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易出現哪些異常_新生兒易出現的異常

養生之道網導讀:

新生兒易出現哪些異常?對於新父母來說, 新生兒的一切表現都顯得陌生, 而新生兒很多會出現一些異常現象, 其中一些是生理性的正常現象。 新生兒易出現哪些異常呢?

Advertisiment

剛剛出生的小寶貝, 身體十分嬌嫩。 他們可能會發生一些異常現象, 需要媽咪在照料時細心觀察。 這樣才能最早地發現寶貝身體所存在的異常, 儘快使寶貝得到治療及處理, 避免影響寶貝健康地生長發育。

1.呼吸次數不正常

一般來講, 新生兒(0-28天)的呼吸次數為40-45次/分。 如果每分鐘大於60次則為呼吸增快, 可能是患了新生兒肺炎, 特別是當寶貝臉色青紫、不好看或口吐唾沫時, 應該馬上到醫院就治。

愛心小提示:

正常新生兒的呼吸並不規則, 一陣快一陣慢, 有時甚至短暫停止。 因此, 數新生兒每一分鐘的呼吸次數時, 不能以數15秒再乘以4的方法來數。 這樣, 容易使因患肺炎而呼吸增快的寶貝不能被發現,

Advertisiment
而正常的寶貝被誤數成呼吸次數增多。 正確做法是要數滿1分鐘, 要注意一吸一呼為1次呼吸, 不要計算成2次。

新生兒的胸廓運動幅度小, 以腹式呼吸為主。 因此, 觀察腹部呼吸運動更清楚, 結果較準確。 最好在寶貝安靜情況下數呼吸次數, 哭鬧、吃奶或剛吃完奶都容易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2.陰☆禁☆道出血量較多

一些新生女嬰, 在剛出生幾天時可能會發生陰☆禁☆道出血。 但如果出血量多, 且持續時間較長, 應該及時去看醫生, 儘早排除新生兒出血性疾病。

因為, 如果寶貝的陰☆禁☆道出血是因生理性原因所引起——由於胎寶貝在子宮裡時, 受胎盤的影響雌激素保持一定水準, 刺激生殖道黏膜增殖、充血。

Advertisiment
待寶貝出生斷臍後, 中斷了雌激素來源, 子宮黏膜失去了雌激素的支持作用, 因而脫落、出血, 形成“假月經”。 不過, 這種出血一般量很少, 並且幾天後就會消失。

3.生後四五個月仍出現驚跳

剛剛出生的寶貝, 受到一些環境聲音刺激時, 會出現驚跳現象, 即身體震顫, 隨後兩臂交叉抱在前胸, 一副受驚的樣子。 但這是一種生理現象, 會在數秒中就消失。

如果寶貝的這種驚跳表現在出生四五個月後仍然出現, 就應及時帶去醫院, 做一些神經系統的相關檢查, 及早發現異常。 在正常情況下, 寶貝到了四個月左右, 隨著神經纖維周圍的絕緣組織逐漸形成, 聲音的刺激會在大腦皮層集中定位的功能越來越成熟, 不容易使興奮因“泛化”而波及到四肢肌肉的神經纖維上,

Advertisiment
因而驚跳現象逐漸消失。

愛心小提示:

正常寶貝如果出現驚跳現象, 媽咪要注意是否是新生兒驚厥——表現為兩眼凝視、震顫, 反復吸吮, 臉部肌肉顫動, 呼吸不規則, 皮膚青紫。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 趕快去看醫生。

嬰兒可能出現的異常表現

1.生理性黃疸

主要是由於胎兒在宮內所處的低氧環境刺激紅細胞生成過多, 使新生兒早期膽紅素的來源較成人多, 加之新生兒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及排泄功能差, 故可引起生理性黃疸現象。 一般於生後2~3天出現, 7~14天消退。 一般情況良好, 具有自限性, 不需治療, 愈後良好。

2.短暫的窒息

新生兒呼吸的唯一通道是鼻子, 雖然較高位置的喉頭保證了吸奶時不會意外嗆著,

Advertisiment
但也造成了他無法用嘴呼吸的生理特點。 此外, 由於寶寶的肺部還沒有發育成熟, 有時會有10秒鐘左右的“窒息”。 不過, 6個月後就會正常起來。

3.眼睛斜視

剛出生的寶寶, 由於在產道中受過擠壓, 所以眼瞼會有些浮腫, 一般2~3天就會消失。 一般而言, 新生兒早期眼球尚未固定, 看起來有點鬥雞眼, 而且眼部的肌肉調節不良, 常有短暫性的斜視, 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如果3個月後。 寶寶仍舊斜視, 應及時帶他去醫院就診。

4.體重減輕

由於出生後最初幾天進食較少, 同時有不顯性失水和大小便排出, 故在生後的2~4天內體重有所下降, 較剛出生時減輕體重約6%~9%, 稱之為生理性體重下降。 隨著奶量的增大, 進食增加, 約在生後1 O天左右恢復正常, 進入快速生長階段。

