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新媽媽分娩時的側切應該怎麼恢復

側切是什麼?

許多經歷過自然分娩的產婦都知道, 在分娩的時候醫生要在她們的下身剪上一刀, 這在醫學上稱為會陰切開。 簡稱側切。

分娩後要經常注意刀口的變化情況。 因為分娩時切開會陰的產婦, 常可能出現下列異常:

1、 傷口血腫:

表現為在縫合後1-2小時刀口部位即出現嚴重疼痛, 而且越來越重, 甚至出現肛門墜脹感。 此時應立即告訴醫護人員, 及時進行檢查, 可能是醫生在縫合時止血不夠。 對這種情況, 只要及時拆開縫線, 清除血腫, 縫紮住出血點, 重新縫合傷口, 則疼痛會很快消失, 絕大多數可以正常癒合。

Advertisiment

2、 傷口感染:

表現為在產後2-3天, 傷口局部有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 並可有硬結, 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 遇到這種情況, 應服用合適的抗生素, 並拆除縫線, 以便膿液流出。 同時可採用理療來幫助消炎, 或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溫水溶液坐浴。 採取這些措施後, 由於會陰部血運豐富, 有較強的癒合能力, 故一般1-2周後即會好轉或癒合。

3、 傷口拆線後裂開:

有個別產婦在拆線後發生會陰傷口裂開, 此時如已經出院, 應立即去醫院檢查處理。 如果傷口組織新鮮, 裂開時間短, 可以在妥善消毒後立即進行第二次縫合, 5天后拆線, 大多可以再次長好;如傷口組織不新鮮, 且有分泌物, 則不能縫合, 可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 並服抗生素預防感染,

Advertisiment
待其局部形成瘢痕後癒合。

分娩後要注意會陰傷口的護理, 使之局部保持清潔:

1、 拆線前, 每天可用1:1000新潔爾滅等消毒液沖洗兩次, 大便後也要沖洗1次, 並應避免大便等髒物的污染;

2、 拆線後, 多數產婦此時已回到家中, 如惡露還沒有乾淨, 仍應堅持每天用溫開水洗外☆禁☆陰兩次。 同時應保持大便通暢, 以免傷口裂開, 必要時可服些輕瀉劑。 最好採用坐式大便, 並避免蹲坑時間太長。 另外, 拆線後傷口內部尚不牢固, 故不宜過多走動, 也不宜進行動作太大的鍛煉。

3、 此外, 在正常情況下, 會陰傷口在拆線前會有不適感, 坐時也可能疼痛, 拆線後一般會減輕, 但需2-3周後才會完全恢復正常感覺。 有的產婦在產後10天左右, 發現陰☆禁☆道掉出帶結的腸線頭,

Advertisiment
對此不必驚慌, 那是從陰☆禁☆道口脫落的腸線。 如果在會陰部有絲線, 則應找醫生及時拆除, 以免引起感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