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年人積極與消極的心理活動

人進入老年期以後, 由於機體健康狀況和社會職能方面的變化, 會引起一系列精神心理的改變, 形成某些老年人所特有的心理特徵。 一方面, 隨著生理功能的衰退, 老年人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精神衰老, 如思維活動遲緩, 理解能力下降, 注意力不易集中, 情緒不穩, 情感平淡等;另一方面, 老年人對詞彙和語言的理解能力仍然很高, 邏輯記憶及數位記憶能力衰退並不明顯, 分析和判斷問題的能力相當高, 而且由於知識面廣, 經驗豐富, 不少知識型老年人還具有較強的創造能力, 繼續不斷地為人類科學文化繁榮和社會進步作出重要貢獻。

Advertisiment
面對職業及生活發生的新轉變, 老年人在出現一定程度的階段性消沉、多慮、固執和淡漠等不良情緒的同時, 在心靈深處仍然具有較強的責任心、自尊心和對榮譽、貢獻的渴望。 所以, 從總體上看, 老年人的心理特徵可以從積極和消極的兩個方面來加以分析認識。

(一)積極的心理活動

到了60歲, 絕大多數老年人不得不從工作了幾十年的崗位上退下來。 他們雖然離、退休在家, 但極少能夠在家閒居。 不少老年人總是根據自己的客觀條件, 憑藉自己的能力, 採取適當的方法和尋找適當的機會, 繼續關心著國內外大事, 關心著國家及單位的建設和發展, 關心著同志、家人及親朋好友的事業及健康。

Advertisiment
有的老年人仍然堅持從事一定量的專業工作或社會工作, 有的老年人開拓新領域的研究或學習新的知識, 沒有間斷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四化建設繼續作貢獻, 體現了老年人較強的責任心和對人生價值的不斷追求。

有著幾十年工作經驗和豐富社會閱歷的老年人, 對正確與錯誤, 善與惡, 以及生活的真諦的認識理解更加深入、透徹。 在離、退休後的生活中, 不論是對過去的回憶還是對未來生活的安排, 都更加側重於榮譽的感覺而不是利益的獲得。 不少老年人憑藉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技能繼續為社會服務, 從受到他人的尊重中感受到莫大的欣慰, 而對相應報酬的多少並不過多計較;老年知識份子仍然繼續不斷地從事研究和熱情地關心、幫助年輕人進步,

Advertisiment
也是為了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寶貴經驗奉獻給人類社會並獲得社會的承認和人們的尊重, 反映出老年人較強烈的榮譽感的需求。

幾十年的社會實踐和相應的社會地位, 使老年人養成了強烈的自尊心。 離、退休後, 各種社會關係和客觀情況雖然有所變化, 但他們仍希望得到社會的尊重, 不願意因離、退休而被社會忘卻, 或掩沒了自身存在的價值。 因此, 老年人雖然退休在家, 生理功能也相應的減退, 但精神上仍然保留著某種信念和追求, 或者樹立起新的目標。 這種心理在一定範圍內是十分積極的, 它可以有效地延緩老年人大腦及軀體衰老的進展,

Advertisiment
有利於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二)消極的心理活動

由於內臟功能的減退和耐受力降低, 老年人感覺到一定程度的體力下降, 容易疲勞以及視覺、聽覺等功能衰減等, 本來是正常的現象。 但是, 如果過於在乎這些身體內發生的變化, 為此而產生強烈的恐懼和不安, 就有可能導致情緒消沉、意志衰退等不良精神情緒的出現, 並由此而影響到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活動, 反而加速衰老的進展。 同時, 社會角色、社會地位的改變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老年人的社會活動, 因生活圈子的狹小而帶來孤獨垂暮、憂鬱多疑、煩躁易怒等心理變化, 使老年人適應環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降低, 對他們的心身健康構成不利的影響。