5.脫皮

幾乎所有的新生兒都會有脫皮的現象,不論是輕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樣的脫皮,只要寶寶飲食、睡眠都沒問題就是正常現象。脫皮是因為新生兒皮膚最上層的角質層發育不完全,容易脫落。此外,新生兒連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並不發達,使表皮和真皮的連接不夠緊密,造成表皮脫落的機會增多。這種脫皮的現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會出現,但以四肢、耳後較為明顯,只要于洗澡時使其自然脫落即可,無須特別採取保護措施或強行將脫皮撕下。若脫皮合併紅腫或水泡等其他症狀,則可能為病徵,需要就診。

6.新生兒紅斑

有的新生兒生後第一天內會出現皮膚普遍發紅,並伴有指尖大小的紅點。這可能是由於冷而乾燥的外界環境及毒素的影響引起的。持續1~2天后逐漸消退,出現脫屑,以足底、足心及皺褶處多見,脫屑完畢後,皮膚呈粉紅色。

7.脫水熱

新生兒皮下脂肪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容易散熱。室溫過高時通過皮膚散熱增加。如果此時體內水分不足,血液濃縮,易使新生兒發生脫水熱。脫水熱的熱度一般不超過38℃,如能及時發現,補液後可很快降至正常。

8.打噴嚏

新生兒偶爾打噴嚏並不是感冒的現象,因為新生兒鼻腔血液的運行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質如棉絮、絨毛或塵埃等進入便會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噴嚏,這也可以說是寶寶代替用手自行漓理鼻腔的一種方式。突然遇到冷空氣也會打噴嚏。除非寶寶已經流鼻水了,否則家長可以不用擔心,也不要動輒讓寶寶服用感冒藥。

9.乳腺腫大

由於母親妊娠後期雌激對胎兒的影響,在新生兒出生1周內,不論男孩,女孩都可出現乳腺腫大,可有蠶豆樣大小,還可見乳暈顏色增深及泌乳。乳☆禁☆房腫大要在出生後第2~3周才自行消退。有些老人認為女寶寶應該擠出乳汁,使腫大的乳腺恢復正常,同時保證以後妊娠哺乳時有乳汁分泌。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並可能引起感染。

10.紅色尿

新生兒出生後2~5天,由於小便較少,加之白細胞分解較多,使尿酸鹽排泄增加,可使尿液呈紅色,並在排尿時出現啼哭,多在尿液染紅尿布後被發現。此時可加大哺乳量或多喂溫開水以增加尿量,防止結晶和栓塞。

11.內八腳和羅圈腿

由於子宮中空間有限,胎兒是以雙腿交叉蜷曲,臀部和膝蓋拉伸的姿勢生長的。因此他的腿、腳向內彎曲。出生後,隨著寶寶經常的運動,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強。寶寶的身體和腳就會慢慢變直。

12.栗粒疹

新生兒的鼻尖,鼻翼及頰部等處常有針尖大小的黃白色點,由皮脂腺堆積所致,稱為栗粒疹,而非膿皰,蛻皮後會自然消失。

13.驚跳

新生兒常在入睡之後有局部的肌肉抽動現象,尤其手指或腳趾會輕輕地顫動。或是受到輕微的刺激如強光、聲音或震動等,會表現出雙手向上張開,很快又收回,有時還會伴隨啼哭、驚跳反應。這是由於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所致。此時,只要媽媽用手輕輕按住寶寶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靜下來。

14.馬牙

新生兒的齒齦邊緣或上顎中線附近,常會有一點一點的乳白色顆粒,表面光滑,為數不一。少的話可能1~2顆,多的話可能有數十顆,這是由於當胚胎發育6周時,口腔黏膜上皮細胞開始增質變厚形成牙板,為牙齒發育最原始的組織。在牙板上細胞繼續增生,每隔一段距離形成一個牙蕾並發育成牙胚,以便將來能夠形成牙齒;當牙胚發育到一個階段就會破碎斷裂並被推到牙床的表面,即我們俗稱的“馬牙”或“板牙”。一般在2周左右就可以自行吸收,不要用針去挑或用布擦,以免損傷黏膜,引起感染。

15.溢奶

寶寶在出生3個月內,賁門肌肉仍未發育健全,此時的賁門就像是一個還不能很好控制收縮的瓶口,而且新生兒的胃容量也較小,所以容易引起胃內的奶汁倒流,因此,在出生後幾個月內,尤其是在餵奶後、哭鬧多動或輕拍寶寶背部的時候,寶寶或多或少都會溢奶,因此當媽媽餵食完寶寶後,可以用手輕拍他的背部2~3分鐘,讓寶寶打嗝。避免寶寶過度哭鬧或是睡姿呈右側臥位,也可以減少溢奶。

