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絕經後易出現的併發症 絕經後中醫調理偏方

婦女絕經是指卵巢功能衰退, 月經停止。 絕經可分為自然絕經和人工絕經兩種。 自然絕經指卵巢內卵泡用盡, 或剩餘的卵泡對促性腺激素喪失了反應, 卵泡不再發育和分泌雌激素, 不能刺激子宮內膜生長, 導致絕經。 人工絕經是指手術切除雙側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 如放射治療和化療等。 單獨切除子宮而保留一側或雙側卵巢者, 不作為人工絕經。 婦女絕經前後出現性激素波動或減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 伴有神經心理症狀的一組症候群稱為圍絕經期綜合征或更年期綜合征。

Advertisiment

絕經後女性容易出現的併發症

1、老年性陰☆禁☆道炎

正常育齡婦女卵巢分泌雌激素, 使陰☆禁☆道黏膜上皮增生肥厚, 抗菌能力很強。 婦女絕經後, 卵巢功能衰退, 雌激素水準降低, 上皮細胞內糖原含量減少, 陰☆禁☆道內pH值上升, 由酸性變為鹼性, 不利於陰☆禁☆道內乳酸桿菌生存, 致使陰☆禁☆道自淨作用減弱, 同時, 由於陰☆禁☆道壁萎縮變薄, 血運不足, 使局部抵抗力降低, 易受陰☆禁☆道內其他寄生菌群感染而引起老年性陰☆禁☆道炎。 常為一般條件致病菌感染, 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埃希菌或厭氧菌等。

2、骨質疏鬆

絕經後, 雌激素缺乏可引起骨吸收增加, 腸鈣吸收障礙, 降鈣素分泌減少, 骨形成減少並對破骨細胞的抑制作用減弱, 造成骨量丟失增加。

Advertisiment

從絕經過渡期開始, 每年平均骨量丟失率1%~3%, 甚至5%, 持續5~10年, 接著骨量相對穩定, 丟失較少約10~20年, 70歲後隨著老齡又有骨量的加速丟失。

3、骨關節炎

絕經女性失去性激素保護和相關細胞因數水準異常在骨關節炎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絕經後激素替代治療(HRT)對膝關節骨關節炎疼痛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4、絕經期尿失禁

女性從圍絕經期至絕經期, 逐漸步入老年期, 其全身各器官都在發生變化, 泌尿生殖系統的變化也逐漸顯著。 雌激素缺乏, 使恥骨肌、筋膜、韌帶等鬆弛, 支援組織功能下降, 不能維持正常的尿道位置和膀胱張力。 當咳嗽、屏氣、便秘等增加腹壓時, 尿液會不自主流出。 其特點是正常狀態下無遺尿,

Advertisiment
而腹壓突然增高時尿液自動流出。

5、絕經期婦女泌尿系統感染

老年女性尿路感染發生的原因:角化細胞減少, 使陰☆禁☆道自淨作用降低, 細菌易於在前庭和陰☆禁☆道內繁殖。 女性雖然易發生尿路感染, 但是否發病, 主要取決於機體的內在因素, 與機體抵抗力減弱、尿道解剖及生理特點改變以及內環境異常有密切關係。

絕經後幾個中醫偏方調理身體

方一:蓮子百合粥:蓮子、百合粳米各30克同煮粥, 每日早晚各服1次。 適用於絕經前後伴有心悸不寐、怔忡健忘、肢體乏力、皮膚粗糙者。

方二:甘麥飲:小麥30克, 紅棗10枚, 甘草10克, 水煎。 每日早晚各服1次。 適用於絕經前後伴有潮熱出汗、煩躁心悸、憂鬱易怒、面色無華者。

方三:杞棗湯:枸杞子、桑椹子、紅棗各等份,

Advertisiment
水煎服, 早晚各1次;或用淮山藥30克, 瘦肉100克燉湯喝, 每日1次。 適用於更年期有頭暈目眩、飲食不香、困倦乏力及面色蒼白者。

方四:赤豆薏苡仁紅棗粥:赤小豆、薏苡仁、粳米各30克, 紅棗10枚, 每日熬粥食之。 1日3次。 適用於更年期有肢體水腫、皮膚鬆弛、關節酸痛者。

方五:枸杞肉絲冬筍:枸杞、冬筍各30克, 瘦豬肉100克, 豬油、食鹽、味精、醬油、澱粉各適量。 炒鍋放入豬油燒熱, 投入肉絲和筍絲炒至熟, 放入其它佐料即成。 每日1次。 適用于頭目昏眩、心煩易怒、經血量多、面色晦暗、手足心熱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