1.憂鬱多疑離、退休是一個人步人老年最直接的信號,

Advertisiment
它意味著生命的歷程已走過大半。 壯年時匆匆忙忙, 許多事情都無暇顧及, 一旦離、退休後, 才讓人感覺到時光是如此飛快地流逝。 老年人如果對此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對離、退休後的生活沒有作出適當的安排, 就很難順利渡過由離、退休帶來的不適應期, 難以避免因此而帶來的心理壓力, 產生抑鬱狀態。

離、退休後的老年人如果沒有一定的目標追求, 沒有適當的興趣愛好, 在過於閒暇的時間裡, 容易就自我健康狀態及某些疾病的症狀特徵形成不良的自我暗示, 總認為自己已經老了, 健康狀況十分不好, 或者是患了某種疾病, 甚至懷疑自己可能到了疾病的危重階段。 在這種多疑心理的驅使下, 會將機體的一般衰老表現同某些嚴重病症對號入座,產生恐懼和危機感,破壞了老年生活的安詳和幸福。

社會角色的轉換必然導致新的社會關係的形成。老年人如果不開朗豁達.對人對事過於拘謹,謹小慎微;或者計較小事,喜怒無常,考慮自己多,考慮他人少;或者孤獨閉塞、對人冷淡等,必然會對原來社會關係的自然消失和新的社會關係的難以建立缺乏正確理解,產生較為嚴重的憂鬱或多疑,要麼對自己的能力和未來缺少信心:要麼懷疑他人的言論或者行為,結果是處處對己或對他人過不去,影響了自己與他人交往的興趣和對生活的嚮往及樂趣。

2.孤獨擔憂老年人離、退休後,在確立新的目標追求、恰當安排老年生活之前,從整天繁忙、時間緊迫轉為閒居在家,時間寬裕,會因不習慣而產生失落感和孤獨感。如果對原有工作仍抱有極大興趣,感覺到尚有許多事沒完成,而迫於條件限制又無法再進行下去,則失落和孤獨的感覺會更加強烈。離開了原來的工作單位,老同志、老朋友接觸的機會日漸減少,新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尚未形成,隨時向自己襲來的孤獨不安感,難以找人傾訴排解;人到老年,子女長大,不是忙於學習或工作,就是已結婚成家,往日熱鬧、愉快的家庭氛圍多被清冷、寂靜所代替等,都成為加重離、退休老人孤獨感的原因。孤獨感如果長期存在,得不到有效的消除,將嚴重影響老年人對未來生活的嚮往,逐漸失去生活的樂趣,引起情緒反復無常,導致思維遲鈍、閉塞,危害到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隨著年齡的日益增大,生活的能力逐漸減退,老年人對自己生活的擔憂也有所增加。比如,對自己患有的慢性病擔憂,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擔憂,對將來依賴他人擔憂,以及為經濟狀況、為子輩孫輩的健康、為親人的健康狀況、為怕孤單擔憂等。老年人擔憂心理的強與弱,與年齡、機體健康狀況、性格特徵、思想認識等有密切的關係,而擔憂感過強對老年人的情緒、情感、身體的機能狀況等也有明顯的負性影響。

3.情緒不穩一般情況下,老年人因為見多識廣,社會閱歷豐富,對人對事都能氣量寬大,感情真摯,性格開朗;在思維方面,一般也都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不易被表面現象左右自己的情感。但是,也確有一部分老年人受個人修養、性格、思維能力以及機體健康狀況的影響,在遭受較大心理壓力時,容易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或者過於在非原則問題上計較,喜怒無常;或者思維僵化、保守,遇到問題容易抑鬱、猜疑;或者性情急躁,獨斷專行,碰到意見不統一時,傲氣淩人,唯我獨尊等。由於其性情不穩,難以相處,所以常與他人或家人發生矛盾衝突,使孤獨感、擔憂心理越加嚴重,也可使性格變得多疑狹隘,思維能力日漸減弱,甚至導致多種心身病症的發生。

有關心理學家及醫學家對老年人的消極心理活動進行了大量研究,認為老年人的心理老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1)喜歡談過去的事,記不住近來發生的事。