溢出的奶水通常是白色的,而且是從嘴巴慢慢流出,若奶水是強力噴射出來的、吐出量很多,或是吐出帶有膽汁的物質時就不是正常現象了。

進入快速生長階段。

5.脫皮

幾乎所有的新生兒都會有脫皮的現象,不論是輕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樣的脫皮,只要寶寶飲食、睡眠都沒問題就是正常現象。脫皮是因為新生兒皮膚最上層的角質層發育不完全,容易脫落。此外,新生兒連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並不發達,使表皮和真皮的連接不夠緊密,造成表皮脫落的機會增多。這種脫皮的現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會出現,但以四肢、耳後較為明顯,只要于洗澡時使其自然脫落即可,無須特別採取保護措施或強行將脫皮撕下。若脫皮合併紅腫或水泡等其他症狀,則可能為病徵,需要就診。

6.新生兒紅斑

有的新生兒生後第一天內會出現皮膚普遍發紅,並伴有指尖大小的紅點。這可能是由於冷而乾燥的外界環境及毒素的影響引起的。持續1~2天后逐漸消退,出現脫屑,以足底、足心及皺褶處多見,脫屑完畢後,皮膚呈粉紅色。

7.脫水熱

新生兒皮下脂肪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容易散熱。室溫過高時通過皮膚散熱增加。如果此時體內水分不足,血液濃縮,易使新生兒發生脫水熱。脫水熱的熱度一般不超過38℃,如能及時發現,補液後可很快降至正常。

8.打噴嚏

新生兒偶爾打噴嚏並不是感冒的現象,因為新生兒鼻腔血液的運行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質如棉絮、絨毛或塵埃等進入便會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噴嚏,這也可以說是寶寶代替用手自行漓理鼻腔的一種方式。突然遇到冷空氣也會打噴嚏。除非寶寶已經流鼻水了,否則家長可以不用擔心,也不要動輒讓寶寶服用感冒藥。

9.乳腺腫大

由於母親妊娠後期雌激對胎兒的影響,在新生兒出生1周內,不論男孩,女孩都可出現乳腺腫大,可有蠶豆樣大小,還可見乳暈顏色增深及泌乳。乳☆禁☆房腫大要在出生後第2~3周才自行消退。有些老人認為女寶寶應該擠出乳汁,使腫大的乳腺恢復正常,同時保證以後妊娠哺乳時有乳汁分泌。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並可能引起感染。

10.紅色尿

新生兒出生後2~5天,由於小便較少,加之白細胞分解較多,使尿酸鹽排泄增加,可使尿液呈紅色,並在排尿時出現啼哭,多在尿液染紅尿布後被發現。此時可加大哺乳量或多喂溫開水以增加尿量,防止結晶和栓塞。

11.內八腳和羅圈腿

由於子宮中空間有限,胎兒是以雙腿交叉蜷曲,臀部和膝蓋拉伸的姿勢生長的。因此他的腿、腳向內彎曲。出生後,隨著寶寶經常的運動,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強。寶寶的身體和腳就會慢慢變直。

12.栗粒疹

新生兒的鼻尖,鼻翼及頰部等處常有針尖大小的黃白色點,由皮脂腺堆積所致,稱為栗粒疹,而非膿皰,蛻皮後會自然消失。

13.驚跳

新生兒常在入睡之後有局部的肌肉抽動現象,尤其手指或腳趾會輕輕地顫動。或是受到輕微的刺激如強光、聲音或震動等,會表現出雙手向上張開,很快又收回,有時還會伴隨啼哭、驚跳反應。這是由於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所致。此時,只要媽媽用手輕輕按住寶寶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靜下來。

14.馬牙

新生兒的齒齦邊緣或上顎中線附近,常會有一點一點的乳白色顆粒,表面光滑,為數不一。少的話可能1~2顆,多的話可能有數十顆,這是由於當胚胎發育6周時,口腔黏膜上皮細胞開始增質變厚形成牙板,為牙齒發育最原始的組織。在牙板上細胞繼續增生,每隔一段距離形成一個牙蕾並發育成牙胚,以便將來能夠形成牙齒;當牙胚發育到一個階段就會破碎斷裂並被推到牙床的表面,即我們俗稱的“馬牙”或“板牙”。一般在2周左右就可以自行吸收,不要用針去挑或用布擦,以免損傷黏膜,引起感染。

15.溢奶

寶寶在出生3個月內,賁門肌肉仍未發育健全,此時的賁門就像是一個還不能很好控制收縮的瓶口,而且新生兒的胃容量也較小,所以容易引起胃內的奶汁倒流,因此,在出生後幾個月內,尤其是在餵奶後、哭鬧多動或輕拍寶寶背部的時候,寶寶或多或少都會溢奶,因此當媽媽餵食完寶寶後,可以用手輕拍他的背部2~3分鐘,讓寶寶打嗝。避免寶寶過度哭鬧或是睡姿呈右側臥位,也可以減少溢奶。

溢出的奶水通常是白色的,而且是從嘴巴慢慢流出,若奶水是強力噴射出來的、吐出量很多,或是吐出帶有膽汁的物質時就不是正常現象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