功能惡化或/和孕中期出現高血壓。高血壓可能很嚴重或者很難控制,一些患者在產后仍有疾病的加速進展。孕前血Cr在1.5~3mg/dl,胎兒生長發育遲滯和早產超過50%。孕前血肌酐超過2mg/dl時,胎死率為36%,平均出生體重僅1500g。這一類患者不建議懷孕。

IgA腎病患者妊娠問題非常普遍,且對于患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育齡婦女具有代表性。此類患者可以懷孕的條件是:血壓正常,腎功能正常或輕度損害,蛋白尿沒有到腎病范圍,腎活檢病理Lee氏分級小于IV級,沒有嚴重的小管間質病變和血管病變。狼瘡性腎炎存在下述情況者預后較差,一般應提前終止妊娠:妊娠后首次發現系統性紅斑狼瘡,懷孕時狼瘡病情明顯活動,高血壓及氮質血癥發生在妊娠早期,血循環中存在高滴度抗磷脂抗體。抗磷脂抗體陽性引起自發性流產。存在狼瘡抗凝物中孕期胎兒死亡率升高。存在抗SSA/抗SSB抗體常與一過性新生兒狼瘡有關,可引起少見的胎兒先天心臟傳導阻滯。孕晚期出現LN或LN惡化很難和先兆子癇鑒別。患SLE女性要求受孕前病情穩定超過6月,狼瘡抗凝物或抗磷脂抗體陰性。腎病綜合征也是妊娠期常常遇到的臨床問題。正常妊娠時血漿白蛋白通常下降1g/L,理論上有基礎腎病妊娠中出現大量尿蛋白之后更易出現并發癥。妊娠中最常見的NS是先兆子癇。基礎腎病引起的NS,只要沒有嚴重腎功能損害,妊娠本身不影響腎病的自然過程。在早孕期嚴重的NS預示胎兒結果不良。孕晚期孕婦可能因嚴重水腫影響經陰☆禁☆道生產。臨床處理包括:預防水腫,限制鈉攝入,每天攝入1.5g鈉不影響胎兒發育和妊娠的后果。臥床休息增進腎血流,促進尿鈉排出。無需常規靜脈用白蛋白,除非腎功能進行性惡化需要強迫性利尿時。盡量不用利尿劑,必需時最好間斷使用。妊娠期有NS是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應該預防性使用肝素。非先兆子癇引起的NS可考慮腎活檢。妊娠期腎活檢與非妊娠期不同的是適應癥和時機的掌握。腎活檢的相對和絕對禁忌癥以及操作過程與非孕期一樣,孕20周以后需坐位進行,孕32周后不考慮腎活檢。并發癥不比非孕期增加。

四 慢性透析患者的妊娠和妊娠中的透析治療

維持透析患者生育能力明顯下降,即便懷孕,成功率低。由于CRF可以引起月經不規律和類似早孕反應的癥狀,妊娠常在孕中期被發現。超聲有助準確判斷孕齡。1980年,EDTA報告13000名育齡期透析患者僅有115次妊娠。早產,IUGR,低體重兒比例很高。孕婦出現高血壓進展,心衰,腹腔出血或死亡。隨醫療技術進步,受孕機會提高,胎兒存活率從21%升到52%,孕婦預后改善。這一特殊人群的妊娠問題需要專業腎科醫生,產科醫生,兒科醫生的共同密切監測。因為尿素、肌酐和許多其它代謝廢物可以通過胎盤,妊娠中透析的時機提前,當Cr 在5~7mg/dl,或BUN³60mg/dl,應該考慮透析,同時有助于控制血壓和容量,孕婦無需過度限制飲食。治療目標:透前BUN在50mg/dl以下,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增加血透透析次數,從每周3次增加到每周5次或更多;用碳酸鹽透析液但濃度需要降低;維持HCT在30~32%(未見EPO在妊娠中較非妊娠期使用的不良反應增多);控制血壓在140/90mmHg以下;鈣三醇的劑量可能需要減少(胎盤產生維生素D);中孕以后每周體重增加0.5Kg,需要及時調整干體重;肝素抗凝時應考慮妊娠本身為高凝狀態,避免高通量透析。理論上腹透可能優于血透,不涉及抗凝引起出血的問題,生理環境相對穩定,飲食較HD相對受限小。雖然病例有限,妊娠期間使用血透和腹透胎兒存活率相近。技術上腹透也可行,置管后導管周漏的機率并不較非孕期增加,大多數患者可以耐受每次至少1500ml的液體交換,CAPD或持續循環式腹膜透析都很成功,腹透的交換次數需要增加。

五 腎移植的妊娠問題

腎移植成功后生育能力恢復。移植腎的預后和妊娠的結果與患基礎腎病的原則類似,移植腎功能越好,妊娠結果越好。妊娠期GFR增加的幅度較健康人妊娠減少。位于假盆腔移植腎可以經陰☆禁☆道生產。約40%妊娠因治療性流產和自發流產終止妊娠。Davision 等復習1594例腎移植患者共2309次妊娠,如能達到中孕,妊娠成功率92

 

 
 溫馨提醒:冬天來臨!各位準媽媽是否備好了過冬的衣服、如果

你正在為如何網購孕婦裝而發愁,請不要錯過生育健康網整理的: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先天性心臟病與遺傳有關係嗎?

    如果期家族中有某一種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史,也可能成為該種先天性心臟病的易患因素,只是目前尚未有證據明確支持先心發病與遺傳因素有關。該病的發病受很多高危因素的影響,包括孕母接觸放射線、污染物等外部環境的... [詳細答案]

  • 1回答

    先天性心臟病與遺傳的關係大嗎?

    這個疾病的發病受很多高危因素的影響,包括孕母接觸放射線、污染物等外部環境的影響;自身發育過程中染色體異常或基因突變是它的內因。如果期家族中有某一種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史,也可能成為該種先天性心臟病的易患... [詳細答案]

  • 1回答

    先天性心臟病與遺傳有沒有關係?

    該病的發病受很多高危因素的影響,包括孕母接觸放射線、污染物等外部環境的影響;自身發育過程中染色體異常或基因突變是它的內因。如果期家族中有某一種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史,也可能成為該種先天性心臟病的易患因素... [詳細答案]

  • 1回答

    妊娠期糖尿病與孕婦的胖瘦沒關係嗎?

    其實妊娠期糖尿病與孕婦的胖瘦關係是不大的,一般都是與孕婦的飲食、先天性情況有關係的。例如:孕婦營養過剩。所以在懷孕期間,也是需要注意飲食,可以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並且需要多喝水,一些滋補的食物,應... [詳細答案]

  • 3回答

    腎臟病患者影響懷孕嗎?

    您好:考慮這種情況一般對寶寶是沒有大礙的,建議孕婦做好孕產期保健,定期產前檢查。嚴密觀察胎兒的發育情況,有異常及 時採取措施。祝有個健康寶寶。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