(2)稍有急事在身,總感到心情焦慮。

(3)事事總以我為主,以關心自己為重。

(4)喜歡孫輩,不喜歡子輩。

(5)不願和陌生人接觸,不願去麻煩別人。

(6)聽力下降,但好打聽閒事。

(7)討厭喧鬧,對社會的變化疑慮重重。

(8)好固執己見,家長作風嚴重。

(9)對新鮮事物不感興趣,常搜集和貯藏無趣的東西等。

會將機體的一般衰老表現同某些嚴重病症對號入座,產生恐懼和危機感,破壞了老年生活的安詳和幸福。

社會角色的轉換必然導致新的社會關係的形成。老年人如果不開朗豁達.對人對事過於拘謹,謹小慎微;或者計較小事,喜怒無常,考慮自己多,考慮他人少;或者孤獨閉塞、對人冷淡等,必然會對原來社會關係的自然消失和新的社會關係的難以建立缺乏正確理解,產生較為嚴重的憂鬱或多疑,要麼對自己的能力和未來缺少信心:要麼懷疑他人的言論或者行為,結果是處處對己或對他人過不去,影響了自己與他人交往的興趣和對生活的嚮往及樂趣。

2.孤獨擔憂老年人離、退休後,在確立新的目標追求、恰當安排老年生活之前,從整天繁忙、時間緊迫轉為閒居在家,時間寬裕,會因不習慣而產生失落感和孤獨感。如果對原有工作仍抱有極大興趣,感覺到尚有許多事沒完成,而迫於條件限制又無法再進行下去,則失落和孤獨的感覺會更加強烈。離開了原來的工作單位,老同志、老朋友接觸的機會日漸減少,新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尚未形成,隨時向自己襲來的孤獨不安感,難以找人傾訴排解;人到老年,子女長大,不是忙於學習或工作,就是已結婚成家,往日熱鬧、愉快的家庭氛圍多被清冷、寂靜所代替等,都成為加重離、退休老人孤獨感的原因。孤獨感如果長期存在,得不到有效的消除,將嚴重影響老年人對未來生活的嚮往,逐漸失去生活的樂趣,引起情緒反復無常,導致思維遲鈍、閉塞,危害到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隨著年齡的日益增大,生活的能力逐漸減退,老年人對自己生活的擔憂也有所增加。比如,對自己患有的慢性病擔憂,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擔憂,對將來依賴他人擔憂,以及為經濟狀況、為子輩孫輩的健康、為親人的健康狀況、為怕孤單擔憂等。老年人擔憂心理的強與弱,與年齡、機體健康狀況、性格特徵、思想認識等有密切的關係,而擔憂感過強對老年人的情緒、情感、身體的機能狀況等也有明顯的負性影響。

3.情緒不穩一般情況下,老年人因為見多識廣,社會閱歷豐富,對人對事都能氣量寬大,感情真摯,性格開朗;在思維方面,一般也都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不易被表面現象左右自己的情感。但是,也確有一部分老年人受個人修養、性格、思維能力以及機體健康狀況的影響,在遭受較大心理壓力時,容易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或者過於在非原則問題上計較,喜怒無常;或者思維僵化、保守,遇到問題容易抑鬱、猜疑;或者性情急躁,獨斷專行,碰到意見不統一時,傲氣淩人,唯我獨尊等。由於其性情不穩,難以相處,所以常與他人或家人發生矛盾衝突,使孤獨感、擔憂心理越加嚴重,也可使性格變得多疑狹隘,思維能力日漸減弱,甚至導致多種心身病症的發生。

有關心理學家及醫學家對老年人的消極心理活動進行了大量研究,認為老年人的心理老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1)喜歡談過去的事,記不住近來發生的事。

(2)稍有急事在身,總感到心情焦慮。

(3)事事總以我為主,以關心自己為重。

(4)喜歡孫輩,不喜歡子輩。

(5)不願和陌生人接觸,不願去麻煩別人。

(6)聽力下降,但好打聽閒事。

(7)討厭喧鬧,對社會的變化疑慮重重。

(8)好固執己見,家長作風嚴重。

(9)對新鮮事物不感興趣,常搜集和貯藏無趣的東西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