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簡單三招,培養韌性BB

我們都喜歡堅強的、有韌性的孩子, 喜歡那些無論生活拋給他們多大困難, 都能勇敢面對和挑戰的孩子。 但是作為家長, 還是習慣於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保護孩子, 讓孩子仿佛置身于永不混濁的雲天之下、行走在柔軟芬芳的玫瑰花瓣上。

問題是, 這兩種願望在每一個父母親內心都是原本就存在著的, 往往在現實中會發生衝突。 要想在其中獲得適當的平衡, 坦白說有時候還很困難呢。

1.不要過分庇護孩子

研究表明, 過分庇護孩子會使得孩子長大後無法應對生活中的困難——你不可能永遠呆在孩子身邊,

Advertisiment
做他的保鏢。 當你太瞭解現實的情況時, 你就很難放手。 培養有韌性的孩子, 就意味著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經驗, 即使那些經驗帶來的僅僅是暫時的、不太愉快的結果。 面對這結果同樣困難的是, 你的孩子可能會因此而受傷。

2.“疼痛”不是敵人

孩子他最好記住一點, 疼痛並不是一個“敵人”。 疼痛可以教會我們, 什麼是錯的。 疼痛是警告或是引導, 幫助孩子瞭解什麼是限制、什麼是界限、什麼是後果。 疼痛也能成為孩子的朋友, 只要將其保持在適當的位置。

這在實際操作中意味著什麼呢?當你的孩子在學走路時, 有時候你就是需要讓他摔跤。 不要孩子一要摔跤就去扶他, 當孩子想要攀爬時就讓她去爬吧。 你只需要確保她不會爬太高,

Advertisiment
以至於萬一摔下來摔個骨折或者腦震盪。

3.我和我的孩子們

在孩子學走路時, 很多人也曾扮演過“直升機家長”:永遠在他周圍徘徊, 用旋轉的手臂為他形成一個保護罩。 一直到他會走路以後, 手還一直像特技人的安全網一樣, 隨時為寶寶摔跤準備著。

然而家長們應該在孩子學走路時, 不再束縛他, 也不用採取行動來阻止她不可避免的摔跤。 在孩子睡覺後, 應該對她說“你摔跤了, 寶貝!你還能再站起來嗎?”

如果我們感到害怕, 那麼孩子也會害怕, 但是如果我們能用平衡的眼光看問題, 那麼他們得到的資訊將會是:沒什麼大不了的, 那些問題都是可以被征服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