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活中注意觀察嬰幼兒聽力

在人的感官中, 聽覺是人類獲取外界資訊、和外界進行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 兒童時代, 聽覺更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必要環節。 研究證明, 6個月到3歲是兒童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 此期間的聽力障礙將直接影響兒童的言語發育, 嚴重者可致聾啞。 由於兒童不能明確地表達或不懂表達, 因此常常錯過了最佳的治療和言語學習時期, 而影響一生。 那麼, 如何在平時的生活中早期發現聽力障礙呢?您可以留意孩子以下的一些危險信號:

1.呼之不應或反應下降

不同時期的嬰幼兒對聲音的反應也有所不同,

Advertisiment
比如驚跳、眨眼、頭或身體轉向聲源等, 如果發現孩子對聲音無反應或反應下降;若在與孩子交談時, 孩子經常問“什麼”或“你再說一遍”, 表現出沒有聽清的狀態, 或常要求對方提高音量時, 應引起足夠重視。

2.說話晚或吐詞不清

大部分孩子的言語發育遵循一定的規律。 新生兒1個月能哭, 4個月可大聲發笑, 咿呀作語, 5~6個月發出單調的音節, 7~8個月以後可聽見別人說話並模仿發聲, 9~10個月的孩子能懂幾個較複雜的詞義, 如“再見”等, 11~12個月的孩子能說出其中單音節詞, 1歲半能正確說出一些有意義的詞如“飯”、“襪襪”, 2歲時見不同的人會區別稱呼, 如“阿姨”、“叔叔”, 3歲時會說短的歌謠, 4歲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願望。 如果發現孩子明顯的言語發育遲緩或吐詞不清,

Advertisiment
家長不應偏信“貴人語遲”。 除關心孩子智力發育和發音器官外, 同時需注意孩子聽力問題。

3.經常無故跌倒

3歲以下小兒不懂表達其眩暈的主觀感受, 如果您發現孩子常常無故跌倒, 就需引起注意。 在排除小腦腫瘤等疾病後, 需請耳鼻喉醫生協助診治。 內耳畸形、梅尼埃病等多種疾病可引起聽力下降伴眩暈。

4.經常說“耳朵嗡嗡響”

“耳朵響”在醫學上稱為耳鳴。 當孩子告訴您他的耳朵響, 您應該注意了。 往往很大一部分耳鳴患者都伴有或多或少的聽力下降。 而中耳炎、耳毒性藥物中毒等很多原因可引起耳鳴, 不容忽視。

相關用戶問答